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6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2-09-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论坛
    老年人无痛肠镜麻醉管理
    赵翠梅, 丁夏浩, 许斯洋, 桂波
    2022 (9):  865-86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9.001
    摘要 ( 254 )   PDF(1181KB) ( 10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信公众号视频联合回授法在老年病人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刘梅红, 陆希, 赵丹丹, 顾则娟
    2022 (9):  869-87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9.002
    摘要 ( 156 )   PDF(1232KB) ( 1092 )  
    目的 探讨微信公众号视频联合回授法对老年病人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行肠镜检查的266例老年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干预组123例,对照组1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口头宣教+书面指导,干预组采用微信公众号推送视频结合回授法,比较2组病人的肠道准备合格率、肠道准备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渥太华肠道准备评分量表(OBPS)总分改善,肠道准备合格率提高,肠道准备药物服用量≥75%者比例提高,步数增加,腹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 结论 运用视频联合回授法,能有效提高病人肠道准备依从性,改善肠道准备质量,增强就诊舒适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项目管理在老年病人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朱玲, 徐伈, 陈晓丽, 刘禹
    2022 (9):  873-87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9.003
    摘要 ( 121 )   PDF(1790KB) ( 1060 )  
    目的 探讨项目管理对提高老年病人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清洁率的效果。 方法 2020年7~12月,我科针对老年病人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项目管理,选择该时期我科收治的70例肠镜检查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2020年1~6月开展项目管理前的70例老年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肠道准备清洁率以及病人出院护理满意度的差异。 结果 项目管理实施后,肠镜检查治疗病人的肠道清洁率由实施前的94.78%提高至97.99%,出院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8.82%提高至99.9%。 结论 项目管理可以提高老年病人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清洁率,有利于提高肠镜检查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气囊小肠镜对老年病人小肠疾病诊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蒋文瑜, 焦春花, 唐娜娜, 张红杰, 马晶晶
    2022 (9):  878-88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9.004
    摘要 ( 138 )   PDF(1627KB) ( 1118 )  
    目的 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 DBE)对老年病人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因疑诊小肠疾病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DBE检查的418例病人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年龄<60岁)357例和老年组(年龄≥60岁)61例,比较2组病人DBE的病变检出率、检出病因、内镜治疗情况及并发症。 结果 消化道出血和腹痛是老年病人行DBE的常见原因,分别占68.9%和14.8%。老年组DBE的总体诊断率为90.1%,与中青年组(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1)。不同年龄组检出小肠疾病的病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老年病人常见诊断分别为小肠溃疡及糜烂(41.8%)、血管性病变(18.2%)和小肠肿瘤(12.7%),而中青年病人最常见诊断为克罗恩病(57.1%),小肠溃疡及糜烂(24.5%)和憩室(4.5%)。63.6%(7/11)诊断为血管性病变的老年病人成功予以经DBE内镜下止血治疗。所有病人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 DBE对疑诊小肠疾病的老年病人安全、有效,病变检出率高,并且对血管性病变的老年病人具有较高的内镜治疗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肠内营养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罗特丹, 周冲冲, 黄鹤鸣
    2022 (9):  883-88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9.005
    摘要 ( 145 )   PDF(1082KB) ( 1513 )  
    目的 探究肠内营养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及IL-1β、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1年5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肠内营养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组(联合组)及对照组,每组70例。肠内营养组在心力衰竭基础治疗上加用肠内营养治疗,联合组在肠内营养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心力衰竭基础治疗上给予普通饮食。4周后对比3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清营养指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炎症因子(IL-1β、IL-6、SAA)以及心功能[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缺血修饰白蛋白(IMA)、LVEF]情况。 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ALB、PA、TF水平高于治疗前及肠内营养组(P<0.05),肠内营养组ALB、PA、TF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治疗后3组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联合组IL-1β、IL-6、SAA、NT-proBNP、IMA水平低于治疗前及肠内营养组(P<0.05),肠内营养组IL-1β、IL-6、SAA、NT-proBNP、IMA水平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 结论 肠内营养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能够通过改善营养状况及调节体内微炎症状态,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病人经血栓抽吸和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后择期PCI对心肌微灌注的影响和预后研究
    罗德锋, 栾波, 侯爱洁, 王成福, 赵宏伟, 孟庆坤, 张晓娇, 李毅, 王永
    2022 (9):  888-89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9.006
    摘要 ( 127 )   PDF(1122KB) ( 1317 )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高血栓负荷(HTB)病人经血栓抽吸和靶向冠脉内给予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后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心肌微灌注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 连续入选141例老年STEMI-HTB病人分为急诊PCI组(69例)和延迟PCI组(72例)。延迟PCI组经血栓抽吸后靶向冠脉内给予rhPro-UK,待恢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2~3级血流后,择期行PCI治疗;急诊PCI组经血栓抽吸后急诊行PCI治疗。比较2组病人基线资料、介入相关指标、心肌微灌注水平与预后情况。 结果 延迟PCI组病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和肌钙蛋白I(cTnI)峰值显著低于急诊PCI组(P<0.05)。延迟PCI组病人支架植入数目、支架长度、慢血流/无复流比例、校正的TIMI帧数(cTFC)和TIMI心肌灌注帧数(TMPFC)显著低于急诊PCI组病人(P<0.05)。随访1个月,2组全因死亡、脑卒中、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VR)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PCI组病人随访1个月后LVEF显著高于急诊PCI组病人(P=0.038)。住院期间和随访1个月,2组病人大出血和小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延迟PCI可显著改善老年STEMI-HTB病人心肌微灌注水平,改善病人心功能,且不增加出血事件的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脓毒症病人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建立
    简万均, 蒋昌华, 符宜龙, 舒艾娅, 郑春
    2022 (9):  892-89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9.007
    摘要 ( 138 )   PDF(1157KB) ( 1094 )  
    目的 探讨老年脓毒症病人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构建预后预测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12月我院ICU诊治的637例老年脓毒症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电子病历系统采集病人入院时临床资料,并记录28 d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病人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构建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 637例老年脓毒症病人,28 d死亡130例,病死率为20.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17.50、APACHEⅡ评分>22.75、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535.29 ng/m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9.05 s是老年脓毒症病人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乳酸清除率(LCR)>25.36%是其保护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脓毒症病人28 d死亡的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内部验证预测模型预测脓毒症病人死亡的AUC为0.878(95%CI:0.802~0.935),准确率为80.85%,外部验证时,AUC为0.856(95%CI:0.793~0.921),准确率为80.22%。 结论 NLR、APACHEⅡ评分、NGAL水平升高,APTT延长是老年脓毒症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LCR升高是其保护因素,据此构建的风险模型可能预测病人的短期死亡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区老年人功能性体适能现状及与慢性病共病的相关性分析
    徐静, 李娇娇, 陈雅, 王丽
    2022 (9):  897-90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9.008
    摘要 ( 138 )   PDF(1076KB) ( 1173 )  
    目的 调查社区老年人功能性体适能水平,并分析功能性体适能水平与慢性病共病的关系。 方法 于2020年3~6月招募社区老年人432例,通过慢性病共病调查表进行共病筛查,采用老年人体适能测试(SFT)方法进行功能性体适能测试。 结果 与无共病的老人相比,慢性病共病老年人2 min踏步测试、肱二头肌屈举和30 s座椅站立次数均较少,“起立-步行”计时测试(TUGT)时间更长。随着慢性病数量增多,老年人2 min踏步测试和30 s座椅站立次数呈下降趋势,BMI和TUGT时间呈上升趋势。年龄(OR=1.058, 95%CI:1.021~1.097)、经济来源(OR=0.368, 95%CI:0.219~0.620)、肱二头肌屈举次数(OR=0.881, 95%CI:0.822~0.945)和肥胖(OR=2.361, 95%CI:1.096~5.084)是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的影响因素。 结论 老年慢性病共病病人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和动态平衡能力均低于无慢性病共病者。年龄、经济来源、肥胖和上肢肌肉力量是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骨转换标志物的早期变化
    魏翾娣, 岳建彪, 苟静
    2022 (9):  902-90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9.009
    摘要 ( 141 )   PDF(1081KB) ( 1043 )  
    目的 探究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骨转换标志物水平的早期变化情况。 方法 选取我院35例老年OVCF病人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35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以及双能X线骨密度,并比较研究组不同性别、年龄、椎体骨折数量病人骨折后第1、2、3、6、8、12周血清PINP、CTX、25(OH)D水平,骨折后第1、12周骨密度的差异,分析骨折后第1周各指标与病人性别、年龄、椎体骨折数量的相关性。 结果 研究组入院时血清PINP、CTX、25(OH)D水平及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不同性别病人第2、3、6、8、12周血清PINP、CTX、25(OH)D水平均较骨折后第1周明显升高(P<0.05);女性病人骨折后第1周血清PINP、CTX、25(OH)D水平及骨密度,骨折后第12周骨密度均低于男性(P<0.05)。>80岁、70~80岁病人第2、3、6、8、12周血清PINP、CTX、25(OH)D水平均较骨折后第1周明显升高(P<0.05);年龄>80岁病人骨折后第1周血清PINP、CTX、25(OH)D水平及骨密度,骨折后第12周骨密度均低于70~80岁病人(P<0.05)。研究组椎体骨折数量>2个以及1~2个病人第2、3、6、8、12周血清PINP、CTX、25(OH)D水平均较骨折后第1周明显升高(P<0.05);且椎体骨折数量>2个病人骨折后第1周血清PINP、CTX、25(OH)D水平及骨密度,骨折后第12周骨密度均低于椎体骨折数量1~2个病人(P<0.05)。骨折后第1周血清PINP、CTX、25(OH)D水平及骨密度与老年OVCF病人的性别、年龄、椎体骨折数量显著相关(P<0.01)。 结论 老年OVCF病人骨折后早期血清PINP、CTX、25(OH)D水平及骨密度明显异常,其相关因素包括病人性别、年龄及椎体骨折数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在老年病人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刘滨洋, 刘祖定, 刘中宁, 阳胜荣, 周其楠
    2022 (9):  907-91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9.010
    摘要 ( 126 )   PDF(1059KB) ( 1110 )  
    目的 探讨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在老年病人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以2021年1~8月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老年远端胃癌病人40例作为全腹腔镜组,另选择同期接受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的40例病人作为腹腔镜辅助组,术后均随访2周。回顾性收集其临床资料,统计2组术中、术后指标情况,术后1、2、3 d的疼痛情况以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全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低于腹腔镜辅助组,消化道吻合、术后排气、术后进食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腹腔镜辅助组(P<0.05)。术后1、2、3 d,2组VAS评分呈逐渐降低趋势,且全腹腔镜组术后1、2、3 d的VAS评分均低于腹腔镜辅助组(P<0.05)。随访期间,全腹腔镜组切口感染、十二指肠残端瘘、淋巴漏、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2.50%、0、2.50%、0,与腹腔镜辅助组(5.00%、0、5.00%、2.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相比,可明显降低老年远端胃癌病人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预后营养指数对老年重症COPD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
    杨君红, 梁兰玉, 单清
    2022 (9):  911-91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9.011
    摘要 ( 132 )   PDF(1141KB) ( 1269 )  
    目的 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预测老年重症COPD病人预后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32例老年重症COPD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POC曲线判断PNI与病人预后相关性并计算最佳截断值,通过电话回访病人入院6个月后是否生存,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2组病人临床指标。采用COX回归模型和Kalan-Meier曲线探究PNI与老年COPD重症病人生存不良预后的关系。 结果 最终纳入132例病人,死亡组72例,存活组60例,PNI的最佳截断值为37.32。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提示,年龄、PNI<37.32、住院总时间是老年重症COPD病人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当PNI<37.32时,老年重症COPD病人死亡风险为对照组的2.281倍。 结论 PNI对老年重症COPD 病人预后有预测价值,PNI<37.32预示预后不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肺癌病人化疗期间院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施斌, 王瑞, 韩寒, 王小雨, 王丽芳, 刘星, 施毅
    2022 (9):  916-91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9.012
    摘要 ( 146 )   PDF(1052KB) ( 1193 )  
    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病人化疗期间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应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化疗期间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98例老年肺癌病人为病例组,同期按相同肺癌化疗周期数1∶1配对选取化疗期间未发生肺部感染的98例老年肺癌病人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病理类型、肺癌分期、化疗时机,以及有无支气管镜检查史、气道内致病菌定植、联合放疗、联合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中性粒细胞减少、其他部位感染、化疗间期抗生素使用的差异,分析老年肺癌病人化疗期间合并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老年肺癌化疗期间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9.1%(98/51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合并基础疾病、气道内致病菌定植、肺小细胞癌、肺癌Ⅲ~Ⅳ期、后线化疗、联合放疗、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出现其他部位感染与化疗期间发生院内肺部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70岁、气道内致病菌定植、肺小细胞癌、联合放疗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是肺癌病人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老年肺癌化疗期间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多,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预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觉压力在住院老年病人自我忽视与衰弱间的中介作用
    袁胜楠, 周静, 李敏,
    2022 (9):  920-92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9.013
    摘要 ( 144 )   PDF(1109KB) ( 1185 )  
    目的 调查住院老年病人知觉压力在自我忽视与衰弱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住院老年病人的身心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样本。利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老年人自我忽视调查问卷、Fried衰弱表型、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简易营养评价法对380例老年病人进行调查。应用SPSS 23.0中的Process V3.5插件对知觉压力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 结果 知觉压力得分与自我忽视、衰弱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551、0.506,P<0.01),自我忽视得分与衰弱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639,P<0.01)。知觉压力在自我忽视与衰弱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0.63%。 结论 知觉压力在住院老年病人自我忽视与衰弱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应关注住院老年病人的自我忽视与知觉压力,降低衰弱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比特龙对老年前列腺癌病人PI3K/AKT信号通路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王建卫, 王强, 李鼎
    2022 (9):  924-92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9.014
    摘要 ( 121 )   PDF(1084KB) ( 857 )  
    目的 研究阿比特龙对老年前列腺癌病人磷脂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8例老年前列腺癌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醋酸阿比特龙治疗。分析2组治疗后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癌胚抗原(CEA)、肿瘤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观察2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炎症因子IL-8、TNF-α水平。所有病人均接受1年随访,观察2组病人1年生存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AKT、PI3K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治疗后血清PSA、CEA、CYFRA21-1、NSE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PSA、CEA、CYFRA21-1、NS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IL-8、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L-8、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1年总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阿比特龙可有效改善老年前列腺癌病人炎症水平及免疫功能,抑制PI3K、AKT表达,并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对延长病人生存期具有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下胆总管一期缝合在老年胆总管结石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冯永恒, 赵思齐, 周琎, 肖华
    2022 (9):  929-93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9.015
    摘要 ( 107 )   PDF(1064KB) ( 883 )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两种术式对老年胆总管结石病人的治疗效果。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老年胆总管结石病人135例,根据胆总管的缝合方式分为一期缝合组和T管引流组,分别对2组病例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一期缝合组64例,T管引流组71例。2组病人术前相关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平均胆总管直径、管壁厚度、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平均术程时长较T管引流组更短(P<0.05)。2组病人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和T管引流组术后胆瘘发生率分别为7.81%和4.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出现严重胆瘘后再次手术1例;T管引流组无严重胆瘘致二次手术病例,但有1例病人出院后T管不慎滑脱,另有3例病人来院拔除T管时出现胆瘘。 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一期缝合不会导致并发症增多,同时可降低病人术后护理负担,病人治疗后舒适度和满意度高,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一项安全、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临床及影像组学资料建立模型预测前列腺癌生化复发的初步研究
    杨浩, 施颉
    2022 (9):  933-93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9.016
    摘要 ( 128 )   PDF(1503KB) ( 958 )  
    目的 基于临床资料-超声造影-磁共振影像组学数据,为前列腺癌 (PCa) 病人开发预测PCa治疗后生化复发的模型,并验证其临床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69例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泰州市中医院通过MRI及超声靶向性活检确诊并进行PCa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随访截至2022年3月,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监测连续2次≥0.2 ng/mL提示PCa生化复发,将其分为生化复发组(n=65)和正常组(n=104)。以7/3的比例建立训练集和测试集,基于上述病人的临床影像资料建立一般资料模型、超声造影模型、磁共振组学模型和组合模型。在训练集中,利用R语言4.1.3版本制作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估预测模型的能效,然后在测试集中进行外部验证。 结果 多因素回归证实肿瘤直径、术前PSA浓度、治疗方式、弹性成像分级、灰度区域大小矩阵特征-小区域高灰度强调范围、灰度行程矩阵特征-行程方差是预测生化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组合模型)。在训练集中,基于临床影像资料建立的组合模型预测PCa生化复发的能效最高,明显高于一般资料模型(淋巴结转移、治疗前PSA、治疗方式)、超声造影模型(弹性成像分级)、磁共振组学模型(灰度区域大小矩阵特征-小区域高灰度强调范围、灰度行程矩阵特征-行程方差、邻域灰度差矩阵特征-信噪比对比度)。R语言决策曲线证实组合模型比其他模型净收益大,测试集验证结果相同。 结论 对于通过MRI及超声造影靶向活检诊断的PCa病人,单纯临床、影像学资料预测生化复发均不理想,组合模型预测工具为临床筛选生化复发人群提供了契机并有助于改善PCa预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移动平台”的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干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
    化龙昂, 计海彪, 陈高翔, 杨帅
    2022 (9):  938-94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9.017
    摘要 ( 134 )   PDF(1116KB) ( 1540 )  
    目的 观察基于“移动平台”的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效果。 方法 将8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基于“移动平台”的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干预,采用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AROM)、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计时“起立-行走”试验(TUGT)、Berg平衡量表(BB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评价2组治疗效果。 结果 干预前,2组AROM范围、HSS评分、BBS评分、TUGT时间、WHOQOL-BRE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治疗12周后,2组病人AROM、HSS评分、BBS评分、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干预前,TUGT时间短于干预前,且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评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基于“移动平台”的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干预能够增加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膝关节活动范围,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病人步行能力和平衡能力,对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症脑卒中病人肠内营养不耐受风险的预警模型构建与评估
    孙晓岚, 李占肖, 于晓雯, 柴会荣
    2022 (9):  942-94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9.018
    摘要 ( 149 )   PDF(1296KB) ( 1435 )  
    目的 通过分析重症脑卒中病人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建立动态列线图预测模型并检验预测效果。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282例重症脑卒中病人作为建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内部与外部评价。 结果 282例重症脑卒中病人中,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37.94%(107例)。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将年龄≥60岁(OR=1.965)、使用2种以上抗菌药物(OR=2.749)、使用益生菌(OR=0.321)、实施机械通气(OR=3.035)4个因素纳入R软件建立预测脑卒中病人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列线图模型,内部及外部验证显示,建模组与验证组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4、0.764,校准曲线均趋近于理想曲线;建模组ROC曲线的最大Youden指数0.449所对应的风险预测值为0.322,预测临界值为200分。决策曲线分析(DCA)阈概率范围为0.10~0.85时,模型表现为正的净效益。 结论 基于重症脑卒中病人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一致性与临床实用性,对于模型总分≥200分的高危病人应给予高度关注,尽早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以减少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威伐光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
    奚旸, 顾晓美, 孔易萌, 张桂林, 孙志成
    2022 (9):  948-95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9.019
    摘要 ( 161 )   PDF(1062KB) ( 1111 )  
    目的 观察威伐光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病人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2例老年肩袖损伤病人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2组病人均给予威伐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VAS、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量表和肩关节活动度(ROM)进行评估,并比较2组病人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前,2组VAS评分、UCLA肩关节评分及肩关节外展、内旋和外旋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4周后,2组VAS评分、UCLA肩关节评分及肩关节外展、内旋和外旋ROM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威伐光联合体外冲击波能够缓解老年肩袖损伤病人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和关节活动度,临床疗效显著,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讲座与综述
    骨钙素与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的研究进展
    赵雅莉, 闫彩凤
    2022 (9):  952-95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9.020
    摘要 ( 141 )   PDF(1187KB) ( 20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GLT2抑制剂降压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刘文锋, 姜昕
    2022 (9):  956-95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9.021
    摘要 ( 152 )   PDF(1080KB) ( 12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不同脑区的经颅磁刺激治疗AD的研究进展
    郭海珍, 于涛, 王琳, 吴晗
    2022 (9):  959-96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9.022
    摘要 ( 139 )   PDF(1033KB) ( 12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园地
    桡动脉穿刺术后瘀斑处理的临床观察
    刘天华, 史骏, 汪宇, 冯六六
    2022 (9):  963-964.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9.023
    摘要 ( 170 )   PDF(1065KB) ( 8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例高龄失禁病人骶尾部压力性损伤的改良方法
    张笑, 田丽, 梁思远, 李娜
    2022 (9):  965-96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9.024
    摘要 ( 133 )   PDF(1181KB) ( 11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南解读
    运动是一剂良药——《国际老年人运动建议(ICFSR):专家共识指南》要点解读
    叶莹, 韩辉武, 周秋红, 李君
    2022 (9):  968-97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9.025
    摘要 ( 298 )   PDF(1046KB) ( 1375 )  
    从身体活动(PA)/运动影响的两面性,全球健康PA/运动建议,老年人的运动建议,PA/运动对骨骼健康、脂肪组织、肌肉质量以及力量的作用,PA/运动在疾病一、二和三级预防中的作用及PA/运动的个体间变异性和剂量反应的异质性等方面对《国际老年人运动建议(ICFSR):专家共识指南》进行要点解读。该指南重点突显了运动对于老年人是一剂良药的核心理念,以期为今后在中国老年人群中开展PA/运动来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治疗干预提供循证依据,也为随机对照试验中运动处方的具体方式和剂量提供参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