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3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5-01-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论坛
    环境暴露对常见老年综合征影响的研究进展
    雷佳炜, 张飞, 王佳贺
    2025 (1):  1-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1.001
    摘要 ( 60 )   PDF(1065KB) ( 1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暴露对衰弱影响的研究进展
    庞姝, 姜春燕
    2025 (1):  3-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1.002
    摘要 ( 45 )   PDF(1147KB) ( 128 )  
    衰弱是一种复杂的老年综合征,表现为生理储备能力下降、生理功能减退及对应激事件的易感性增加。环境暴露作为衰弱的重要外部因素,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旨在梳理环境暴露对衰弱的影响,探讨主要环境暴露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流行病学、干预策略及未来研究方向,为衰弱的早期识别及干预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暴露与肌少症的关系研究进展
    董小菲, 张飞, 王佳贺
    2025 (1):  8-1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1.003
    摘要 ( 52 )   PDF(1007KB) ( 305 )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环境污染的危害日益凸显。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肌少症病人的数量不断增加,加剧了国家公共卫生负担。本文综述了常见环境暴露如空气污染、重金属暴露、噪音污染等对肌少症的影响及机制,阐明环境污染导致机体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慢性炎症等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机制与肌少症的发生进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强调重金属暴露的危害,旨在为肌少症的临床诊治和科学研究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暴露对老年抑郁症影响的研究进展
    杨娜, 胡忠义, 高洋
    2025 (1):  12-1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1.004
    摘要 ( 38 )   PDF(1200KB) ( 155 )  
    老年抑郁症属于老年综合征的一种,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抑郁症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环境暴露,包括空气污染、噪音、重金属和农药,被认为是老年抑郁的潜在可预防风险因素。本综述旨在梳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探讨这些环境因素影响老年抑郁的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暴露对睡眠障碍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毛毛, 马艳玲, 李洁华
    2025 (1):  17-2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1.005
    摘要 ( 48 )   PDF(1131KB) ( 137 )  
    睡眠对人类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全球约40%的人受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SD)困扰。本文综述了噪声、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辐射等环境暴露对睡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发现上述环境因素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睡眠,增加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但是,现有研究多为横断面研究,难以确立因果关系,且多依赖于主观测量。未来需开展基础研究探索具体机制,考虑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以完善对SD的认识与防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暴露对认知障碍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思亚, 殷实
    2025 (1):  22-2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1.006
    摘要 ( 47 )   PDF(1121KB) ( 280 )  
    近年来,环境暴露对人类健康尤其是认知障碍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臭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以及金属(如铅、镉、汞、砷等)暴露对认知障碍影响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各种污染物及金属影响认知障碍的相关表现及潜在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C对肺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
    吴凯悦, 宋一祎, 林欣, 朱珍, 孔志斌
    2025 (1):  26-3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1.007
    摘要 ( 51 )   PDF(1461KB) ( 154 )  
    目的 探讨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C (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C,HNRNPC)在肺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以及敲低HNRNPC对肺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正常肺上皮细胞株BEAS-2B和肺腺癌细胞株A549中HNRNPC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利用慢病毒工具构建HNRNPC低表达稳转株,采用CCK-8法、平板克隆、Transwell实验、细胞划痕法研究敲低HNRNPC对A549细胞增殖、克隆形成、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及WB检测敲低HNRNPC对A549细胞周期、凋亡和周期蛋白CDK1表达的影响。结果 肺腺癌细胞株A549 HNRNPC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肺上皮细胞株。使用慢病毒工具敲低HNRNPC基因后,明显抑制了A549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能力,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下降,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增加,CDK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HNRNPC在A549细胞中高表达,敲低HNRNPC可抑制A549细胞增殖、侵袭并诱导其凋亡。HNRNPC在肺腺癌中发挥着促癌基因的功能,有可能成为肺腺癌诊疗新的潜在靶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血清VEGF、BDNF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王雪, 张振勇, 许彬, 朱娅, 周璇, 张永嘉, 庄瑞娟
    2025 (1):  32-3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1.008
    摘要 ( 50 )   PDF(1212KB) ( 214 )  
    目的 探究老年血管性痴呆(VD)病人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22—2023年收治的102例VD病人,根据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37例)、中度(43例)、重度(22例)3组。抽取病人入院后24 h内空腹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BDNF、VEGF水平,分析BDNF、VEGF水平与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出院后对病人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根据病人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77例)与预后不良组(25例),分析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BDNF、VEGF对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重度VD病人VEGF、BDNF水平低于中度、轻度病人,中度VD病人VEGF、BDNF水平低于轻度病人(P<0.05)。VD病人MMSE评分与VEGF、BDNF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年龄、吸烟史比例、病情严重程度为重度比例均高于预后良好组,VEGF、BDNF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是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VEGF、BDNF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VEGF、BDNF及二者联合预测病人预后的敏感度分别为76.20%、72.00%、92.10%,特异度分别为75.30%、72.70%、90.90%,AUC分别为0.831、0.805、0.938。结论 老年VD病人病情严重程度与VEGF、BDNF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临床通过联合检测BDNF、VEGF水平可有效预测病人预后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生理弹性评估量表在老年住院病人中的信效度检验
    刘川, 潘一鸣, 于文华, 张婉淑, 李嘉潼, 李夏夏, 邢怡文, 李静, 马丽娜
    2025 (1):  37-4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1.009
    摘要 ( 49 )   PDF(1080KB) ( 142 )  
    目的 在我国老年住院病人中对临床生理弹性评估量表(CHEES)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 选取362例60岁及以上的老年住院病人进行调查。信度检验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和分半信度Spearman-Brown系数、Guttman系数,效度检验采用内容效度和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法的结构效度进行评价。结果 CHEES量表接受率为90.88%,量表合格率为100%。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6,分半信度Spearman-Brown系数为0.737、Guttman系数为0.731。量表的条目制定依据充分,专家咨询过程权威可靠,涵盖内容全面。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3个公因子,各条目因子负荷为0.446~0.656,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7.49%。结论 CHEES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医院环境下老年人生理弹性的评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吞咽训练依从性、心理负担与营养不良的相关性研究
    赵天雪, 聂婷婷, 赵乐妍
    2025 (1):  41-4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1.010
    摘要 ( 48 )   PDF(1062KB) ( 116 )  
    目的 调查老年卒中后吞咽障碍(PSD)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以及影响因素,为老年PSD病人的营养干预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PSD病人,根据其患病后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分为营养不良组(n=54)和非营养不良组(n=48),比较2组病人的基本信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吞咽训练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心理负担等资料,分析老年PSD病人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102例老年PSD病人中54例出现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2.94%。营养不良组和非营养不良组年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ADL评分、脑卒中史、吞咽训练依从性评分、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饮食习惯、合并其他并发症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565, 95%CI: 1.394~4.719)、吞咽训练依从性评分(OR=0.830, 95%CI: 0.715~0.964)、SPBS评分(OR=1.283, 95%CI: 1.022~1.610)、ESCA评分(OR=0.839, 95%CI: 0.748~0.942)、合并其他并发症(OR=3.080, 95%CI: 1.270~7.470)是老年PSD病人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老年PSD病人营养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6。结论 老年PSD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年龄、自我管理能力、心理负担、吞咽训练依从性以及合并其他并发症是老年PSD病人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构建的预测模型对老年PSD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胸部CT对老年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评估价值
    李艳, 窦彤, 王肖潇, 任小平, 魏声泓, 温红侠
    2025 (1):  46-5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1.011
    摘要 ( 44 )   PDF(1149KB) ( 112 )  
    目的 探讨高分辨CT(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HRCT)肺气肿定量分析对无法耐受肺功能检查的老年重度COPD病人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共纳入85例住院治疗的老年COPD病人,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指南推荐标准分为GOLDⅠ、Ⅱ、Ⅲ及Ⅳ组,采用HRCT评估病人CT值小于-950 HU的低密度衰减区体积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LAA%-950HU)。对4组间一般资料、血气分析指标、血常规及LAA%-950HU进行比较分析。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GOLD分级的相关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相关影响因素对GOLD Ⅳ级病人的预测价值。结果 4组间病程、PaO2、PaCO2和LAA%-950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OLD分级与病程、PaCO2以及LAA%-950HU呈正相关,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呈负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LAA%-950HU、PaCO2预测GOLD Ⅳ级的AUC分别为0.751、0.870,截断值分别为34.8%、42.5 mmHg。结论 对于无法耐受肺功能检查的老年病人,尤其是GOLD Ⅳ级病人,可结合LAA%-950HU及PaCO2来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对病人治疗方案的制定及调整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在老年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周晶, 孙洛阳, 王玲, 马加旭
    2025 (1):  51-5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1.012
    摘要 ( 34 )   PDF(1055KB) ( 121 )  
    目的 探究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在老年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2021—2023年收治的116例行LTH的老年病人,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2组,每组58例。在麻醉诱导前,对照组予以ESPB,联合组予以ESPB联合SGB。比较2组手术指标、麻醉药物用量、VAS评分、补救镇痛情况、术后恢复、应激指标、不良反应情况及麻醉诱导前(T0)、麻醉后5 min(T1)、术毕(T2)时刻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及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24 h,2组VAS评分均逐渐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T1、T2时刻MAP、HR水平均较T0时刻升高,T2时刻较T1时刻下降,但联合组T1、T2时刻MAP、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皮质醇(Cor)、P物质(SP)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LTH的老年病人应用ESPB联合SGB可有效提升镇痛效果,减少镇痛药物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应激反应,且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颈动脉结构正常的超重老年人群动脉功能的应用价值
    王美娟, 姜学忠, 王会, 刘小静, 庞慧燕
    2025 (1):  56-6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1.013
    摘要 ( 41 )   PDF(1049KB) ( 113 )  
    目的 利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正常的老年超重人群动脉僵硬度和动脉应变力变化。方法 将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就诊的124例≥60岁老年人,按照BMI水平分为2组:正常组65例(BMI<24)、超重组59例(BMI≥24),再将超重组分为cIMT1组(cIMT≤0.66 mm,n=32)和cIMT2组(cIMT>0.66 mm,n=27)。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颈动脉彩超及颈动脉2D-STI检查。结果 超重组搏动硬度指数(纵)、弹性模数(纵)、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纵)大于正常组(P<0.05),径向位应变(横、纵)小于正常组(P<0.05)。cIMT1组横断面顺应性、扩张性高于cIMT2组(P<0.05),cIMT2组的横断面及纵断面搏动硬度指数、弹性模数、PWV均高于cIMT1组(P<0.05)。结论 cIMT正常的老年超重人群动脉僵硬度增加、应变力下降,2D-STI可用于监测老年超重人群早期动脉僵硬度改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病人记忆能力相关的脑电非线性分析研究
    尹鹏程, 王鑫智, 张林忠
    2025 (1):  61-6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1.014
    摘要 ( 31 )   PDF(1066KB) ( 113 )  
    目的 探讨择期行全麻手术的老年病人术前与术后脑电非线性动力学参数变化规律,及其在记忆能力研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全麻下行择期非心脏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有麻醉深度监测组(A组)和无麻醉深度监测组(N组)。采集2组病人手术前后休息状态和记忆任务状态下的脑电信号,对2组脑电非线性分析指数(关联维数和近似熵)进行比较分析。采用记忆与执行筛查量表(MES)对病人术前、术后的记忆能力进行测评和比较。结果 术前2组病人休息状态、记忆任务状态下的关联维数和近似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组两种状态下的关联维数和近似熵均下降,但A组均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前 M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组病人MES评分均下降(P<0.05),但A组高于N组(P<0.05)。结论 对于老年病人来说,全麻手术后可能出现脑电非线性分析指数结果下降和短期记忆能力下降,尤其是术中无麻醉深度监测的病人下降更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参数与老年冠心病病人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黄建梅, 郑永
    2025 (1):  66-6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1.015
    摘要 ( 31 )   PDF(1032KB) ( 101 )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周围脂肪(PCAT)相关参数与老年CHD病人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2022年在遂宁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CHD病人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病人进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将冠状动脉斑块稳定的病人划分至稳定组,将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病人划分至不稳定组。收集并比较2组病人一般资料、PCAT体积、冠状动脉周围脂肪密度(FAI),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老年CHD病人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的因素,并绘制ROC曲线,探讨各影响因素对老年CHD病人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的预测价值。结果 30例老年CHD病人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纳入不稳定组(n=30),其余为稳定组(n=105)。2组病人PCAT体积、FA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AT体积、FAI为老年CHD病人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的危险因素,其预测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的AUC分别为0.829、0.814,灵敏度为0.867、0.700,特异度为0.686、0.838,最佳阈值为63.050 cm3、-76.620 HU。结论 老年CHD病人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为PCAT体积、FAI,两者对老年CHD病人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氟马替尼二线治疗老年慢性髓性白血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司琪, 孙晓星, 杨世礼, 葛洪峰, 丰江舟
    2025 (1):  70-7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1.016
    摘要 ( 38 )   PDF(1035KB) ( 186 )  
    目的 分析氟马替尼二线治疗老年慢性髓性白血病(CML-CP)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2023年在我院接受氟马替尼作为二线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的25例老年CML-CP病人的病例资料,评估氟马替尼治疗后的疗效、影响因素和安全性。结果 25例病人中位随访24(2~48)个月,22例(88.0%)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CHR),10例(40.0%)获得主要分子学反应(MMR),中位PFS和OS分别为19.4个月和22.5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okal积分为影响病人MMR的因素,Sokal积分、伊马替尼治疗时间和治疗前耐药状态是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的影响因素。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0%(7/25),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5/25)。结论 氟马替尼二线治疗老年CML-CP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埋线疗法对老年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病人的疗效观察
    朱博艺, 欧阳钢, 葛伟, 何睿, 余月, 鲍慧敏, 王鸣
    2025 (1):  74-7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1.017
    摘要 ( 38 )   PDF(1072KB) ( 199 )  
    目的 观察埋线疗法对老年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住院和门诊治疗的老年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病人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予埋线治疗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评级、Peen评分、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和杨氏模量绝对值。结果 治疗前,2组MAS评级、Peen评分、下肢FMA评分和杨氏模量绝对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治疗组MAS评级、Peen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第10天,治疗组MAS评分、Peen评分、下肢FMA评分和杨氏模量绝对值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埋线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显著提升老年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继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建立
    肖琼, 胡泽福, 邓安彬, 余丽华, 祝天松, 温茜, 张琴
    2025 (1):  78-8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1.018
    摘要 ( 38 )   PDF(1555KB) ( 97 )  
    目的 探讨老年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病人继发肺部感染(PI)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于达州市达川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IIP病人248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继发PI分为IIP组和IIP-PI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IIP病人继发PI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对老年IIP病人继发PI的评估价值。结果 248例老年IIP病人中75例(30.24%)发生PI,纳入IIP-PI组,其余173例纳入IIP组。IIP-PI组年龄、病程、白细胞计数、CRP、合并糖尿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日均激素使用量≥30 mg比例大于IIP组,白蛋白水平低于II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病程、日均激素使用量、白细胞计数、CRP均是IIP继发PI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IIP继发PI的AUC为0.929(95%CI:0.889~0.958)。结论 年龄、合并糖尿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病程、日均激素使用量、白细胞计数、CRP、白蛋白是老年IIP继发PI的影响因素,根据以上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可作为继发PI的重要预测工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肺部感染病人致病菌耐药情况及耐药程度对血清IL-6、IL-10、CRP水平的影响
    李婷, 裴军芳, 孙珊珊
    2025 (1):  83-8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1.019
    摘要 ( 39 )   PDF(1058KB) ( 151 )  
    目的 探讨老年肺部感染病人致病菌耐药情况及耐药程度对血清IL-6、IL-10、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14例老年肺部感染病人,分析其致病菌耐药情况,并探讨致病菌种类、耐药程度对血清IL-6、IL-10、CRP水平的影响,采用Spearman法分析血清IL-6、IL-10、CRP水平与不同致病菌耐药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214例老年肺部感染病人的痰标本共检出病原菌265株,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占比分别为76.23%(202/265)、23.77%(63/265)。其中,一般耐药47例(21.96%),多重耐药105例(49.07%),广泛耐药62例(28.97%)。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病人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病人的耐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病人血清IL-6、IL-10、CRP水平均高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病人(P<0.05),且在同种类致病菌感染病人中,一般耐药病人IL-6、IL-10、CRP水平低于多重耐药病人,多重耐药病人低于广泛耐药病人(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革兰氏阴性菌或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病人血清IL-6、IL-10、CRP水平与致病菌耐药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老年肺部感染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且多重耐药菌占比较高。血清IL-6、IL-10、CRP水平与致病菌耐药程度存在相关性,临床可根据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初步判定致病菌耐药程度,合理使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膳食结构对老年高血压病人早餐后低血压的影响
    邬王怡, 赵春艳, 孙玉肖
    2025 (1):  88-9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1.020
    摘要 ( 39 )   PDF(1103KB) ( 104 )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人进食不同膳食结构早餐对餐后血压、心率、餐后低血压(postprandial hypotension, PPH)发生率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8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组,最终纳入高碳水组61例、高蛋白组62例、对照组62例。高碳水组接受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为85%的早餐,高蛋白组接受蛋白质供能比为28%的早餐,对照组接受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为57%、蛋白质供能比为14%的早餐。记录并比较3组病人餐前和餐后30、60、90、120 min的血压、心率,PPH发生率和PPH相关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 高碳水组病人餐后血压在餐后30~120 min呈连续下降趋势,餐后60~120 min SBP水平显著低于高蛋白组和对照组。高碳水组PPH发生率为67.2%,显著高于高蛋白组(32.3%)和对照组(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减少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蛋白质含量的膳食能减少老年高血压病人早餐后血压下降幅度,降低PPH发生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讲座与综述
    细胞衰老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赵淑晴, 赵莹, 张宇, 卢笑晖
    2025 (1):  93-9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1.021
    摘要 ( 34 )   PDF(1041KB) ( 175 )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脏疾病的终末期发展阶段,临床上可由多种因素诱发,死亡率高,预后差。近年来人们发现,CHF的发生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细胞的衰老而增加,细胞衰老在CHF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从不同类型的细胞衰老与CHF的关系综述细胞衰老在CHF中的作用与治疗进展,以期为CHF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链脂肪酸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影响及其机制
    宋承雅, 杨颖, 洪侃
    2025 (1):  98-10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1.022
    摘要 ( 30 )   PDF(1069KB) ( 112 )  
    老年T2DM合并肌少症是导致病人失能、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短链脂肪酸可参与调节肌细胞内信号转导及胰岛素敏感性、炎症因子、蛋白质代谢及脂肪酸氧化等多种途径,对老年T2DM合并肌少症病人具有保护作用。本文就上述内容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干预老年T2DM合并肌少症提供新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复方甘草片致心源性晕厥1例
    刘雅琳, 葛婕丽, 乔树洲
    2025 (1):  102-10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1.023
    摘要 ( 33 )   PDF(966KB) ( 1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表现为腹痛、腹泻和短暂一侧肢体无力的老年主动脉夹层1 例报道
    王长远, 赵芯晨, 韩英娜, 刘志
    2025 (1):  104-10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1.024
    摘要 ( 39 )   PDF(1363KB) ( 1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