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两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世界老年人跌倒预防和管理指南:一项全球倡议》解读
    潘一鸣, 李耘, 马丽娜
    实用老年医学    2023, 37 (10): 1076-108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3.10.026
    摘要143)      PDF (999KB)(684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人工智能在皮肤病学中的应用及展望
    熊喜喜, 鲁严
    实用老年医学    2023, 37 (9): 878-88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3.09.004
    摘要114)      PDF (1042KB)(5369)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皮肤衰老的特征与机制
    雷锐, 吴金峰
    实用老年医学    2023, 37 (10): 978-98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3.10.002
    摘要119)      PDF (1157KB)(534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老年共病病人衰弱的影响
    缪羽菲, 钱湘云
    实用老年医学    2023, 37 (8): 839-84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3.08.020
    摘要141)      PDF (1063KB)(4542)   
    目的 探讨老年共病病人应对事件时采用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以及其与衰弱的关系。 方法 于2021年5~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300例老年共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人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CERQ-C)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病人衰弱的发生率,分析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衰弱的关系。 结果 老年共病病人衰弱发生率为57.0%(171/300),衰弱组与非衰弱组在年龄、居住状态、婚姻状况、近期记忆力、吸烟、饮酒、认知情绪调节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近期记忆下降、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为衰弱的危险因素,而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重新关注计划、饮酒则是其保护因素(P<0.05)。 结论 老年共病病人衰弱发生率较高,应对负性生活事件时,老年共病病人倾向于采用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会影响病人的衰弱,且年龄、近期记忆力、饮酒也与衰弱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人工智能在老年营养领域的研究进展
    庞姝, 孙豪浓, 陈祥雪, 姜春燕, 李虹伟
    实用老年医学    2024, 38 (2): 109-11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2.001
    摘要176)      PDF (1278KB)(3710)   
    营养不良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还会增加死亡率以及医疗保健相关费用。因此,早期识别和干预老年营养不良非常重要。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为老年营养不良的筛查及管理提供了更多可能。本文拟梳理近年AI在营养领域的研究进展,为老年营养不良的识别、管理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人工智能在睡眠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张孔雁, 云宗金
    实用老年医学    2024, 38 (2): 119-12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2.003
    摘要162)      PDF (1125KB)(2876)   
    随着医学技术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迅猛发展,AI在睡眠障碍的评估、诊断及治疗领域有了新的突破与发展。本文综述了AI在睡眠障碍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AI在睡眠障碍中遇到的问题及挑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Padua评分对老年住院病人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测价值
    高伟飞, 李鹏, 乔镇, 马利娜
    实用老年医学    2023, 37 (8): 803-80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3.08.012
    摘要117)      PDF (1045KB)(2633)   
    目的 研究Padua评分对老年住院病人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50例老年住院病人,完善CT肺动脉造影(CTPA)和(或)双下(上)肢静脉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病人分为VTE组和非VTE组,收集2组病人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Padua评分、D-二聚体(DD)、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白蛋白并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VTE的危险因素。采用AUC评估Padua评分预测老年住院病人发生VTE的效能。 结果 VTE组和非VTE组间Padua评分、年龄、高血压、急性感染、DD、MPV以及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85岁是老年住院病人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adua评分预测老年住院病人发生VTE的AUC为0.631,最佳截断值≥4.5分,约登指数为0.36。 结论 Padua评分对老年病人发生VTE的临床预测价值有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当归多糖抗衰老的研究进展
    王丽平, 彭雯
    实用老年医学    2024, 38 (3): 232-23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3.005
    摘要115)      PDF (1157KB)(2575)   
    当归是传统经典中药材,药用价值大,具有多种有效成分,不同成分的药理学作用各异。当归中提取的当归多糖为补血类中药多糖,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中药多糖一直是抗衰老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将从抗氧化、减少细胞凋亡、增强免疫功能、抗炎、调控端粒系统5个方面阐述当归多糖抗衰老的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血流限制训练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张冉, 乔钧, 余波, 何方, 郑宏
    实用老年医学    2024, 38 (2): 193-19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2.021
    摘要112)      PDF (1061KB)(254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退行性膝关节疾病,其发病和进展与股四头肌无力密切相关。受关节疼痛和肿胀等因素的影响,高负荷阻力训练可能会加重关节病变,引起疼痛,从而降低病人的依从性。为了降低疾病风险和增强身体功能,需要一种有效加强股四头肌,同时减轻疼痛和关节负荷的方法。血流限制训练采用限制动脉血流的方式,通过与低强度抗阻训练结合,可以获得类似于高强度抗阻训练的效果,从而促进肌肉力量的提高和关节功能的改善。本文从血流限制训练的作用机制、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影响、训练方案的选择等3个方面对此技术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安全、有效地应用血流限制训练提供科学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心血管老化的机制、标志物和治疗
    陈映泉, 钟勇
    实用老年医学    2024, 38 (3): 299-30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3.021
    摘要91)      PDF (1073KB)(2487)   
    年龄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s)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血管老化过程中常伴随功能的进行性下降。为了开发治疗CVDs的新方法,我们必须了解心血管老化发生的机制并找到衰老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本文主要综述了心血管老化的发生机制、生物标志物及可能的治疗方法,以期为CVDs提供更多的治疗靶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认知障碍简明评价量表与Addenbrooke认知评估量表Ⅲ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准确性比较
    时建铨, 郑慧芬, 徐畅, 王变荣
    实用老年医学    2023, 37 (10): 1041-104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3.10.016
    摘要97)      PDF (1199KB)(2407)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人工智能在麻醉与围术期应用的研究进展
    蒲杰, 胡益民
    实用老年医学    2023, 37 (9): 873-87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3.09.003
    摘要150)      PDF (1107KB)(2244)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枸杞多糖抗衰老的研究进展
    李毛毛, 李洁华
    实用老年医学    2024, 38 (3): 223-22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3.003
    摘要125)      PDF (1187KB)(2183)   
    枸杞是一种干燥成熟的宁夏特产植物,富含多种功效成分,包含枸杞多糖、生物碱、枸杞色素、黄酮、氨基酸等,其中枸杞多糖具有抗衰老、抗氧化、抗癌、免疫调节、生殖保护和细胞保护活性。近年来,枸杞多糖在抗衰老方面的作用愈加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众多研究深入探讨了枸杞多糖延缓衰老进展的分子机制。本文从枸杞多糖的组成、提取以及延缓衰老的不同信号通路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枸杞多糖延缓衰老的分子机制,以期在临床与预防保健中更好地应用枸杞多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人工智能在糖尿病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唐伟, 张子成
    实用老年医学    2023, 37 (9): 882-88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3.09.005
    摘要124)      PDF (1059KB)(218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陈怡卉, 龚燕锋
    实用老年医学    2023, 37 (9): 956-95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3.09.022
    摘要72)      PDF (1030KB)(2047)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人工智能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闫玉峰, 林松
    实用老年医学    2023, 37 (9): 886-88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3.09.006
    摘要111)      PDF (1076KB)(1957)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衰老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危险因素的科学现状分析
    张伟, 王蓉
    实用老年医学    2023, 37 (10): 984-98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3.10.003
    摘要102)      PDF (1204KB)(1906)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从大肠角度治疗肌少症的中医内涵
    陶营营, 王慧, 滕士超
    实用老年医学    2023, 37 (10): 1056-105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3.10.021
    摘要86)      PDF (971KB)(190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血管衰老与老年血管疾病
    张授尧, 张星贺, 夏世金
    实用老年医学    2023, 37 (10): 973-97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3.10.001
    摘要206)      PDF (1201KB)(1736)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人工智能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王琳琳, 杨诗怡, 徐俊
    实用老年医学    2023, 37 (9): 869-87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3.09.002
    摘要181)      PDF (1159KB)(167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沙棘多糖抗衰老的研究进展
    李纪彤, 褚金国, 丁丁
    实用老年医学    2024, 38 (3): 228-23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3.004
    摘要100)      PDF (1176KB)(1666)   
    中药对抗衰老是目前具有潜力的治疗方案,多糖类中药活性成分因其高安全性和丰富的生物学活性,如抗肿瘤、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受到广泛关注。沙棘多糖可以通过抗炎、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机制起到抗衰老的作用。本文拟梳理沙棘多糖抗衰老机制的研究进展,为沙棘多糖的进一步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人工智能在老年眼科疾病检测中的应用
    陶思翰, 马广成, 陈茜, 施炜
    实用老年医学    2023, 37 (9): 865-86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3.09.001
    摘要144)      PDF (1064KB)(1648)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老年骨质疏松的医防融合
    丛晓飞, 李铭麟, 陈立新
    实用老年医学    2023, 37 (8): 761-764.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3.08.002
    摘要104)      PDF (1088KB)(149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南京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邓天瑞, 姚铸玲, 王志勇, 叶青, 唐伟, 徐斐
    实用老年医学    2023, 37 (8): 819-82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3.08.016
    摘要114)      PDF (1055KB)(1434)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60岁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老年人群MS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7年4~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南京市抽样调查了15 545名≥60岁居民。对MS的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S的影响因素。 结果 南京地区≥60岁老年人群MS的患病率为28.3%(95%CI:27.6%~29.0%),MS患病率的分布特征表现为:70~79岁者高于60~69岁者和≥80岁者,城区高于郊区,体力活动不足者高于充足者,有高血压家族史或糖尿病家族史者高于没有者。MS 5个组分的患病率从高到低,依次是高血压(60.8%)、中心型肥胖(39.1%)、高TG血症(33.9%)、高血糖(33.3%)和低HDL-C血症(14.7%)。70~79岁、高血压家族史和糖尿病家族史为MS发生的危险因素,居住在郊区和充足的体力活动则为MS的保护因素。 结论 南京地区老年人群MS患病率较高,要加大对高血压、中心型肥胖和高TG血症的监测和防控力度;对70~79岁者、有高血压家族史和糖尿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需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鼓励老年人多进行体力活动,加强锻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钙卫蛋白S100A8/S100A9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吴金丽, 杨晓娟
    实用老年医学    2025, 39 (2): 197-20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2.020
    摘要52)      PDF (1039KB)(1431)   
    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记忆丧失为特征的疾病。基于微生物-肠-脑轴这一新兴学说,我们认为肠道菌群变化可以激活肠道炎症反应。钙卫蛋白作为肠道炎症标志物,是AD脑肠轴学说中的关键物质,其亚基S100A8、S100A9也分别与AD中的β-淀粉样蛋白(Aβ)学说、神经炎症学说密切相关。本文归纳了S100A8/S100A9蛋白的主要功能及其在AD发病中的相关机制、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方面的新进展,以期为AD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中枢神经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范诗宇, 张军风, 闫隆, 于涛
    实用老年医学    2024, 38 (8): 851-85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8.022
    摘要86)      PDF (1781KB)(1413)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引发CNS功能障碍的疾病,其种类繁杂,具有高致残性,目前临床上针对此类疾病尚无有效治疗措施。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群作为人体胃肠道与大脑的沟通桥梁,已被证明和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多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通过综述近年关于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CNS自身免疫性疾病间相互影响的文献,并讨论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在CNS自身免疫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旨在从微生态学角度阐释靶向肠道微生物群相关诊治的机制并论证其有效性,以期为CNS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诊治寻找新的潜在靶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失志综合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高文君, 孙青, 刘梦坛, 周丹
    实用老年医学    2024, 38 (11): 1105-110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1.006
    摘要73)      PDF (1106KB)(1411)   
    目的 调查老年CHF病人失志综合征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于长海医院住院的老年CHF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失志综合征量表 Ⅱ、心力衰竭躯体感知量表(HFSPS)、疾病进展恐惧简化量表(FoP-Q-SF)、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病人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老年失志综合征的影响因素。 结果 245例老年CHF病人失志综合征量表 Ⅱ 得分为(16.55±4.76)分,处于中等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老年CHF病人失志综合征与躯体感知、疾病进展恐惧、久坐呈正相关(r=0.475、0.440、0.499),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49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程、躯体感知、疾病进展恐惧、久坐与社会支持是老年CHF病人失志综合征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可共同解释失志综合征45.9%的变异。 结论 老年CHF病人失志综合征处于中等水平,收入少、病程长、躯体感知强烈、疾病进展恐惧高及久坐的生活方式是病人失志的危险因素,而社会支持为保护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个案管理模式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应用与研究
    王敬松, 林松, 万明
    实用老年医学    2023, 37 (9): 960-96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3.09.023
    摘要92)      PDF (1012KB)(1404)   
    目的 探究个案管理模式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2020年1~6月老年CHF病人89例,入院后均给予相应常规治疗。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管理组(n=45),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组接受个案管理模式护理。测定2组病人的LVEF、6 min步行距离(6MWD)水平,评估病人的生命质量(MLHFQ)、NYHA分级以及自我效能,记录再入院复诊率,并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 干预前2组MLHFQ评分、LVEF、6MWD和心功能分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管理组的LVEF水平、6MWD、MLHFQ评分和病人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再入院复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生命质量构建老年CHF病人个案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病人的心脏功能、降低再入院复诊率,为病人减少社会和经济压力,提升其自我效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老年人口腔衰弱与跌倒关系的研究进展
    李毛毛, 张飞, 沈鑫, 李洁华
    实用老年医学    2024, 38 (9): 876-87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9.004
    摘要109)      PDF (1162KB)(1361)   
    口腔衰弱(oral fraility, OF)是指在衰老过程中与增龄相关的口腔功能衰退,跌倒是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意外伤害的病因之首。本文总结了老年人OF的诊断、评估、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以及干预措施,发现OF主要通过影响咀嚼功能、平衡感知、营养摄取等因素增加跌倒风险,且心理因素是OF共病跌倒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据此提出了义齿与口腔功能训练、运动和身体活动、营养支持等干预措施来降低OF共病跌倒的发生风险,以期为我国老年人OF及跌倒的防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胶质淋巴系统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
    刘乐乐, 解瑞川, 支楠, 高丽
    实用老年医学    2024, 38 (8): 770-774.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8.004
    摘要95)      PDF (1174KB)(1327)   
    胶质淋巴系统是中枢神经系统中进行脑脊液-脑组织液交换的主要结构。星形胶质细胞上的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是胶质淋巴系统的必需结构,AQP4在星形胶质细胞的终足极化分布,与血管周围空间紧密接触,从而促进脑脊液流入脑实质,可以清除包括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 Aβ)、神经纤维缠结蛋白在内的多种代谢产物。在AD中,Aβ沉积、神经纤维缠结蛋白作为主要病理改变,它们的产生可以被认为是和清除不平衡的结果,因此,增加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清除率可作为改善AD认知障碍的一种新思路。通过对有关胶质淋巴系统在AD中的作用研究,可以为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疗策略带来新的认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