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3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2-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论坛
    前言——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诊治进展
    冯美江
    2025 (2):  109-10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2.001
    摘要 ( 63 )   PDF(1051KB) ( 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帕金森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孙高慧, 冯美江
    2025 (2):  110-11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2.002
    摘要 ( 67 )   PDF(1057KB) ( 100 )  
    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病人的运动功能,并伴随一系列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P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的重要性愈发突出。近年来,针对PD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早期诊断技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新兴疗法方面。例如,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早期识别PD成为可能,而新一代药物的问世则为病人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此外,脑深部电刺激等手术治疗方法在改善运动症状上展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将对这些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新的见解和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系统萎缩的诊断进展
    李琳, 刘安如, 万丽君, 刘学伍
    2025 (2):  116-12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2.003
    摘要 ( 61 )   PDF(1198KB) ( 86 )  
    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种快速进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帕金森病样症状群、小脑性共济失调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多种临床症状。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MSA的生物标志物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容易误诊。MRI和脑脊液(CSF)检查可辅助诊断MSA,但成本较高且特异性低;MSA最新的早期检测技术α-突触核蛋白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成像应用于临床还需要一定时间;血液和尿液α-突触核蛋白检测技术有可能用于临床诊断;神经丝轻链(NfL)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也可作为MSA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但仍需进一步研究。研发用于MSA诊断的精准分子生物学标志物至关重要,它可以彻底改变MSA的诊断和治疗,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干预及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治进展
    辛梦凡, 冯美江
    2025 (2):  121-12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2.004
    摘要 ( 61 )   PDF(1123KB) ( 89 )  
    AD是发生于老年期和老年前期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起病隐匿,病程呈进行性发展,预后不良。AD的临床表现以获得性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症状,涉及记忆、学习、定向、理解、判断、计算、语言和视空间等认知域,不同程度地影响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职业功能,最终进展为全面性痴呆。本文综述了AD诊断标准的发展历程、诊断相关生物标志物以及治疗方面的进展,旨在帮助提高AD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及治疗的精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疗进展
    王杰, 都爱莲
    2025 (2):  127-13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2.005
    摘要 ( 45 )   PDF(1178KB) ( 87 )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俗称渐冻症,是一种主要累及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的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进展的骨骼肌无力、肌肉萎缩、延髓麻痹和锥体束征。ALS的早期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而且缺乏特异的生物学确诊指标,使其早期诊断具有挑战性。体液、成像技术、神经电生理等生物标志物研究有助于提高其早期诊断准确性。治疗上,虽有已获批的小分子药物,但效果有限;靶向神经炎症药物、基因治疗如多种反义寡核苷酸(ASOs)及细胞-基因联合治疗是ALS治疗的新方向;未来,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和多靶点药物的研究将会更好地促进AL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头颈癌病人围术期营养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李粉红, 卫亚楠, 吴梦丽, 沈晓辉, 唐磊磊
    2025 (2):  134-13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2.006
    摘要 ( 51 )   PDF(1050KB) ( 84 )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营养管理模式在老年头颈癌病人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 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行头颈癌手术的81例病人,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n=39)和试验组(n=42)。对照组采用传统营养支持模式,试验组采用ERAS营养支持模式,比较2组病人术后恢复时间、术后1周的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喂养耐受情况。 结果 试验组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人术后1周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BMI、体质量、去脂体质量、骨骼肌、蛋白质和身体水分含量变化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腹泻、腹胀、便秘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基于ERAS理念对老年头颈癌病人进行围术期的营养管理,可促进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提高喂养耐受性,改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脑卒中病人呼吸功能障碍与构音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郝世杰, 刘西花, 卫晨, 邹建鹏
    2025 (2):  139-14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2.007
    摘要 ( 51 )   PDF(1054KB) ( 85 )  
    目的 分析老年脑卒中病人呼吸功能障碍的特点,探讨呼吸功能障碍与构音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住院的20例老年脑卒中病人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评估并比较2组肺功能、呼吸肌功能和构音功能。肺功能测试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25%最大呼气流速(MEF25)、50%最大呼气流速(MEF50)、75%最大呼气流速(MEF75)、峰值呼气流速(PEF)和最大自主通气量(MVV);呼吸肌功能评估包括最大吸气压(MIP)和最大呼气压(MEP);构音功能评估包括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FDA)、最长声时(MPT)和最大数数能力(MCA)。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评估脑卒中病人呼吸功能与构音功能的相关性,并对构音功能的相关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肺通气、呼吸肌功能以及构音功能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MIP、MEP、FEV1、MVV与FDA评分呈负相关,与MPT呈正相关(P<0.05);FVC、PEF、MEP与MCA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P和MEP是FDA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FEV1和MIP是MPT的独立影响因素;FVC、PEF和MEP是MCA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老年脑卒中病人呼吸功能显著下降,还会对构音功能产生影响;FVC、FEV1、PEF、MIP、MEP下降可能是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清MPO联合hs-TNT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诊断价值
    鲍磊, 孙才智, 朱晨晨, 秦海东
    2025 (2):  144-14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2.008
    摘要 ( 36 )   PDF(1083KB) ( 106 )  
    目的 探讨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联合高敏肌钙蛋白T(hs-TNT)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取南京市第一医院2023年8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老年疑似AMI病人122例,按照胸痛发作时间到就诊时间间隔分为<2 h组、2~6 h组、>6 h组,根据病人是否确诊为AMI分为AMI组和非AMI组,检测所有病人血清MPO、hs-TNT、磷酸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MPO对老年AMI的诊断效能。 结果 在<2 h以及2~6 h组老年病人中,AMI病人的MPO水平均显著高于非AMI病人(P <0.05),2组间血清hs-TNT、CK及CK-M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6 h就诊的老年病人中,AMI病人及非AMI病人血清MPO、hs-TNT、CK及CK-M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2 h及2~6 h就诊的病人中,MPO对AMI的诊断效能均较高,AUC分别为0.85、0.83(均P<0.001)。在>6 h就诊的老年病人中,MPO联合hs-TNT的诊断效能较高(AUC=0.88, P<0.001)。 结论 血清MPO是早期诊断老年AMI的可靠指标,对于就诊较晚的老年AMI病人,MPO需联合hs-TNT进行诊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精神行为症状发生率及其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朱英华, 周淑玲, 闫明珠, 施艳
    2025 (2):  148-15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2.009
    摘要 ( 52 )   PDF(1175KB) ( 81 )  
    目的 本研究旨在调查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精神行为症状(BPS)的发生率,并构建BPS的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西京医院诊治的174例老年AIS病人,根据精神行为问卷(NPI)评估结果分为BPS组和非BPS组。比较2组间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指标,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BPS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 结果 174例病人中,94例(54.02%)病人在卒中后1个月内出现BPS,不同梗死部位病人BPS类型表现各异。单因素分析显示,教育年限、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MoCA评分和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与BPS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R、NLR、MoCA评分和ADL评分为BP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风险预测模型的AUC为0.899(95%CI: 0.855~0.944),敏感度为89.40%,特异度为76.20%。 结论 老年AIS病人BPS发生率较高,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可为临床提供有效的BPS风险评估结果,有助于早期识别和预防BPS。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凝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对≥9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预后的影响
    陆奇峰, 李庆嵩, 唐根林, 缪阿凤
    2025 (2):  153-15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2.010
    摘要 ( 37 )   PDF(1338KB) ( 65 )  
    目的 探究血凝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对超高龄(≥9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预后及生存时间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6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术期抗凝方式分为血凝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组(血凝酶联合组,n=35)和单纯低分子肝素组(肝素组,n=32)。比较2组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术后隐性失血量、手术前后Hb水平以及生存时间等数据,分析病人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肝素组隐性失血量为(627.19±88.7)mL,明显高于血凝酶联合组的(521.71±92.75)mL(P<0. 001)。术后1 d及术后3 d时肝素组的Hb水平均明显低于血凝酶联合组(P<0.05)。术后30个月内血凝酶联合组的累积生存率均高于肝素组,2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单纯低分子肝素治疗和高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显著增加超高龄病人的死亡风险。 结论 血凝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能够降低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术后隐性失血,并可改善病人远期预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呼吸功能训练联合球囊扩张术对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的康复治疗效果
    梁秀言, 罗丁元, 房国昌, 于同, 阴涛
    2025 (2):  158-16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2.011
    摘要 ( 39 )   PDF(1031KB) ( 74 )  
    目的 探讨呼吸功能训练联合球囊扩张术对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CPA)病人吞咽功能的康复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泰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CPA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球囊扩张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经口摄食评估分级(FOIS),舌骨下肌群表面肌电的平均肌电值(AEMG)、均方根(RMS),以及电视荧光吞咽造影检查(VFSS)的吞咽障碍程度和呼吸功能指标最大呼气肌压力(MEP)、FVC 、最大吸气肌压力(MIP)的差异。 结果 治疗后,2组FOIS、AEMG、RMS、VFSS吞咽障碍分级、FVC、MIP、MEP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 结论 呼吸功能训练联合球囊扩张术可以更显著地改善CPA病人的吞咽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双参数MRI对老年人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朱嘉, 潘永昇, 刘想, 曹心宇, 奚文君, 陈浩, 郑兵, 张忠新
    2025 (2):  162-16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2.012
    摘要 ( 34 )   PDF(1060KB) ( 70 )  
    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联合双参数MRI(bpMRI)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a)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172例疑诊前列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刺病理分为csPCa组(n=117)与non-csPCa组(n=55),采用ROC曲线分析SWE参数包括最大杨氏模量(Emax)、平均杨氏模量(Emean)、最小杨氏模量(Emin)以及bpMRI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在不同前列腺体积亚组中诊断外周带、内腺csPCa的价值。 结果 csPCa组与non-csPCa组年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水平、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水平、fPSA与tPSA的比值(f/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前列腺体积、病灶位置、病灶最大径、PI-RADS评分以及异常弹性区域Emax、Emean、E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max、Emean、Emin在前列腺体积≥60 mL组诊断外周带和内腺csPCa的AUC分别为0.706、0.698、0.597和0.763、0.756、0.642,在前列腺体积<60 mL组诊断外周带和内腺csPCa的AUC分别为0.793、0.787、0.695和0.808、0.809、0.728;bpMRI在前列腺体积≥60 mL和<60 mL组诊断外周带、内腺csPCa的AUC分别为0.867、0.896以及0.775、0.821,SWE联合bpMRI诊断csPCa的AUC进一步提高。 结论 SWE诊断csPCa时,在前列腺体积较小的亚组中诊断效能更高。SWE联合bpMRI诊断csPCa时,诊断效能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血红蛋白水平与住院时长的相关性研究
    方玮, 徐成振, 苏志惠, 孙延桃, 蒋志刚, 李怀木, 徐绍俊, 杨文贵, 王芳, 刘军军
    2025 (2):  167-17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2.013
    摘要 ( 47 )   PDF(1200KB) ( 78 )  
    目的 探讨初次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primary hip arthroplasty,PHA)的老年病人术前Hb水平与术后住院时长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2022年南京梅山医院137例≥65岁行PHA病人的基本信息及相关临床指标,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术后住院时长与术前Hb水平的相关性,使用广义相加混合模型和阈值饱和效应模型评估非线性关系并计算拐点值,再通过分段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评估两者间的独立分段效应。 结果 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PHA病人术后住院时长与术前Hb水平呈负相关(β=-0.51,95%CI:-0.97~-0.05,P=0.031)。调整混杂因素后,广义相加混合模型曲线拟合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呈非线性相关关系,在Hb为95 g/L处存在一个拐点。当Hb<95 g/L时,二者间呈负相关关系(β=-0.52,95%CI:-0.85~-0.19,P=0.003);当Hb>95 g/L时,二者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482)。 结论 PHA老年病人术前Hb水平越低,术后住院时长延长的风险越高;95 g/L是老年PHA病人术后住院时间延长与否的Hb临界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文版谵妄筛查量表在老年住院病人中使用的信效度研究
    梅可乐, 高浪丽, 刘亚东, 吕娟, 岳冀蓉
    2025 (2):  171-174.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2.014
    摘要 ( 38 )   PDF(1033KB) ( 72 )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中文版谵妄筛查(Chinese Delirium Screen, CDScreen)量表在老年住院病人中应用的信度、效度及适用性。 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的老年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进行资料收集,采用CDScreen量表评估谵妄,以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Ⅴ)作为谵妄状态判断金标准。由2名主管护师分别进行CDScreen量表调查以验证评分者间信度,以Cronbach's α系数评估其内部一致性,以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验证量表的诊断性能,以问卷完成率、缺失率和评估时长检验其适用性。 结果 研究纳入了908例老年病人,平均年龄为(76.6±8.4)岁。问卷回收率达100%。测试员完成CDScreen量表的平均时间为(3.6±0.2)min。量表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666~0.854。重测信度和评估者间信度评估结果也显示出较好的表现。CDScreen量表在诊断试验中的敏感度为94.83%,特异度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99.20%。 结论 在内科病房,CDScreen量表具有令人满意的信度和效度,其评估内容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可以作为评估老年住院病人谵妄的一种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穴位自血疗法联合中药膏封包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
    姚彦, 王晓红
    2025 (2):  175-17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2.015
    摘要 ( 40 )   PDF(1029KB) ( 88 )  
    目的 观察自血疗法联合中药膏封包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62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病人采用自血疗法联合黄芩油膏封包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黄芩油膏封包治疗,共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1~4周的VAS评分、谢-川岛评分、动态瘙痒量表(DPS)评分、瘙痒病人生活质量(ItchyQoL)评分。 结果 治疗前2组VAS评分、谢-川岛评分、DPS评分、ItchyQo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每周的VAS评分、谢-川岛评分均逐渐降低(P<0.01),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的第1周、第2周,2组DP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周开始,治疗组DPS较前2周明显增高,且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后2组Itchy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单纯黄芩油膏封包治疗或联合自血疗法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均可以使病人的瘙痒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自血疗法加黄芩油膏封包起效更快,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和年龄的比值与老年男性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分析
    荣灿, 穆丁黄, 胡云
    2025 (2):  179-18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2.016
    摘要 ( 34 )   PDF(1094KB) ( 68 )  
    目的 分析老年男性T2DM病人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和年龄的比值(DHEAS/AGE)与糖尿病肾病(DKD)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南京鼓楼医院老年科2021—2023年诊治的195例老年T2DM病人,根据是否合并DKD分为DKD组和非DKD组。比较2组病人一般资料、血清DHEAS水平及校正年龄的DHEAS/AGE的变化,探究DHEAS/AGE与代谢指标、肾功能指标以及DKD患病风险间的关系。 结果 DKD组DHEAS/AGE显著低于非DKD组(P<0.05)。DHEAS/AGE与年龄、高血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呈显著负相关,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正相关(均P<0.05)。按DHEAS/AGE四分位数将病人分为Q1~Q4 4组,与其对应的DKD患病率分别为41.7%、20.8%、28.0%和16.3%(趋势P<0.05)。将Q1组病人DKD的患病风险(OR)设为1.00,校正年龄、BMI、SBP等因素后,Q2、Q3、Q4组病人患DKD的风险[OR(95%CI)]分别为0.267(0.097~0.732)、0.369(0.139~0.978)、0.122(0.036~0.415)(趋势P<0.05)。 结论 DHEAS/AGE降低与老年男性T2DM病人DKD的患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铁蛋白对老年支原体肺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刘雅玲, 束婷婷, 吴玲
    2025 (2):  183-18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2.017
    摘要 ( 41 )   PDF(1035KB) ( 76 )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及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对老年支原体肺炎(MP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入住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的86例老年MPP病人为MPP组,选择同期10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清IL-6、IL-10、IL-17、TNF-α、SF、WBC及CRP水平,比较老年MPP轻症、重症组及对照组血清中上述指标的差异,探讨其预测MPP严重程度的价值。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PP病人血清IL-6、IL-10、IL-17、TNF-α及SF水平明显升高(P<0.05),MPP重症组升高更显著(P<0.05)。各组间WBC、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6、IL-10、IL-17、TNF-α及SF预测老年重症MPP的AUC分别为0.64、0.80、0.89、0.71、0.80。 结论 老年MPP病人血清IL-6、IL-10、IL-17、TNF-α及SF水平显著提高,可作为预测老年重症MPP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刺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伴失眠病人的疗效观察
    王鸣, 顾晓美, 奚旸, 郭远滢, 葛伟
    2025 (2):  187-19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2.018
    摘要 ( 46 )   PDF(1073KB) ( 75 )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伴失眠病人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伴失眠病人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2组病人分别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与假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2组病人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正中神经(MN)和腓总神经(CPN)的神经传导速度、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变化和疗效。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病人TCSS评分、PSQI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MN、CPN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 结论 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可明显缓解老年DPN病人四肢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同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流行病学调查与统计
    2012—2021年江苏省老年人主要伤害死亡变化趋势
    杜文聪, 杨冰沫, 俞浩, 吴洵, 周金意, 陶然
    2025 (2):  191-19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2.019
    摘要 ( 41 )   PDF(1104KB) ( 94 )  
    目的 分析2012—2021年江苏省老年人主要伤害死亡变化趋势,为开展老年人伤害预防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2012—2021年江苏省老年人主要伤害死亡资料,根本死因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通过计算4种主要伤害的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来描述主要伤害死亡状况,并应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进行趋势分析。 结果 2012—2021年,江苏省老年人总伤害和道路交通事故的标化死亡率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意外跌落则呈现为稳步上升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别为2.2%、1.4%、7.5%,均P<0.05];自杀及后遗症的标化死亡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AAPC=-4.4%, P<0.001),溺水呈现为波动性下降趋势(AAPC=-1.5%, P<0.05)。总伤害在≥85岁组上升趋势最高(AAPC=4.1%, P<0.001),道路交通伤害是60~74岁人群第一位死因,≥75岁人群死因以意外跌落为主。城市老年居民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APC=3.1%, P<0.001),农村老年居民自杀、溺水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分别为-6.4%、-2.1%,均P<0.05)。 结论 2012—2021年江苏省老年居民伤害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意外跌落标化死亡率上升尤为明显,是未来江苏省老年伤害干预的重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讲座与综述
    钙卫蛋白S100A8/S100A9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吴金丽, 杨晓娟
    2025 (2):  197-20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2.020
    摘要 ( 41 )   PDF(1039KB) ( 171 )  
    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记忆丧失为特征的疾病。基于微生物-肠-脑轴这一新兴学说,我们认为肠道菌群变化可以激活肠道炎症反应。钙卫蛋白作为肠道炎症标志物,是AD脑肠轴学说中的关键物质,其亚基S100A8、S100A9也分别与AD中的β-淀粉样蛋白(Aβ)学说、神经炎症学说密切相关。本文归纳了S100A8/S100A9蛋白的主要功能及其在AD发病中的相关机制、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方面的新进展,以期为AD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炎性衰老在阿尔茨海默病疾病进程中的机制研究进展
    马晓婷, 刘善雯, 姚琳琳, 包润莹, 李奕枫, 杨伊凡, 胡华
    2025 (2):  202-20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2.021
    摘要 ( 44 )   PDF(1036KB) ( 80 )  
    炎性衰老作为衰老过程中出现的低度慢性炎症状态,与许多慢性増龄性疾病密切相关。细胞衰老、线粒体功能障碍、自噬缺陷和线粒体自噬缺陷、肠道微生物失调等年龄相关变化参与引发和维持炎性衰老,并通过促炎机制在AD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与此相关的抗炎治疗也被认为潜力巨大。本文通过分析衰老过程中上述各种因素对于AD炎症的诱发与调控,阐明炎性衰老在AD疾病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为相关抗炎治疗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心动图预测老年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风险的研究进展
    何玉立, 刘倩慧, 姚子俊, 徐云凡, 吴军
    2025 (2):  207-21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2.022
    摘要 ( 43 )   PDF(1043KB) ( 147 )  
    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目前,导管消融手术是治疗房颤转复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术后复发率高,因此寻找出有力的预测因子,对临床病情的评估、疗效的观察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老年房颤相关的左心房重塑机制,重点论述超声心动图的重要参数,如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 LAD)、左心房容积指数(left atrial volume index, LAVI)、左室舒张功能参数(E/e′)等对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作用,旨在帮助筛选从该手术中能够获益的病人,从而指导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2型糖尿病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费勤楠, 陈星岚, 欧阳晓俊, 顾刘宝
    2025 (2):  212-21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2.023
    摘要 ( 44 )   PDF(1038KB) ( 80 )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T2DM与恶性肿瘤的关联备受关注。在临床流行病学方面,老年T2DM病人癌症发病率呈增加趋势,不过相对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减弱。就临床风险因素而言,年龄是传统危险因素,年轻时被诊断为T2DM患癌相对风险高,老年后T2DM促肿瘤作用或减弱;性别上,男女在特定部位癌症发病率有差异;血糖水平与胰腺癌、消化道癌发生联系较紧密;糖尿病病程与癌症风险关系尚不明确,仍待验证。降糖药物中,二甲双胍可降低癌症风险,胰岛素等其他药物对癌症的影响不一。未来仍需从多方面深入研究,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