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8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4-12-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研究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老年糖尿病高危足病人足部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刘静, 张宁, 翁亚娟
    2024 (12):  1189-119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2.001
    摘要 ( 206 )   PDF(1165KB) ( 264 )  
    目的 探索老年糖尿病高危足病人足部自我管理体验,为医护工作者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设置访谈提纲,于2024年3月1日至5月31日半结构式访谈15例老年糖尿病高危足病人,运用内容分析法归纳和提炼主题。结果 老年糖尿病高危足病人足部管理体验可归纳为3个主题:微观系统—生物-心理-行为困扰,包括症状痛苦、睡眠障碍、社会退缩、防护意识参差、就医意识薄弱、信息规避、足部管理困境;中观系统—利益相关者互动度,包括医护人员沟通欠缺、病友正-负性影响、家庭支持影响、其他人员影响;宏观系统—社会支持困境,包括宣教效果、思想桎梏、早期筛查未落实、就医过程不佳。结论 老年糖尿病高危足病人足部管理体验受生理和共病多种因素影响,足部预防应重于治疗,未来该类病人和利益相关者均可采取结构化教育,改良信息传播媒介、提高足部教育效果;针对病人足部管理体验痛点,采取针对性健康管理方案,同时进一步优化基层资源配置,提供匹配的筛查、监测、双向转诊、干预链,提高资源利用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CU护士急性皮肤衰竭护理知信行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解怡洁, 沈翌卉, 程浩然, 郑洁, 周晴, 费国, 杨燕, 孟德芳, 俞舜
    2024 (12):  1194-119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2.002
    摘要 ( 71 )   PDF(1124KB) ( 142 )  
    目的 了解无锡市ICU护士急性皮肤衰竭(ASF)护理知信行的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4年4月采用ASF护理知信行问卷对无锡市15所三级医院、6所二级医院ICU的439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包括知识、信念、行为3个维度,共40个条目。结果 ICU护士ASF护理知信行问卷总分、知识维度、信念维度及行为维度得分分别为(150.58±25.16)、(45.99±13.10)、(51.59±7.04)、(53.00±12.32)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锡市ICU护士ASF知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婚姻状况、是否为伤口造口专科护士;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职务、护士能级;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学历、婚姻状况、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结论 ICU护士对ASF护理的态度较为积极,但知识及行为水平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人皮肤撕裂伤的范围综述
    柏素萍, 梁怡青, 周芳芳, 严雪芹
    2024 (12):  1200-1204.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2.003
    摘要 ( 69 )   PDF(1132KB) ( 187 )  
    目的 对老年人皮肤撕裂伤的研究进行文献回顾,了解老年人皮肤撕裂伤的研究现状。方法 根据范围综述的研究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灰色文献数据库OpenGrey中老年人皮肤撕裂伤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1990年1月至2024年1月,对纳入文献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最终纳入40篇文献,包括36篇英文,4篇中文。其中17篇文献报道了老年人皮肤撕裂伤的发生率,7篇文献报道了老年人皮肤撕裂伤的致伤原因;皮肤撕裂伤的影响因素分为社会人口学因素、健康状况相关因素、皮肤相关因素和医疗器械相关因素。2篇文献报道了影响老年人皮肤撕裂伤愈合的因素,22篇文献使用了皮肤撕裂伤评估工具,11篇文献报道了老年人皮肤撕裂伤的预防及干预措施。结论 皮肤撕裂伤在老年人中较为普遍,影响因素和致伤原因复杂多样。医护人员应从愈合影响因素、风险评估工具、风险预测等方面加深探讨,对老年人皮肤撕裂伤进行预防和干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老年衰弱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崔耀梅, 李雪飞, 谢丽霞, 武红会, 武茜
    2024 (12):  1205-120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2.004
    摘要 ( 63 )   PDF(1168KB) ( 252 )  
    目的 探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老年衰弱病人全麻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POD)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全麻下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衰弱病人60例,年龄65~8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Ⅱ或Ⅲ级,术前Fried衰弱量表评分≥3分。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病人分为艾司氯胺酮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艾司氯胺酮组在麻醉诱导时静脉给予艾司氯胺酮0.2 mg/kg,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手术前1 d,手术后1、3 d收集2组病人的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液中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应用ELISA法检测病人血清中IL-6和hs-CRP的水平;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补液量以及术中舒芬太尼、丙泊酚、瑞芬太尼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使用意识模糊评估(CAM)量表评估病人POD发生情况;统计麻醉期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手术后3 d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艾司氯胺酮组手术后3 d内POD发生率降低,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减少(P<0.01)。术后1、3 d,2组IL-6、hs-CRP水平呈上升趋势,但艾司氯胺酮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WBC和NLR水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术后1、3 d,对照组WBC和NLR水平均高于艾司氯胺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麻醉期间艾司氯胺酮组不同时点MAP和HR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麻诱导时使用低剂量艾司氯胺酮可降低老年衰弱病人髋关节置换POD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艾司氯胺酮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应激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慢性病病人社区管理状况的横断面调查
    陆婵, 郭建玲, 程岩, 任利群, 吴燕平
    2024 (12):  1210-1214.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2.005
    摘要 ( 62 )   PDF(1121KB) ( 104 )  
    目的 调查南京市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慢性病管理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3年7—9月南京市玄武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锁金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20例老年慢性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迪纳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家庭关怀度评估问卷(APGAR)、慢性病管理评价量表(PACIC)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慢性病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120例老年慢性病病人PACIC得分为(2.75±0.47)分,代表中水平医疗支持。其中低水平医疗支持5例(4.2%)、中水平医疗支持106例(88.3%)、高水平医疗支持9例(7.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水平、中水平、高水平医疗支持组间SWLS、SSRS、APGA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是影响老年慢性病病人慢性病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 (P<0.05)。结论 老年慢性病病人慢性病管理水平不高,临床医护人员需要制定针对老年人特定需求的慢性病管理策略,以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体化血压管理对老年脊柱手术病人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
    杨小燕, 嵇富海, 王玉兰
    2024 (12):  1215-121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2.006
    摘要 ( 52 )   PDF(1116KB) ( 91 )  
    目的 探讨不同血压管理策略对老年脊柱手术病人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全麻下行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标准化血压管理组(S组)和个体化血压管理组(I组),每组30例。S组病人维持术中平均动脉压(MAP)不低于65 mmHg或降低不超过基础值的30%,I组维持MAP在基础值的90%~110%。记录2组病人术前访视时(T0)、麻醉前(T1)、手术开始时(T2)、椎管减压时(T3)、手术结束时(T4)和术后24 h(T5)的血压和心率,术前及术后24 h高敏肌钙蛋白T(hsTnT)、血肌酐(Cr)和 BUN等指标。记录2组病人术后心肌损伤(MINS)的发生率。结果 T3时,I组MAP高于S组,心率低于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I组尿量多于S组(P<0.05)。术后24 h,I组hsTnT、Cr 和BUN水平明显低于S组(P<0.05)。I组有2例(6.7%)病人发生了MINS,S组有10例(33.3%)病人发生了MIN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血压管理策略能降低老年PLIF手术病人MINS的发生率,降低术后Cr 和BUN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老年骨科手术病人术后谵妄的相关性研究
    柳权芳, 段华玮, 胡小义, 纪木火, 樊迪
    2024 (12):  1220-122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2.007
    摘要 ( 64 )   PDF(1157KB) ( 143 )  
    目的 探讨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老年骨科手术病人术后谵妄(POD)的相关性,及其对POD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择期行骨科手术的440例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发生POD分为POD组与Non-POD组,探究纤维蛋白原与老年骨科手术病人POD的相关性及其对POD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研究有74例病人发生POD,发生率为16.82%。与Non-POD组相比,POD组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手术史比例、术中失血量,白细胞、CRP、纤维蛋白原、肌酐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增加(P<0.05),BMI、术前MMSE评分、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ASA分级(OR=3.839,95%CI:1.613~9.140,P=0.002)、术前低MMSE评分(OR=0.895,95%CI:0.839~0.955,P=0.001)、高龄(OR=1.098,95%CI:1.041~1.159,P=0.001)及高纤维蛋白原水平(OR=1.695,95%CI:1.117~2.573,P=0.013)是PO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术前MMSE、纤维蛋白原及ASA分级预测POD的AUC分别为0.819(0.762~0.875)、0.779(0.713~0.846)、0.737(0.671~0.803)和0.760(0.707~0.814)。联合以上4项指标预测POD的AUC为0.889(0.848~0.930),敏感度为82.40%,特异度为82.00%。结论 POD病人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增高,可作为POD的预测标志物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女性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药敏结果分析
    周璘, 熊刻勤, 栾婷
    2024 (12):  1224-122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2.008
    摘要 ( 64 )   PDF(1125KB) ( 107 )  
    目的 分析老年女性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上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以2022年1—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妇科电子病历为数据来源,对行子宫切除术并且有术后阴道分泌物培养结果的347例老年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对其临床特征、术后感染指标、阴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女性行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检出革兰氏阴性菌多于革兰氏阳性菌,其中检出最多的为大肠埃希菌(34.21%),其次为粪肠球菌(28.42%)、肺炎克雷伯菌(5.26%)。不同年龄、不同术式、不同病种病人术后阴道病原菌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子宫切除范围病人阴道病原菌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氏阴性菌组术后发热多见。药敏结果显示,60.00%以上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三代以内头孢菌素及青霉素类耐药,而对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耐药率低于5%,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无耐药。老年女性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病原菌总多重耐药率为80.00%(140/175)。结论 老年女性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更易检出革兰氏阴性菌,其中最易检出大肠埃希菌,且病原菌总多重耐药率较高。老年女性子宫切除病人术后升级使用抗生素时,推荐首先选择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尽量避免直接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及衰弱状态与老年脑卒中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汪玲玲, 申潇竹, 龚晨, 胡广云
    2024 (12):  1229-123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2.009
    摘要 ( 57 )   PDF(1115KB) ( 236 )  
    目的 分析TNF-α及衰弱状态与老年脑卒中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以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老年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接受MoCA、Fried 衰弱量表和NIHSS评估。MoCA得分≥26分的病人为认知正常组(n=53),<26分的病人纳入认知障碍组(n=41),检测并比较2组病人TNF-α、细胞凋亡指标[半胱天冬酶3(Caspase-3)、脂肪酸合成酶(Fas)、Fas配体(FasL)]、神经递质水平[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病人认功能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并利用ROC曲线评估相关影响因素预测老年脑卒中病人发生认知障碍的价值。结果 认知障碍组病人Fried和NIHSS评分以及TNF-α、Caspase-3、Fas、FasL水平高于认知正常组,DA、5-HT、NE水平低于认知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Fried和NIHSS评分、TNF-α、Caspase-3、Fas、FasL、DA、5-HT、NE水平均是病人发生认知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ROC曲线显示,Fried评分预测认知障碍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7%、60.4%, TNF-α预测认知障碍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9%、83.0%。结论 TNF-α水平及衰弱程度更高的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更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半导体激光辅助治疗老年牙周炎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的疗效分析
    徐家丽, 张敏, 马春益, 李乔, 周艳, 梅幼敏
    2024 (12):  1234-123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2.010
    摘要 ( 40 )   PDF(1097KB) ( 116 )  
    目的 评估半导体激光辅助老年牙周炎合并T2DM病人牙周基础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32例伴有T2DM的老年慢性牙周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半导体激光辅助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6周、3个月和6个月的牙周指数,包括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牙松动度(tooth mobility,TM)的差异,以及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第1天的疼痛程度。结果 2组病人治疗后6周、3个月以及6个月的PD、BI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第1天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慢性牙周炎合并T2DM病人采用半导体激光辅助牙周基础治疗牙周炎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及治疗舒适感,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舒单抗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观察
    黄志鹏, 宋梦颖, 赵小林, 欧阳传炜, 张鹏
    2024 (12):  1238-124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2.011
    摘要 ( 61 )   PDF(1095KB) ( 160 )  
    目的 观察地舒单抗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ed fracture, OVCF)的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的102例老年女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根据是否接受地舒单抗治疗分为对照组(n=49)和治疗组(n=53)。对照组予口服碳酸钙D3片及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地舒单抗治疗。于术前和术后3 d、6个月、12个月使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价病人的疼痛改善情况及疗效。比较2组病人随访1年内临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及骨密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对照组病人的VAS及ODI评分较术后3 d显著增加,治疗组ODI较术后3 d改善,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内治疗组临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为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4%(P<0.05)。结论 地舒单抗联合PKP治疗OVCF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病人的临床症状,增加骨密度,降低术后临近椎体再骨折风险,改善病人远期预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老年病人胸腔镜下外科房颤消融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许佩龙, 王敏, 陈宇, 陈晓东
    2024 (12):  1242-124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2.012
    摘要 ( 44 )   PDF(1099KB) ( 112 )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联合全身麻醉对行胸腔镜下外科房颤消融术老年病人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80例老年病人,随机分配至SAPB组和对照组,SAPB组术前行超声引导下双侧SAPB(0.375%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术前不行阻滞,比较2组术后24 h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APB组的IL-6和hs-CRP水平显著下降(P<0.01)。此外,SAPB组病人术后部分生命体征指标更加稳定,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SAPB联合全身麻醉能够有效降低胸腔镜下外科房颤消融术病人术后炎症反应,有利于术后恢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王冰升, 曹世华, 程灵玲, 石爱丽, 史颜凯, 姚佳妮, 娄夏菁, 齐文豪, 董超群, 朱晓红, 汪彬, 何丹妮, 陈彦菲
    2024 (12):  1246-124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2.013
    摘要 ( 50 )   PDF(1360KB) ( 314 )  
    目的 探讨老年人发生AD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从美国公共数据库阿尔茨海默病协调中心(NACC)提取2968 例参试者资料,包括社会人口学信息、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睡眠模式、疾病史和药物使用情况等。参试者以7∶3比例被随机划分为建模组和内部验证组。在建模阶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老年人发生AD的独立预测因素,并基于这些变量构建列线图。在模型的内部验证过程中,采用ROC曲线下面积和校准曲线来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采用临床影响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性别、受教育年限、收缩压、抑郁症、焦虑症、快速眼动睡眠障碍、年龄、创伤性脑损伤史及服用药物数量与老年人AD密切相关 (P<0.05)。基于这些危险因素建立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和校准曲线显示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度良好;临床影响曲线分析显示,模型在较大的阈值内具有一定临床实用性。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老年人AD列线图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可为早期识别AD高风险人群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病人疼痛及生活质量的疗效评价
    张言午, 王海, 高松年, 孙小星, 陈超, 沈媛媛, 丁磊
    2024 (12):  1250-1254.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2.014
    摘要 ( 52 )   PDF(1131KB) ( 123 )  
    目的 评估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改善急性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病人疼痛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30例年龄≥60岁的急性CPSP病人,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3周rTMS干预治疗(rTMS组,n=15)或假性rTMS治疗(对照组,n=15)。分别在基线和干预后采用疼痛数字评估量表(N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简明 WHO 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分进行评估,比较2组改善效果。结果 基线时2组病人一般情况及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周后,rTMS组的NRS评分较基线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HAMA和HAMD评分与基线相比显著降低(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WHOQOL-BREF评分的前28项之和以及自身总体评分均较基线时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rTMS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结论 rTMS应用于患侧运动皮层可有效缓解急性CPSP,改善与疼痛相关的情绪障碍以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术前肌肉减少症与老年食管鳞癌病人术后吻合口瘘的相关性
    陆鹏, 张明志, 徐克平, 张少红, 汪为民, 田文泽
    2024 (12):  1255-125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2.015
    摘要 ( 50 )   PDF(1126KB) ( 116 )  
    目的 探讨肌肉减少症与接受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食管鳞癌病人术后吻合口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2022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接受微创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术的953例老年食管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病人术前肌肉减少症的发生情况和相关临床、病理指标,分析上述指标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行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鳞癌病人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4.83%(46/953);吻合口瘘组病人术前合并肌肉减少症、术后肺炎、手术时间<4 h比例均明显高于非吻合口瘘组(χ2值分别为10.563、30.413、8.77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肌肉减少症、术后肺炎、手术时间<4 h是食管鳞癌病人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合并肌肉减少症是接受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食管鳞癌病人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高危因素,可以作为术前早期评估的关键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体外循环辅助心脏手术全身麻醉诱导中丙泊酚与依托咪酯的相互作用和配伍方案优化
    吴雄, 顾小萍
    2024 (12):  1260-126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2.016
    摘要 ( 41 )   PDF(3525KB) ( 112 )  
    目的 应用响应曲面分析丙泊酚与依托咪酯在老年体外循环辅助心脏手术全身麻醉诱导中的相互作用,并探究靶控输注丙泊酚与依托咪酯的最佳配伍剂量。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1月于南京鼓楼医院接受体外循环辅助心脏手术并行静脉全身麻醉诱导的老年病人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丙泊酚与依托咪酯靶控输注起始配伍浓度,主要观察病人麻醉后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意识消失时间(TLOC)。应用响应曲面模型分析丙泊酚与依托咪酯在老年心脏手术麻醉诱导中的药效学相互作用,并计算最佳配伍浓度范围。结果 响应曲面模型显示,丙泊酚与依托咪酯在老年心脏手术全身麻醉诱导过程中对体动反应和循环反应具有显著协同作用,靶控输注丙泊酚浓度为3.10 μg/mL时,依托咪酯最佳配伍浓度范围为0.22 μg/mL;靶控输注丙泊酚浓度为3.20 μg/mL时,依托咪酯浓度为0.15~0.20 μg/mL;靶控输注丙泊酚浓度为3.30 μg/mL时,依托咪酯浓度为0.15~0.18 μg/mL;靶控输注丙泊酚浓度为3.40 μg/mL时,依托咪酯浓度为0.16~0.17 μg/mL。结论 丙泊酚与依托咪酯镇静药效呈协同作用,在不同的药效反应相结合创建出的丙泊酚与依托咪酯最佳配伍剂量范围内可以为病人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即刻药物复律与延迟复律对老年急性阵发性房颤病人预后的影响
    李玉巧, 陈敏, 王蕾蕾, 周卫华
    2024 (12):  1266-126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2.017
    摘要 ( 51 )   PDF(1095KB) ( 227 )  
    目的 探讨即刻药物复律和延迟自主复律对急诊就诊的阵发性房颤病人 4 周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于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急诊科就诊的阵发性房颤病人,按病人就诊后接受的治疗方案分为即刻药物复律组和延迟自主复律组,比较2组病人房颤的持续时间、4周内房颤的复发率、转复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即刻药物复律组和延迟自主复律组病人房颤的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4周内房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药物复律组转复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延迟自主复律组高(29.17%比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即刻药物复律并非所有阵发性房颤的最优治疗方案,延迟自主复律为部分病人提供了自行转复的机会,且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抗心律失常药物导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衰弱在老年冠心病病人久坐行为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江雨露, 忻笑, 倪雪萍, 崔培荣, 王晴晴, 黄雯妮, 秦世玉, 李贤华
    2024 (12):  1270-1274.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2.018
    摘要 ( 44 )   PDF(1130KB) ( 158 )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病人久坐行为、衰弱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64例上海市瑞金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老年冠心病病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基本信息,采用中国成人静态行为问卷、衰弱量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分别对久坐行为、衰弱和生活质量进行调查,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久坐行为时间、衰弱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采用SPSS宏程序PROCESS 4.1检验分析衰弱在老年冠心病病人久坐行为与生活质量关系间的中介效应,并采用Bootstrap法检验中介效应是否显著。结果 老年冠心病病人久坐行为时间为6.50(4.70,8.50)h/d。264例病人中,合并衰弱58例(22.0%),衰弱前期120例(45.4%),无衰弱86例(32.6%),衰弱量表得分为1.00(0.00,2.00)分,生活质量得分为1.00(0.87,1.00)分。老年冠心病病人久坐行为时间与生活质量得分呈负相关(r=-0.596),与衰弱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552),衰弱量表得分与生活质量得分呈负相关(r=-0.744)。久坐行为对生活质量的直接效应为-0.488,中介效应为-0.309,95%CI为(-0.381,-0.244),总效应为-0.797,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8.77%。结论 老年冠心病病人久坐行为时间较长,其发生衰弱的风险较高,生活质量较差。衰弱在老年冠心病病人久坐行为和生活质量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医护人员应关注老年冠心病病人的久坐行为时间和衰弱情况,改善老年冠心病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褥式吻合在老年微血管损伤修复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分析
    徐克孝, 张平, 张明亮, 丁永斌, 程海
    2024 (12):  1275-127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2.019
    摘要 ( 35 )   PDF(1110KB) ( 99 )  
    目的 分析褥式吻合在老年微血管损伤修复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张家港市第三人民医院行微血管损伤修复的老年断指再植病人30例,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列分为褥式组、传统组,每组各15例。2组均行断指再植术,褥式组采用褥式吻合,传统组采用传统间断吻合。比较2组手术时间、吻合时间、缺血再灌注时间、血管通畅率、并发症及断指功能恢复效果。结果 褥式组吻合时间、缺血再灌注时间均短于传统组(P<0.05);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2组血管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褥式组血栓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血管狭窄发生率高于传统组(P<0.05);2组断指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微血管损伤修复中,褥式吻合与传统间断吻合的血管通畅率、断指功能恢复情况相当,褥式吻合的吻合时间、缺血再灌注时间更短,血栓发生率更低,传统间断吻合血管狭窄发生率更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2例老年肺隐球菌病临床分析
    方和慧, 徐姝, 赵瑞芬, 董燕
    2024 (12):  1280-128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2.020
    摘要 ( 46 )   PDF(1479KB) ( 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讲座与综述
    缺血性脑卒中的血液学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廖彪, 冯美江
    2024 (12):  1284-128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2.021
    摘要 ( 53 )   PDF(1148KB) ( 275 )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进展,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IS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老年IS病人获得较好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关键。研究表明,血清学生物标志物对IS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预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就IS发病过程中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预测全过程的血清学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指导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口腔衰弱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蒋微, 方荣华, 易小萍
    2024 (12):  1288-129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2.022
    摘要 ( 50 )   PDF(1134KB) ( 130 )  
    口腔衰弱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均与增龄相关,两者共同作用于机体,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一方面,口腔衰弱可能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易感性,其中牙齿脱落、吞咽与咀嚼困难、低咬合力以及低舌压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口腔衰弱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包括营养、牙周炎、药物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目前,口腔衰弱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两者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开展口腔衰弱和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新思路,进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肌少症的相关机制研究
    石天兵, 徐红, 王羚钰
    2024 (12):  1292-129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2.023
    摘要 ( 40 )   PDF(1112KB) ( 103 )  
    肌少症是一种骨骼肌进行性减少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肌肉进行性萎缩和无力,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与肌少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AAS在肌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在一定程度上对预防肌少症的发生有积极作用;醛固酮、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以及慢性炎症在一定程度上与肌肉质量和(或)力量呈负相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与肌肉质量或力量呈正相关。本综述系统、全面地探讨了RAAS对肌少症的影响,简述RAAS的不同环节与肌少症的相关性,以及阻断RAAS改善肌少症的机制,以期为我国老年人肌少症的预防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便秘病人肠道菌群对氧化三甲胺的影响及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王奕丹, 李春艳
    2024 (12):  1297-130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2.024
    摘要 ( 38 )   PDF(1138KB) ( 220 )  
    便秘是老年群体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研究发现,便秘与肠道菌群关系密切,老年便秘病人肠道菌群与健康人群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等有益菌丰度减少,而肠杆菌等有害菌丰度增加。肠杆菌增多、拟杆菌等有益菌减少可使氧化三甲胺(TMAO)生成增多,而TMAO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生成增多可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概率,因此,改善老年便秘或许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本综述从便秘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对TMAO的影响以及TMAO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三方面阐述了便秘、肠道菌群、TMAO以及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热消融并发系统性空气栓塞1例报道
    闫娜, 张淑卉, 江晓羽, 柳欣, 崔峥, 王坤, 李强, 刘庆华
    2024 (12):  1303-130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2.025
    摘要 ( 48 )   PDF(1507KB) ( 1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扁平苔癣1例并文献复习
    臧瑞, 徐晨琛, 郭子健, 刘俐, 王俊慧, 杨佼
    2024 (12):  1305-130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2.026
    摘要 ( 46 )   PDF(1559KB) ( 1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