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8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4-11-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研究
    基于循证构建老年病人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管理方案
    邵思语, 翟雨婷, 吴海燕, 张建薇
    2024 (11):  1081-108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1.001
    摘要 ( 75 )   PDF(1154KB) ( 218 )  
    目的 基于循证构建老年病人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管理方案。 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文献,严格制定纳排标准,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经研究小组讨论和德尔菲专家函询形成老年病人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管理方案。 结果 两轮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本研究构建了包括病人评估、操作者评估、操作前准备、操作技术、操作后观察、健康教育、监管与培训在内的7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的预防管理方案。 结论 本研究制定的老年病人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管理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可进一步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病人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相关指标分析
    沈圆娟, 诸建华, 高娟娟, 孙敏, 李菊云
    2024 (11):  1086-109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1.002
    摘要 ( 64 )   PDF(1094KB) ( 321 )  
    目的 分析老年病人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相关指标,为临床预防与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2023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49例2期及以上老年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病人的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并运用Apriori算法对不良事件管理系统中报告的原因要素进行关联分析。 结果 49例病人发生了53处压力性损伤,92.45%(49/53)为2期压力性损伤,35.85%(19/53)发生在骶尾部,病人多来自重症监护室(ICU)与外科病房;81.63%(40/49)病人血红蛋白水平<120 g/L,75.51%(37/49)病人血清白蛋白<35 g/L;Braden量表评估发现,半数发生压力性损伤的病人被评定为低风险;Apriori算法关联分析挖掘出护理过程中23对强关联规则风险因素。 结论 针对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临床应重视高危病区和高危人群的预防管理,加强营养管理和皮肤状况监测,科学制定压力性损伤预防管理方案。同时,需结合临床判断,优化风险评估,以降低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压力再分布策略在老年人皮肤管理中应用的最佳证据总结
    马婉秋, 朱欢欢, 翁亚娟, 刘文艳, 达婧, 孙璐
    2024 (11):  1091-109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1.003
    摘要 ( 69 )   PDF(1125KB) ( 178 )  
    目的 系统检索、评价并总结压力再分布策略在老年人皮肤管理中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制定基于循证的规范化皮肤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依据“6S”证据资源模型,系统检索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专题证据汇总、数据库中关于压力再分布策略在老年人皮肤管理中应用的证据,如临床决策、指南、专家共识、临床实践、证据总结、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4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并评价,其中指南由4名研究人员进行评价,根据主题进行证据提取、归纳和汇总。 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包括1篇指南、1篇临床决策,1篇临床实践,1篇证据总结,10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从支撑面、静态体位摆放、连续旋转3个方面汇总了7个证据主题,分别为支撑面应用效果、支撑面选择要点、不同类型支撑面适用人群、静态体位摆放原则、体位与倾斜、变换体位、连续旋转的作用和目的,共包括36条最佳证据。 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压力再分布策略在老年人皮肤管理中的最佳证据,建议临床医护人员结合临床情景、临床资源和病人自身情况,合理应用证据并评价证据应用效果,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抗阻运动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病人血糖控制及活动能力的影响
    杨丽萍, 康玉凤, 彭珍珍
    2024 (11):  1097-110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1.004
    摘要 ( 67 )   PDF(1082KB) ( 374 )  
    目的 探讨抗阻运动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病人血糖控制及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运动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弹力带抗阻运动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及干预3、6个月后的FPG、餐后2 h血糖(PBG)、HbA1c、Berg平衡量表(BBS)及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结果。 结果 干预前,2组病人FPG、PBG、HbA1c水平及BBS评分、TUG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6个月后,2组病人FPG、PBG、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干预前,TUG时间显著短于干预前,BBS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3、6个月后的FPG、PB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UG时间短于对照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弹力带抗阻运动有助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病人的血糖控制,能够提高病人的身体平衡与行走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瑞马唑仑抑制老年病人双腔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有效剂量
    仲志刚, 陈静
    2024 (11):  1101-1104.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1.005
    摘要 ( 69 )   PDF(1745KB) ( 345 )  
    目的 探讨复合舒芬太尼全麻期间瑞马唑仑抑制老年胸科非心脏手术病人双腔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有效剂量。 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全身麻醉下行双腔气管插管的老年胸科非心脏手术病人21例,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首例病人静推瑞马唑仑0.3 mg/kg,根据前一例病人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情况确定下一例病人瑞马唑仑剂量,若为阳性,则下一例病人剂量增加0.01 mg/kg;若为阴性,则下一例病人剂量减少0.01 mg/kg,当连续出现≥6个阳阴性交替的波形时,试验结束。采用Probit方法计算瑞马唑仑在老年胸科手术病人双腔气管插管反应中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90%有效剂量(ED90)。 结果 21例病人中,出现阳性反应10例,阴性反应11例。联合舒芬太尼抑制老年胸科手术病人双腔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瑞马唑仑ED50为0.306 mg/kg,95%CI为0.291~0.328 mg/kg; ED90为0.322 mg/kg,95%CI为0.312~0.488 mg/kg。 结论 复合舒芬太尼抑制老年胸科手术病人双腔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瑞马唑仑ED50为0.306 mg/kg,ED90为0.322 mg/kg。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失志综合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高文君, 孙青, 刘梦坛, 周丹
    2024 (11):  1105-110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1.006
    摘要 ( 68 )   PDF(1106KB) ( 577 )  
    目的 调查老年CHF病人失志综合征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于长海医院住院的老年CHF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失志综合征量表 Ⅱ、心力衰竭躯体感知量表(HFSPS)、疾病进展恐惧简化量表(FoP-Q-SF)、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病人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老年失志综合征的影响因素。 结果 245例老年CHF病人失志综合征量表 Ⅱ 得分为(16.55±4.76)分,处于中等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老年CHF病人失志综合征与躯体感知、疾病进展恐惧、久坐呈正相关(r=0.475、0.440、0.499),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49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程、躯体感知、疾病进展恐惧、久坐与社会支持是老年CHF病人失志综合征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可共同解释失志综合征45.9%的变异。 结论 老年CHF病人失志综合征处于中等水平,收入少、病程长、躯体感知强烈、疾病进展恐惧高及久坐的生活方式是病人失志的危险因素,而社会支持为保护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区主观认知下降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杨存美, 胡亦新, 刘翠娥, 马虹颖, 闫瑾, 徐秋利, 邢丹, 张天一
    2024 (11):  1110-111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1.007
    摘要 ( 51 )   PDF(1174KB) ( 572 )  
    目的 了解社区主观认知下降(SCD)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对北京市某社区1054例老年人进行调查,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459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设问卷收集病人人口学资料、焦虑抑郁情况、生活方式、运动习惯、营养及疾病史、用药史等;分别采用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评估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DL)、Lawton-IADL量表评估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DL依赖的影响因素。 结果 BADL总分有依赖者209例(45.5%),功能下降频率较高的为上下楼梯和小便;IADL总分有依赖者256例(55.8%);功能下降频率较高的为外出、上街购物及服用药物。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视力下降、BMI及体力活动时间是 BADL发生依赖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听力下降、焦虑、饮酒、营养是 IADL发生依赖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社区SCD老年人ADL依赖发生率较高,但程度较轻;社区工作者应重点关注高龄、男性、视力听力下降、肥胖、低体力活动、焦虑、饮酒及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老年人,协助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改善或延缓老年人认知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接受ARNI治疗的老年慢性心衰病人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闫洪娟, 史朋晓, 宋媛媛, 李艳, 冯丽莎, 罗秋华
    2024 (11):  1116-112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1.008
    摘要 ( 46 )   PDF(1382KB) ( 180 )  
    目的 构建接受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病人死亡风险预测模型,为早期识别预后不良高危人群及制定更为有效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邯郸市第一医院就诊并接受ARNI治疗的老年慢性心衰病人183例,随访3年,死亡50例,存活133例;采用多因素Cox回归评估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构建老年慢性心衰病人死亡风险临床预测模型。 结果 全部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5.0(22.0,34.0)个月,其中1年生存率为93.44%(171/183),2年生存率为82.51%(151/183),3年生存率为72.68%(133/183)。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及肌钙蛋白Ⅰ水平与预后有关(均P<0.05)。进一步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利用ROC曲线对列线图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预测病人1、2、3年生存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1、0.862、0.730。 结论 接受ARNI治疗的老年慢性心衰病人死亡可能与多种心脏结构功能指标有关,基于心脏结构功能指标构建的模型在预测病人死亡风险方面具有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水泥灌注率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早期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
    牛茂林, 吴大鹏, 赵恩典, 孙浩远, 梁秋冬
    2024 (11):  1121-112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1.009
    摘要 ( 48 )   PDF(1242KB) ( 262 )  
    目的 探究不同骨水泥灌注率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病人早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167例因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行PVP手术的老年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骨水泥灌注率将病人分为高灌注率组(20%≤骨水泥灌注率<30%,Ⅰ组,n=71)和低灌注率组(10%≤骨水泥灌注率<20%,Ⅱ组,n=96)。比较2组术前、术后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骨水泥渗漏率、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率、术后伤椎再骨折率。 结果 2组病人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骨水泥渗漏率为42.25%,邻近椎体骨折率为18.31%,Ⅱ组骨水泥渗漏率为23.95%,邻近椎体骨折率为7.2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伤椎再骨折率为2.82%,Ⅱ组伤椎再骨折率为4.1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骨水泥灌注率在10%~30%的范围内时,早期临床疗效无差异,但低骨水泥灌注率可以降低骨水泥渗漏及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体表解剖标志的穿刺路径规划在老年丘脑内囊型出血引流术中的应用
    贾宝铭, 赵建凯, 张颜礼, 冯国强, 周西广, 裴红莎, 汪丽珍, 库洪彬
    2024 (11):  1126-113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1.010
    摘要 ( 40 )   PDF(1424KB) ( 117 )  
    目的 评价基于体表解剖标志的路径规划在老年丘脑内囊型出血血肿引流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丘脑内囊型出血行引流手术的175例老年病人,其中接受体表解剖标志路径规划血肿引流术的91例病人纳入研究组,行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的84例病人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路径规划时间、术后再出血情况、置管准确率、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脑积水、治疗有效率、预后良好率等指标间的差异。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路径规划时间分别为(7.4±2.6) min、(40.5±10.5)min,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置管准确率、术后再出血、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脑积水、治疗有效率、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体表解剖标志规划路径的血肿引流术治疗老年丘脑内囊型出血,方法简单,路径规划时间短,置管准确率高,手术效果与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病人的疗效观察
    欧东波, 王琦, 冯光琴, 李维, 黄晓莲, 韦力
    2024 (11):  1131-113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1.011
    摘要 ( 53 )   PDF(1103KB) ( 164 )  
    目的 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病人的疗效。 方法 选取90例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病人,随机分为反搏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反搏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EECP治疗。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LVEF、NYHA心功能分级、血肌酐(Scr)、24 h尿量、最大摄氧量(VO2max)、无氧阈(AT)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变化。 结果 2组最终均有40例病人完成治疗,治疗前2组NT-proBNP、LVEF、NYHA分级、Scr、24 h尿量、VO2max、AT、AD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 05)。治疗18 d 后,2组NT-proBNP、NYHA分级Ⅱ级比例、Scr、24 h尿量以及反搏组VO2max、AT均较治疗前改善,且反搏组LVEF、NYHA分级Ⅱ级比例、24 h尿量、VO2max、AT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或P<0. 01)。 结论 EECP对于老年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病人是相对低风险、无创的辅助治疗,短期可以观察到尿量增加、心功能改善等益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决策树构建合并认知障碍的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低血糖风险预测模型
    易梦廷, 周怡, 宗前兴, 王雪菲, 苑影影, 陈静, 巫海娣, 莫永珍
    2024 (11):  1136-114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1.012
    摘要 ( 49 )   PDF(1639KB) ( 266 )  
    目的 分析合并认知障碍的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基于决策树构建低血糖的预测模型。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261例合并认知障碍的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CART算法构建决策树模型,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对模型进行评价。 结果 决策树中有低血糖史、HbA1c≥8.3%的组合未来6个月低血糖发生风险最高,达80%,其次是有低血糖史、HbA1c<8.3%、使用胰岛素、病程≥20年的组合,其低血糖发生风险为74%。训练集的AUC为0.805,灵敏度为0.779,特异度为0.725,准确度为0.840。验证集的AUC为0.722,灵敏度为0.668,特异度为0.766,准确度为0.739。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决策树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合并认知障碍的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未来6个月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低血糖风险评估提供较为科学、有效的评估工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人失动的影响因素研究
    张婉淑, 刘盼, 宋雨, 李晓珺, 李夏夏, 李耘, 马丽娜
    2024 (11):  1142-114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1.013
    摘要 ( 39 )   PDF(1119KB) ( 159 )  
    目的 探讨老年人失动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老年医学科244例≥60岁住院病人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病史、血清学指标等。采用简易体能状况(Short Physical Performance Battery, SPPB)量表评估病人的行动能力,根据SPPB评分结果分为失动组(SPPB≤9分)和正常组(SPPB>9分),分别对失动组与正常组进行认知功能、抑郁状态、营养功能及衰弱情况的评估。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失动的影响因素。 结果 老年人失动的患病率为24.6%(60/244)。与正常组相比,失动组年龄较大,应用3种以上处方药、合并高血压的比例较高,认知功能更差、衰弱等级更高,白蛋白、前白蛋白、ALT水平较低,D-二聚体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5,95%CI:1.011~1.122,P=0.017)、应用3种以上处方药(OR=3.110,95%CI:1.431~6.760,P=0.004)和衰弱等级(OR=1.709,95%CI:1.243~2.350,P=0.001)是老年人失动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年龄、应用3种以上处方药、衰弱等级是失动的影响因素,针对相关因素制定干预方案可为防治失动、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aytona超广角激光扫描眼底成像与FFA在老年白内障病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一致性分析
    刘戈, 刘洋, 罗杰
    2024 (11):  1148-115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1.014
    摘要 ( 41 )   PDF(1107KB) ( 134 )  
    目的 探讨Daytona超广角激光扫描眼底成像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筛查老年白内障病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一致性。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8月在大庆油田总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的老年白内障病人172例(323眼),所有病人均接受Daytona超广角激光扫描眼底成像以及FFA检查,分别记录2种检查方法 诊断DR以及DR分期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加权Kappa一致性检验、Spearman偏回归分析对2种检查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2种检查方法的可阅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8%比94.1%,P=0.869)。Daytona 超广角系统检查时间较FFA检查时间明显缩短(Z=16.85,P<0.001)。排除未得到眼底图像25眼,最终153例298眼纳入一致性研究。Daytona 超广角系统与FFA检测DR分期完全一致278只眼(93.29%),Kappa值为0.925,95%CI:0.892~0.958。以FFA为金标准,Daytona 超广角系统检测增生型D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0%、100.00%,Kappa值为0.926;检测非增生型DR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47%、90.91%,Kappa值为0.900 。Daytona 超广角系统与FFA检测DR分期结果呈高度正相关(r=0.921)。 结论 Daytona超广角激光扫描眼底成像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白内障病人DR筛查效果及分期与FFA有很好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预康复在术前衰弱老年肺癌病人中的应用
    刘彩云, 霍晓鹏, 刘晓萱, 闫丽, 李薇, 何志娟
    2024 (11):  1153-115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1.015
    摘要 ( 41 )   PDF(1105KB) ( 215 )  
    目的 探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预康复在术前衰弱老年肺癌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术前衰弱的老年肺癌病人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术前常规诊疗,观察组术前接受常规诊疗和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预康复。比较2组术后恢复、躯体功能、营养和心理状况。 结果 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病人完成研究。观察组早期下地时间、胸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3天恢复质量得分以及术后30 d FEV1、FVC、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术后30 d,观察组握力、步速、血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总分、分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预康复有利于术前衰弱老年肺癌病人的围术期管理及术后恢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讲座与综述
    超声诊断肌少症的研究进展
    张浩, 汪丽, 陈丹翔, 李雪琴
    2024 (11):  1158-116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1.016
    摘要 ( 49 )   PDF(1045KB) ( 206 )  
    肌少症是一种进行性和全身性的骨骼肌疾病,引起肌肉力量下降,肌肉量或质量降低,并与多种不良临床结果相关。目前诊断肌少症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是双能X线吸收法(DXA),但DXA缺乏便携性,在社区医疗机构中不够普及。超声在各级医院中广泛使用,并且具有便携、重复性好、价格低廉等优点。本文概述了通过超声测得的肌肉横截面积、肌肉厚度、回声强度、肌肉硬度、羽状角等参数与肌肉量或肌肉质量的关系,探讨超声诊断肌少症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降糖药物对老年糖尿病病人骨代谢及骨折风险影响:如何权衡利弊?
    汪茜雨, 蔡晨, 胡晓澜, 黄莉吉, 谢绍锋
    2024 (11):  1161-116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1.017
    摘要 ( 39 )   PDF(1176KB) ( 247 )  
    DM和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群常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近年来大型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二甲双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和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受体激动剂对降低DM病人骨折风险具有积极或中性作用,长期使用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和胰岛素可能增加骨折发生风险;而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对骨代谢的影响呈现不一致的结果。本综述阐述了上述不同降糖药物对老年DM病人骨代谢以及骨折风险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医师制定老年DM病人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膳食纤维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
    任婉婷, 李颖娟, 刘新艳
    2024 (11):  1167-117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1.018
    摘要 ( 42 )   PDF(1369KB) ( 260 )  
    在慢性肾脏病病人的管理过程中,营养治疗与药物治疗应有同样重要的地位。研究表明,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可以发挥抗炎、改善肠道微生物群及微生态、减少尿毒症毒素产生的作用,进而减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本文综述了膳食纤维对慢性肾脏病炎症状态、尿毒症毒素、肠道菌群的作用以及对肾功能和高钾血症的影响,发现在慢性肾脏病管理中,通过饮食干预的方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以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将膳食纤维应用于慢性肾脏病临床饮食治疗具有很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园地
    基于目标控制结合Crede排尿法的精细化护理模式在卧床老年尿失禁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王英杰, 乔然, 于彤, 朱宏伟, 王晓晶
    2024 (11):  1174-117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1.019
    摘要 ( 53 )   PDF(1179KB) ( 186 )  
    目的 评价基于目标控制结合Crede排尿法的精细化护理模式对卧床老年尿失禁病人排尿功能及泌尿系感染情况的影响。 方法 选取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70例卧床老年尿失禁病人,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给予基于目标控制结合Crede排尿法的精细化护理,3个月后评价病人的排尿功能及泌尿系感染情况。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平均尿失禁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0±0.21比0.49±0.30,P=0.004)。2组膀胱残余尿量、留置尿管率及泌尿系统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目标控制结合Crede排尿法的精细化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缓解卧床老年病人尿失禁情况,但对减少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的效果不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病人慢性便秘干预方案的构建及效果评价
    徐伈, 朱玲, 韩云霞
    2024 (11):  1178-118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1.020
    摘要 ( 41 )   PDF(1099KB) ( 151 )  
    目的 构建老年病人慢性便秘的分级标准及干预方案,降低老年病人慢性便秘的发生率,提高老年病人生活质量。 方法 纳入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神经消化科于2022年1—6月收治的老年慢性便秘病人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干预组应用已制定的老年人群慢性便秘干预计划,根据不同便秘程度给予适当的治疗方案,对病人进行心理照护、膳食管理、运动指导、康复训练和针灸推拿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与其疾病相关的知识及健康宣教,并告知病人和家人在防治便秘和出现便秘时的应对策略;有焦虑抑郁的病人给予心理护理,关心其精神面貌,安抚情绪。比较2组间焦虑、抑郁情况及便秘治疗有效率的差异。 结果 干预组病人持续3 d未排便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病人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便秘病人生活质量量表(PAC-QOL )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构建的老年病人慢性便秘干预方案能降低便秘发生率,减少便秘带来的焦虑、沮丧、不适等身心健康问题,改善老年慢性便秘人群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高龄新冠病毒感染后动静脉血栓伴反复膀胱出血1例
    侯银静, 刘谦, 秦明照
    2024 (11):  1183-118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1.021
    摘要 ( 59 )   PDF(1040KB) ( 2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原发干燥综合征引发单侧胸腔积液1例并文献复习
    朱成华, 高天明, 李娟, 杜强
    2024 (11):  1186-118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11.022
    摘要 ( 45 )   PDF(1467KB) ( 3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