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6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2-10-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论坛
    老年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祖丽胡玛尔·阿布都艾尼, 刘超
    2022 (10):  973-97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10.001
    摘要 ( 174 )   PDF(1089KB) ( 6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糖尿病血糖监测技术新进展
    唐伟, 张子成
    2022 (10):  978-98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10.002
    摘要 ( 166 )   PDF(1118KB) ( 9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射类降糖药物在老年糖尿病病人中的使用新进展
    徐千越, 胡云
    2022 (10):  983-98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10.003
    摘要 ( 141 )   PDF(1075KB) ( 16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新进展
    叶德梅, 张俊, 殷汉, 李玲
    2022 (10):  986-99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10.004
    摘要 ( 142 )   PDF(1130KB) ( 10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新进展
    李盖, 王雷, 孙新娟, 王天元, 陈金安
    2022 (10):  991-99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10.005
    摘要 ( 157 )   PDF(1096KB) ( 9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滑膜组织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中的作用及机制
    曹娟, 姚瑶, 李玲玲, 武文卉, 肖云云, 丁从珠
    2022 (10):  996-100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10.006
    摘要 ( 151 )   PDF(2136KB) ( 1136 )  
    目的 探讨骨关节炎(OA)兔滑膜的改变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OA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 15只,分为对照组、OA模型组、UC-MSCs干预组3组,每组各5只。OA造模成功后给予干预组关节腔内注射UC-MSCs,干预4周后观察关节影像学改变及病理学改变;取各组滑膜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滑膜组织IL-6、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等炎症因子的水平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等表达水平,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滑膜组织IL-6、MMP-13、ER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蛋白等表达水平。 结果 磁共振检查显示,与对照组相比,OA模型组兔膝关节滑膜明显增厚,关节腔积液明显增多;UC-MSCs干预组关节滑膜增厚、关节腔积液均较OA模型组明显改善。病理学观察显示,OA模型组关节滑膜炎性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滑膜增生、水肿明显,UC-MSCs干预组较OA模型组滑膜炎性细胞浸润减轻,滑膜增生、水肿明显减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OA模型组兔滑膜IL-6、MMP-13、ERK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UC-MSCs干预组ERK、MMP-13水平较OA模型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水平较OA模型组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IL-6、MMP-13、MAPK、ERK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MSCs干预组IL-6、MMP-13、MAPK、ERK表达量较OA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 结论 OA病程中存在滑膜组织炎症反应改变,滑膜的炎症因子参与OA形成及进展;UC-MSCs对OA兔滑膜具有保护作用,与其抑制炎症反应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射血分数保留的老年心力衰竭病人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刘先玲, 洪牮, 许迪
    2022 (10):  1001-100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10.007
    摘要 ( 147 )   PDF(1054KB) ( 1196 )  
    目的 研究射血分数保留的老年心力衰竭(HFpEF)病人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 共纳入53例老年HFpEF病人,依据二尖瓣口E峰流速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比值(E/e')将病人分为低E/e'组(E/e'<8)、中E/e'组(8≤E/e'≤14)及高E/e'组(E/e'>14),比较3组病人临床特征、生化指标及心脏超声等相关指标,分析PLR与左心室舒张功能E/e'的相关性。 结果 低、中、高E/e'组之间年龄、淋巴细胞计数(LY)及P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LR与E/e'呈显著负相关(P<0.05); LY及年龄与E/e'呈显著正相关(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与PLR呈显著正相关(P<0.05)。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LR对E/e'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12.361,P=0.001),回归方程为E/e'=18.145-0.030×PLR。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LR是E/e'的独立影响因素(b=-0.025,t=-2.401,P=0.020)。 结论 老年HFpEF病人PLR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密切相关,PLR越高,E/e'越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人群肥胖指标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
    薛建强, 刘玉萍, 倪国华, 孙平, 刘莹莹, 帅平
    2022 (10):  1006-100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10.008
    摘要 ( 160 )   PDF(1047KB) ( 1256 )  
    目的 研究老年人群肥胖指标与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关系,为肥胖人群HUA的筛查与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参加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临床资料,包括受检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SBP、DBP、血尿酸、TG、HDL-C、LDL-C、腰围等资料,计算BMI、身体圆度指数(body roundness index, BRI)、相对脂肪质量指数(relative fat mass index,RFM)、脂质蓄积指数(lipid accumulation product, LAP)及内脏脂肪指数(visceral adiposity index, VAI),分析老年人不同肥胖指标与HUA的关系。 结果 共获取了10 582例有效的健康体检资料,HUA组与非HUA组BMI、腰围、BRI、RFM、LAP及VA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围(OR=1.029, 95%CI:1.018~1.040)、BMI(OR=1.227, 95%CI:1.070~1.407)、LAP(OR=1.007, 95%CI:1.003~1.011)、BRI(OR=1.474, 95%CI:1.288~1.688)、RFM(OR=1.070, 95%CI:1.046~1.095)与HUA有关。老年不同性别人群LAP预测HUA的AUC均最大,高于BMI、腰围、BRI、VAI、RFM。 结论 不同肥胖指标在老年人群中均是HUA的危险因素,在不同性别老年人群中,LAP预测HUA的价值均最大,为HUA的管理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调强放疗的不同剂量分割模式对老年食管鳞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小龙, 刘秋芳, 李量, 王天昶, 王锋刚, 吴磊, 戴震, 陆婉玲
    2022 (10):  1010-1014.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10.009
    摘要 ( 121 )   PDF(1007KB) ( 1055 )  
    目的 比较调强放疗的不同分割模式对老年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探索最佳剂量分割模式。 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放疗的老年食管鳞癌病人102例,按照分割模式分为3组,A组:单次放疗剂量为2.0 Gy,共25~30次,总剂量为50~60 Gy,生物等效剂量(BED)60~72 Gy;B组:单次放疗剂量为2.2 Gy,共23~27次,总剂量为50.6~59.4 Gy,BED:61.7~72.5 Gy;C组:单次放疗剂量为2.5 Gy,共19~23次,总剂量为47.5~57.5 Gy,BED:59.4~71.9 Gy。比较3组间调强放疗的不良反应、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结果 A、B、C 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8%(24/29)、91.7%(44/48)、96.0%(24/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1~3年局部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年的生存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意义(17.2% vs 31.3% vs 16.0%,P=0.049)。 结论 调强放疗中低分割(2.2 Gy)放疗模式是老年中晚期食管鳞癌病人的放疗可选方案,但是最佳模式尚需进一步临床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发病年龄新诊断2型糖尿病病人临床特点分析
    俞匀, 唐伟, 娄青林
    2022 (10):  1015-101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10.010
    摘要 ( 153 )   PDF(998KB) ( 960 )  
    目的 探讨新诊断老年发病T2DM与中年发病T2DM病人临床特点的差异。 方法 选择新诊断T2DM病人1555例,根据T2DM发病年龄分为新诊断老年发病病人(972例)和新诊断中年发病病人(583例)2组。测定所有病人HbA1c、FPG、餐后2 h血浆葡萄糖(PPG)、血清肌酐(SCr)、TG、TC、LDL-C、HDL-C、尿白蛋白/肌酐(ACR)及踝肱比(ABI)并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1)新诊断老年发病T2DM组的HbA1c、FPG及PPG水平显著低于新诊断中年发病T2DM组(均P<0.01),HbA1c达标率显著高于新诊断中年发病T2DM组(45.68%比33.79%,P<0.01)。(2)与新诊断中年发病T2DM组相比,新诊断老年发病T2DM组的高血压患病率、SBP水平显著升高,而TG、TC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TG、TC达标率显著升高(P<0.01)。(3)新诊断老年发病T2DM组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冠心病、周围血管病变)及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比例显著高于新诊断中年发病T2DM组(P<0.01)。 结论 和新诊断中年发病T2DM病人相比,新诊断老年发病T2DM病人血糖较易控制、HbA1c更容易达标,更应重视血压的管理和达标,出现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冠心病、周围血管病变)及合并CKD的比例更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预测价值
    王微, 方传勤, 曹磊, 刘雪云
    2022 (10):  1019-102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10.011
    摘要 ( 116 )   PDF(1009KB) ( 1169 )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AACI)病人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预测价值。 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老年AACI病人共106例,根据3个月后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58例(0~2分)及预后不良组48例(3~6分),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通过ROC曲线评估相关因素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2组间年龄、心房颤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血栓负荷评分(CBS)、侧支循环Tan评分、NIHSS评分以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NLR(OR=1.426,95%CI:1.023~1.989,P=0.036)、基线NIHSS评分(OR=1.144,95%CI:1.020~1.284,P=0.022)以及END(OR=25.818,95%CI:2.523~264.182,P=0.006)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侧支循环Tan评分(OR=0.249,95%CI:0.115~0.540,P<0.001)是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表明NLR、侧支循环Tan评分、基线NIHSS评分及END预测预后的AUC分别为0.657、0.832、0.743及0.681。 结论 老年AACI病人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众多,溶栓前的NLR、侧支循环Tan评分,基线NIHSS评分及END对病人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颈动脉斑块和ABI协同预测老年人群远期新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临床价值探讨
    冯卫涛, 李垚, 李薇
    2022 (10):  1024-102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10.012
    摘要 ( 109 )   PDF(1043KB) ( 1309 )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和踝臂指数(ABI)协同预测老年人群远期新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临床价值。 方法 研究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参加职工体检并完善颈动脉超声及ABI检查的老年人共821例,根据有无颈动脉斑块及ABI水平分组,其中A组未合并颈动脉斑块且ABI>0.9,B组合并颈动脉斑块且ABI>0.9,C组合并颈动脉斑块且ABI≤0.9,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并随访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价颈动脉斑块及ABI水平预测远期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价值。 结果 3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比例、SBP、FPG、LDL-C、HDL-C及接受调脂药物治疗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和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B组和C组病人远期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AMI及脑梗死发生风险均显著高于A组(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情况、SBP、FPG、LDL-C、HDL-C及接受调脂药物治疗情况后,B组和C组病人远期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分别是A组的4.76倍(HR=4.76,95%CI:1.32~7.07)、8.51倍(HR=8.51,95%CI:1.65~11.80)。 结论 老年人群如存在颈动脉斑块且ABI水平≤0.9则远期更易出现新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伐沙班在高龄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抗凝治疗中的剂量优化研究
    许宇文, 刘琼, 沈琼, 朱琰, 方宏钧
    2022 (10):  1028-103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10.013
    摘要 ( 160 )   PDF(1010KB) ( 1035 )  
    目的 研究利伐沙班在高龄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抗凝治疗中的最佳剂量。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85例高龄(>80岁)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利伐沙班的处方剂量分为低剂量组(5 mg/d,n=25)、中剂量组(10 mg/d,n=41)和高剂量组(20 mg/d,n=19)。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及心功能指标[LVEF、肺动脉压(PAP)、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并随访6个月,统计栓塞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前、治疗后3组间PT、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PT均长于治疗前,D-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治疗后3组间LVEF、PAP、NT-proBN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LVEF均大于治疗前,PAP、NT-pro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随访6个月,中剂量组栓塞事件发生率低于低剂量组(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高剂量组(P<0.05)。 结论 对于高龄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病人,采用利伐沙班治疗能改善凝血功能及心功能,且10 mg/d可能为高龄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病人抗凝治疗的最佳剂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左心房存储应变对老年心力衰竭病人远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
    马晓英, 李久民, 钦佩, 刘淼, 金明磊
    2022 (10):  1033-103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10.014
    摘要 ( 130 )   PDF(1015KB) ( 920 )  
    目的 探讨左心房存储应变对老年心力衰竭(心衰)病人远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6例年龄≥65岁老年心衰病人为研究对象,随访观察2年,以全因死亡作为不良预后,并以此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老年心衰病人远期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截至随访终点,失访11例,最终125例获得随访,其中42例(33.60%)出现全因死亡(预后不良);83例(66.40%)预后良好。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心房储备期应变(LARS)、LVEF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HR=1.001,95%CI:1.000~1.002)、LAVI(HR=1.082,95%CI:1.002~1.168)为老年心衰病人远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HR=0.944,95%CI:0.893~0.998)、LARS(HR=0.945,95%CI:0.902~0.991)为老年心衰病人远期不良预后的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LARS(AUC=0.847,95%CI:0.772~0.905)对远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高于LVEF(AUC=0.670,95%CI:0.650~0.811)和LAVI(AUC=0.698,95%CI:0.721~ 0.868)。 结论 LAVI、LARS、LVEF及NT-proBNP可预测老年心衰病人远期不良预后,LARS是优于LAVI、LVEF的左心房参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男性维生素D与髋部肌肉含量的关系
    孙婧, 杨帆, 杨立
    2022 (10):  1038-104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10.015
    摘要 ( 124 )   PDF(987KB) ( 992 )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不同年龄段人群中髋部肌肉含量与维生素D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肌少症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观点及依据。 方法 选取2020~2021年在南京鼓楼医院老年科治疗的60岁及以上男性病人180例,按照年龄分为60~69岁(102例)、70~79岁(45例)、≥80岁(33例)3组。对3组间25羟-维生素D [25(OH)D]水平、腰椎及髋部肌肉组织占比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偏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5(OH)D与髋部肌肉的相关性。 结果 ≥80岁组BMI显著低于60~69岁组。随着年龄逐渐增高,髋部肌肉含量逐渐下降(P<0.05)。3组间血清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男性髋部肌肉含量与25(OH)D水平在60~69岁组呈正相关(r=0.165, P<0.05),在70~79岁组、80~89岁组中无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显示,25(OH)D水平、腰部肌肉含量与髋部肌肉含量呈正相关(B=0.069, 0.335, P<0.05),BMI与髋部肌肉含量呈负相关(B=-0.326, P<0.05)。 结论 在60~69岁老年男性中,血清25(OH)D水平的降低,对髋部肌肉含量的影响明显,需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以避免肌肉和骨量的减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病人的效果及对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丁超, 储岳峰, 冯俊
    2022 (10):  1042-104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10.016
    摘要 ( 152 )   PDF(987KB) ( 1238 )  
    目的 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病人的疗效及对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入住我院的80例急性左心衰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入院后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rhBNP,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损伤标志物水平[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LVESD、LVEDD显著降低,LVEF、LVFS显著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cTnI、CK、LDH、NT-proBN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得更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hBNP用于老年急性左心衰病人的治疗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有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重症病人发生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陈畅泉, 许飚
    2022 (10):  1046-104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10.017
    摘要 ( 140 )   PDF(989KB) ( 976 )  
    目的 探讨ICU老年重症病人发生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s, BSI)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市中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内诊断为BSI的老年病人(BSI阳性组)64例以及同时期未发生BSI的老年病人(BSI阴性组)56例,比较2组病人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Nutric评分、合并症、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BSI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BSI阳性组病人营养风险更高,且肿瘤、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胃肠功能紊乱发病率以及抗菌药物暴露史均高于BSI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恶性肿瘤(OR=2.476,95%CI:1.032~5.941)、胃肠功能紊乱(OR=3.410,95%CI:1.366~8.514)、有抗菌药物暴露史(OR=3.705,95%CI:1.516~9.057)、高营养风险(OR=7.005,95%CI:2.588~18.957)是老年重症病人发生BSI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合并恶性肿瘤、胃肠功能紊乱、有抗菌药物暴露史以及高营养风险的老年重症病人发生BSI的风险较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房颤病人左心耳解剖形态学特征和容积与年龄的相关性
    胡晓华, 朱业, 陈娟
    2022 (10):  1050-105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10.018
    摘要 ( 133 )   PDF(1046KB) ( 721 )  
    目的 采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评价房颤病人左心耳(LAA)解剖形态学特征及容积,并探讨其与年龄的相关性。 方法 连续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阵发性房颤病人92例,术前均接受MSCT检查,并进行三维容积重建,观察LAA解剖形态学特征、矫正后容积,并分析其与年龄的关系。 结果 92例房颤病人的LAA内均可见丰富的梳状肌及肌小梁,凹凸不平,表面存在分叶,形态不规整,其中鸡翅型LAA占60.9%,非鸡翅型占39.1%, LAA校正后平均容积为(6.7±4.8)mL/m2。随着LAA校正后平均容积的增加,房颤病人非鸡翅型LAA比例增加。≥65岁病人LAA校正后平均容积≥6.7 mL/m2比例明显高于<65岁病人。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房颤病人LAA校正后平均容积与年龄呈正相关(r=0.429,P=0.009)。此外,随着年龄的增加,非鸡翅型LAA比例增加。单因素及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房颤病程及LAA校正后平均容积均为非鸡翅型LAA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非鸡翅型LAA的分布与年龄有关。临床考虑使用非鸡翅型LAA评估房颤病人卒中风险的因素时需充分考虑病人年龄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讲座与综述
    老年人衰弱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蒋小曼, 丁玲玉, 朱涵菲, 徐欣怡, 许勤
    2022 (10):  1054-105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10.019
    摘要 ( 182 )   PDF(972KB) ( 13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小RNA在老年肝脏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赵君宁, 梁国栋, 臧玲, 徐瑾, 何伟
    2022 (10):  1058-106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10.020
    摘要 ( 139 )   PDF(1026KB) ( 9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园地
    维生素C脱碘对内镜下食管碘染色的老年病人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李晓敏, 邵耘, 范云霞, 许迎红
    2022 (10):  1062-106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10.021
    摘要 ( 178 )   PDF(1006KB) ( 868 )  
    目的 探讨维生素C注射液(VCS)脱碘对内镜下食管碘染色的老年病人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利用随机数表法将2019年3~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2例内镜下食管碘染色后脱碘处理的老年病人(>60岁),随机分为VCS组和生理盐水(NS)组,每组26例。根据Bruggrmann舒适度评分制定舒适度评分表及简易护理满意度量表,对检查结束时和检查后30 min 2组病人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和比较分析。 结果 碘染后急性症状主要为胸骨后不适,迟发反应以上腹部不适为主。检查结束时VCS组的胸骨后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NS组(P=0.02);检查后30 min VCS组咽喉不适较NS组明显缓解(P=0.02)。VCS组护理满意度总评分、沟通与解释和专业水平评分均高于NS组(均P<0.05)。 结论 VCS脱碘能显著改善老年病人碘染后的胸骨后不适和咽喉部不适,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FMEA联合PMT护理模式在养老机构老年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景冬梅, 宋佳牡, 宋薇, 徐静仙
    2022 (10):  1067-107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10.022
    摘要 ( 153 )   PDF(979KB) ( 1556 )  
    目的 探讨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联合保护动机理论(PMT)在养老机构老年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入住我院的80例老年人的人口学资料及其他评估资料。以护理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将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40例纳入对照组,应用FMEA联合PMT护理模式的40例纳入研究组。2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风险优先数值(RPN)、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效能评分、跌倒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前,2组老人的RPN、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2组老人的RPN明显下降,生活质量评分及自我效能评分均显著提高,且研究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结束后,研究组中无跌倒事件发生,对照组中有3例发生跌倒事件,但2组跌倒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FMEA联合PMT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事件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能力,保障了老年人在养老机构的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模拟存在疗法对轻、中度痴呆病人情感淡漠的影响
    杜红娣, 薄琳, 尹荔莎, 骆丹丹, 霍晓鹏
    2022 (10):  1071-1074.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10.023
    摘要 ( 136 )   PDF(982KB) ( 1296 )  
    目的 探讨模拟存在疗法对轻、中度痴呆病人情感淡漠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轻、中度痴呆病人分为2组,对照组(n=39)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38)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模拟存在疗法,干预4周后对2组病人淡漠得分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淡漠得分为(45.64±8.53)分,对照组为(53.94±8.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总分为(36.15±6.01)分,对照组为(32.83±5.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模拟存在疗法有助于改善轻、中度痴呆病人情感淡漠症状,提高痴呆病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艾曲波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致色素沉着1例报道
    田曼雯, 陈玲珍, 张泳民, 艾菁, 陈俊腾, 甘金莹
    2022 (10):  1075-107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10.024
    摘要 ( 129 )   PDF(1040KB) ( 9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管负压吸引联合吹气球治疗老年难治性气胸1例
    缪明, 苗立云
    2022 (10):  1077-107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10.025
    摘要 ( 124 )   PDF(1042KB) ( 8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胸腔镜RS2+RS6切除治疗跨叶间裂生长肺结节1例
    鲍峰, 元及, 毛宁
    2022 (10):  1079-108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10.026
    摘要 ( 141 )   PDF(1597KB) ( 7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