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3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5-06-20 上一期   
    专题论坛
    前言——炎症与常见老年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张璇, 张飞, 王佳贺
    2025 (6):  541-54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6.001
    摘要 ( 15 )   PDF(1148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炎症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王琪, 王哲, 王越晖
    2025 (6):  543-54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6.002
    摘要 ( 12 )   PDF(1141KB) ( 20 )  
    睡眠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影响成年人,尤其在老年人群中更为突出,其与炎症之间存在复杂的双向关系,对人体健康影响深远。本文深入探讨了睡眠障碍与炎症的相互作用机制,分述了睡眠障碍对炎症因子的影响,如激活炎症信号通路导致炎性因子增加;以及炎症对睡眠的影响,如干扰睡眠结构和模式等,创新性地提出通过药物和行为干预调节睡眠-免疫能力,打破二者的恶性循环,进而改善睡眠障碍、减缓疾病进展。未来研究应聚焦于睡眠障碍与炎症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为开发更精准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临床治疗中,建议将睡眠障碍和炎症的治疗纳入综合治疗方案,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降低疾病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炎症与认知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常琳, 高永红
    2025 (6):  547-55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6.003
    摘要 ( 14 )   PDF(1136KB) ( 75 )  
    认知功能障碍是一组患病率极高的老年综合征, 它不仅严重影响老年病人的生存质量,更因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明确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是寻求早期干预的突破点。近年国内外多项研究提示,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本文就炎症与多个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疾病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低度炎症与听力障碍的研究进展
    邓超维, 刘丹丽, 叶旭军
    2025 (6):  551-554.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6.004
    摘要 ( 12 )   PDF(1133KB) ( 18 )  
    老年性耳聋是老龄化社会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机制涉及慢性低度炎症、氧化应激和代谢紊乱的复杂交互作用。慢性低度炎症是炎症衰老的核心特征之一,表现为无明确感染源的持续性低水平炎症状态,伴随促炎因子(如IL-6、TNF-α、IL-1β)增多,抗炎因子(如IL-10)减少。近年研究表明,老年性耳聋的病理过程与慢性低度炎症密切相关,抗炎治疗策略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纳米载药系统和基因编辑技术展现出潜在治疗价值。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炎症通路在老年性耳聋中的分子机制、临床关联及治疗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需结合多组学技术与靶向递送系统实现临床精准干预的研究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小鼠胰腺衰老相关多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研究
    潘丰慧, 何轩, 崔雯霞, 胡云
    2025 (6):  555-56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6.005
    摘要 ( 13 )   PDF(1520KB) ( 44 )  
    目的 筛选并验证成年小鼠与老年小鼠差异表达的与胰岛功能有关的胰腺内源性多肽,并探索其作用机制。 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在成年小鼠和老年小鼠差异表达的胰腺多肽中筛选可能与胰岛功能有关的候选多肽,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技术定量验证其在成年小鼠和老年小鼠胰腺中的表达水平及差异。通过RT-PCR、蛋白免疫印迹法及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实验,检测目标多肽对胰岛β细胞系MIN6细胞中胰十二指肠同源框因子1(Pdx1)、肌腱膜纤维肉瘤基因同系物A(MafA)、NK6转录因子相关1(NKX6.1)基因和蛋白表达及胰岛素分泌水平的影响。 结果 筛选并验证7条在老年小鼠中表达下调的候选多肽的含量,最终发现10 μmol/L KDKKGKGGTKT多肽处理MIN6细胞3 h后,其Pdx1、MafA、NKX6.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同时,在高糖刺激下(20 mmol/L葡萄糖),细胞的胰岛素分泌水平明显增加(P<0.01)。 结论 成年小鼠和老年小鼠胰腺差异表达的多肽可能参与糖尿病、胰岛功能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其中KDKKGKGGTKT多肽可能具有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老年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并发尿失禁的效果观察
    邓玉杰, 吴升, 黄懿
    2025 (6):  561-564.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6.006
    摘要 ( 15 )   PDF(1046KB) ( 19 )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老年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尿失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20年10月至2023年12月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出现持续性尿失禁的82例老年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接受2个疗程的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每隔1 d做1次,每次30 min,15次为1个疗程)。首次和末次治疗开始之前检测病人的盆底肌肌力、腹肌与盆底肌的肌电值,并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 Short Form, ICIQ-SF)评价病人治疗前后尿失禁的严重程度。 结果 82例病人均顺利完成2个疗程的治疗。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病人的盆底肌肌力在快肌阶段、前静息阶段、后静息阶段、慢肌阶段和耐力阶段均明显提升(P<0.05);在快肌阶段、慢肌阶段和耐力阶段,腹肌的肌电值显著下降(P<0.05),而盆底肌的肌电值显著升高(P<0.05);不同年龄段及治疗前不同尿失禁严重程度病人的ICIQ-SF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 结论 老年病人使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出现的持续性尿失禁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后盆底肌肌力显著提升,尿失禁症状明显缓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CNE分类系统在消化内科老年病人抗生素使用中的应用效果
    范慢利, 韩怡
    2025 (6):  565-56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6.007
    摘要 ( 15 )   PDF(1071KB) ( 20 )  
    目的 研究欧洲药学监护联盟网(Pharmaceutical Care Network Europe, PCNE)分类系统在消化内科老年病人抗生素使用中的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因消化系统疾病入住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消化内科的210例老年病人分为仅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基于PCNE分类系统药物干预的干预组,每组各105例。比较2组病人的基线资料、住院时间和感染治愈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消化系统疾病病人感染治愈率的因素。 结果 2组病人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及感染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共发现110个抗生素相关药物相关问题(DRPs),每个DRPs可从医生和病人两个层面进行干预,其中针对医生的干预共110个,针对病人的干预共34个。干预组医生和病人的DRPs干预接受率为95.14%(137/144),DRPs得到完全解决的比例为90.91%(100/110)。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病人住院时间稍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7.1)d比(8.6±5.3)d,P=0.166],感染治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29%比82.86%,P=0.01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潜在混杂因素后,实施PCNE分类的DRPs干预是老年消化系统疾病病人感染治愈率的保护因素(OR=0.828,95%CI:0.625~0.922,P=0.028)。 结论 应用基于PCNE分类系统的DRPs干预对消化内科老年病人进行药学干预,可解决病人的抗生素相关DRPs,有助于提高病人的感染治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季节和气象与老年抑郁症病人睡眠质量的关系
    郭雨, 孙艳, 孔晓明, 张楼凤, 耿昊, 吕思文, 谢朋宇
    2025 (6):  570-57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6.008
    摘要 ( 13 )   PDF(1538KB) ( 18 )  
    目的 调查老年抑郁症病人在不同季节和气象条件下的睡眠特征,探讨季节和气象与老年抑郁症病人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2022年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心理医院住院且完成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SG)的183例老年抑郁症病人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临床信息和PSG数据,依据北半球气象季节划分法将研究对象分为春季组(3—5月)、夏季组(6—8月)、秋季组(9—11月)和冬季组(12月至次年2月),并通过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国家环境信息中心(NCEI)获取合肥站每日气象数据。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季节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临床信息,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季节组间睡眠特征的整体分布差异,Bonferroni检验进行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采用 Spearman 相关分析,并构建分层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气象与老年抑郁症病人睡眠质量的关系。 结果 不同季节老年抑郁症病人的一般资料及临床信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组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觉醒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老年抑郁症病人的卧床时间、总睡眠时间、非快速眼动睡眠2期(N2)时长、N2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N2%)与日照强度呈正相关,非快速眼动睡眠1期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N1%)与日照强度呈负相关;卧床时间、总睡眠时间、N2时长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降水量与N2时长呈负相关。分层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日照强度对老年抑郁症病人的卧床时间有正向影响(P<0.05)。 结论 老年抑郁症病人的睡眠质量与季节和气象相关,相较于寒冷干燥的天气,日照充足的天气可能有利于老年抑郁症病人的夜间睡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呼吸运动康复操-认知双重训练对老年COPD合并认知障碍病人呼吸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刘文秀, 郑美洁, 李伟, 陈紫叶, 孟琼, 李贤
    2025 (6):  577-58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6.009
    摘要 ( 12 )   PDF(1066KB) ( 18 )  
    目的 探究呼吸运动康复操-认知双重训练对老年COPD合并认知障碍病人呼吸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存在认知障碍的老年COPD病人96例。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呼吸运动康复操组、联合组,每组32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 呼吸运动康复操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呼吸运动康复操训练;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呼吸运动康复操联合认知训练。通过MoCA量表、FEV1、FVC、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6 min 步行距离(6MWD)观察3组病人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肺功能、运动耐力的变化。 结果 干预4周后,呼吸运动康复操组和联合组MoCA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呼吸运动康复操组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联合组评分显著高于呼吸运动康复操组和常规组(P<0.05);联合组4周后mMRC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 3组病人干预4周后的6MWD均较干预前有所增加(P<0.05),且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呼吸运动康复操-认知双重训练可以改善老年COPD合并认知障碍病人的呼吸功能,提高其运动耐力及认知功能,且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90岁及以上急性脑梗死病人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结局观察
    张薇薇
    2025 (6):  582-58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6.010
    摘要 ( 15 )   PDF(1054KB) ( 21 )  
    目的 观察90岁及以上急性脑梗死病人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结局,评估静脉溶栓治疗对这一人群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2月至2023年12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收治的年龄≥90岁的急性脑梗死病人资料,纳入发病4.5 h内到院就诊、发病时NIHSS评分>3分、发病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的病人。收集所有病人的临床结局指标,包括发病后90 d的预后情况、住院期间死亡率,以及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对接受静脉溶栓和未溶栓的病人进行分组比较。 结果 共入组52例病人,其中女37例,男15例,中位年龄为91岁,发病时中位NIHSS评分为13(8,20)分。有27例病人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25例病人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溶栓组与未溶栓组在卒中危险因素、既往史、发病时的NIHSS评分、发病前的mRS评分、TOAST分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溶栓组与未溶栓组的功能预后良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3%比8.0%,P<0.05),2组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以及院内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90岁及以上急性脑梗死病人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可以增加功能预后良好的比例,且没有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临床上不应仅根据年龄而拒绝对这一人群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皮单轴全内镜下腰椎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观察
    张培, 宋鹏, 刘军
    2025 (6):  586-59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6.011
    摘要 ( 10 )   PDF(3485KB) ( 18 )  
    目的 探讨经皮单轴全内镜下后路经椎板间隙腰椎椎间融合术(Endo-PLIF)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脊柱中心接受Endo-PLIF治疗的40例病人,收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资料。术前和术后1、6、12个月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采用VAS评估病人腰部及腿部疼痛。术前及术后12个月采用CT测量手术节段的椎管横断面积。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术后1、6、12个月采用X线片测量椎间隙高度,并于术后12个月时评估椎间隙是否骨性融合。 结果 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223.1±37.4)min,术中出血量为(83.3±28.9)mL,术后住院时间为(6.3±1.4)d。病人术后1、6、12个月的腰部腿部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腰椎椎管面积显著大于术前(P<0.05)。术后即刻及随访各时间段腰椎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术后随访各时间点椎间隙高度基本稳定,未见明显塌陷。术后12个月随访时椎间融合率为95%。 结论 Endo-PLIF创伤小,恢复快,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安全可靠,早期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总管T管引流与一期缝合在高龄病人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张倩, 刘明明, 马宁
    2025 (6):  591-594.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6.012
    摘要 ( 10 )   PDF(1097KB) ( 20 )  
    目的 比较高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后胆总管分别采用一期缝合和T管引流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选取南京市第一医院2017—2023年收治的年龄≥80岁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并行LC+LCBDE的病人68例,根据胆总管缝合方式分为一期缝合组(33例)与T管引流组(35例)。比较2组基线资料、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实验室指标。 结果 2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腹腔感染、胆漏、穿刺孔感染、出血、黄疸)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T管引流组(P<0.05)。2组间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5天的WBC、CRP、IL-6、AST、AL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高龄病人行LC+LCBDE后胆总管一期缝合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且其符合快速康复理念,有较高的经济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清lncRNA NEAT1、SIRT2水平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鲁爽, 汪杰, 孙苗, 刘永平, 张凯丽, 廖鹏斌
    2025 (6):  595-60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6.013
    摘要 ( 9 )   PDF(1097KB) ( 20 )  
    目的 探讨血清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丰富的转录本1(lncRNA NEAT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2)水平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AIS病人163例(AIS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82例(对照组),根据病情将老年AIS病人分为轻度AIS组(32例)、中度AIS组(45例)、中重度AIS组(30例)、重度AIS组(56例),根据6个月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52例)和预后良好组(111例)。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lncRNA NEAT1、SIRT2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老年AIS病人血清lncRNA NEAT1、SIRT2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IS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IS组血清lncRNA NEAT1、SIRT2水平升高(P均<0.01);随着AIS病情逐渐加重,病人血清lncRNA NEAT1、SIRT2水平逐渐升高(P均<0.05);老年AIS病人血清lncRNA NEAT1、SIRT2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775、0.743,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AIS病人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梗死体积增加、NIHSS评分增加、lncRNA NEAT1水平升高和SIRT2水平升高(P均<0.05)。 结论 血清lncRNA NEAT1、SIRT2水平升高与老年AIS病人病情加重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神经心理眩晕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张璟, 刘尖尖, 郭楠, 贾鑫, 郭晨芳, 李放
    2025 (6):  601-60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6.014
    摘要 ( 9 )   PDF(1111KB) ( 18 )  
    目的 汉化神经心理眩晕量表(Neuropsychological Vertigo Inventory, NVI),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方法 采用跨文化翻译法将NVI量表翻译成中文,严格遵循Brislin翻译、回译及跨文化调适原则,形成NVI量表中文版。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22年10月至202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0岁及以上主诉头晕/眩晕的病人进行测评,检验NVI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 结果 共150例病人完成测评。NVI量表中文版包含28个题目,涉及空间感知、时间感知、注意、记忆、情绪、视觉、运动7个维度。量表总体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8,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629~0.806。量表总体的重测信度为0.752,各维度的重测信度为0.516~0.726。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出7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60.465%。 结论 NVI量表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广大中国老年头晕病人,能够快速有效地筛查病人是否合并存在情绪及认知功能障碍,是综合全面地评估及管理头晕病人的临床测评工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京地区老年糖尿病病人新冠疫情期间及之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比较分析
    杨斌, 叶青, 邓天瑞, 徐韵婷, 许慧清, 敖国凤, 唐伟, 徐斐
    2025 (6):  606-61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6.015
    摘要 ( 11 )   PDF(1065KB) ( 20 )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老年糖尿病病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疫情期间及之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方法 于2021年(新冠疫情期间)和2023年(新冠疫情之后)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选择南京地区4个行政区中≥60岁的老年人进行调查,使用简版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12)评估调查对象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使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疫情期间与疫情之后糖尿病病人与血糖正常者生活质量的差异。 结果 在19 031名老年调查对象中,糖尿病罹患率为17.2%(3 282/19 031),其中2021年为17.7%(1 692/9 542),2023年为16.8%(1 590/9 489)。疫情期间所有对象的SF-12生理评分显著低于疫情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74±7.71)分比(52.55±7.22)分,P<0.01]。疫情期间与疫情之后,糖尿病病人的SF-12生理评分均显著低于血糖正常者,二者的SF-12 心理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疫情之后血糖正常者生理评分均较疫情期间显著上升(均P<0.01),血糖正常者和糖尿病病人心理评分疫情后较疫情期间均无变化(P>0.05)。 结论 南京地区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的生理评分低于血糖正常者,血糖正常者新冠疫情之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明显上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肠道及斑块菌群特征的探索研究
    张友嘉, 谢海, 冉峰
    2025 (6):  611-61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6.016
    摘要 ( 8 )   PDF(1997KB) ( 17 )  
    目的 探讨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病人的肠道菌群与斑块菌群及正常人的差异,分析特征菌群与临床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5例行下肢动脉硬化斑块旋切的ASO病人及8例健康对照者,采集粪便(ASO病人组和对照组)、病人斑块(ASO斑块组)与血液标本,使用16S rRNA测序评估菌群组成,分析不同组别菌群差异以及特征菌群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3组α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β多样性显示ASO病人组与ASO斑块组的菌群组成显著不同(P=0.039)。3组菌群主要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及变形菌门,斑块中独有嗜盐菌门和绿弯菌门;在属水平上,ASO病人肠道中拟杆菌属、韦荣氏球菌属丰度升高,普拉梭菌等丰度降低,而斑块中毛螺菌属、肠杆菌属增加,罗氏菌属减少。LEfSe分析鉴定出ASO病人肠道菌群特征性菌群可能包括Tannerellaceae和华德萨特菌,斑块中则以放线菌门、脆弱拟杆菌种和Dialister invisus为代表。PICRUSt2预测显示,斑块菌群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代谢途径上32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肠道菌群中,颤杆菌克属、副拟杆菌及UCG_003属与载脂蛋白A-I(Apo-AI)、HDL-C呈显著负相关;放线菌属与IL-8呈正相关;霍尔德曼氏菌属与Apo-AI及IL-4呈负相关;屎豆属与IL-8呈负相关;厌氧球菌及TM7x属与HDL-C呈正相关,与TG呈负相关;Erysipelatoclostridium属与IL-8、IL-10、WBC、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 (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核细胞绝对值(absolute monocyte count,AMC)均呈正相关。斑块菌群中,假节杆菌属与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呈显著正相关;副拟杆菌属与ALP呈负相关;芽孢杆菌属与UA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假单胞菌属与IL-10、WBC、ANC呈负相关;扭链瘤胃球菌属与IL-8及IFN-γ呈正相关。 结论 老年ASO病人肠道菌群与斑块菌群构成存在显著差异,且部分特异菌群与炎症及斑块形成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密切相关,提示菌群可能在ASO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讲座与综述
    SGLT2抑制剂通过Na+/H+交换体发挥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心路, 何慧薇
    2025 (6):  617-62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6.017
    摘要 ( 11 )   PDF(1095KB) ( 19 )  
    随着对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研究的深入和临床的获益,SGLT2抑制剂已逐步被写入心力衰竭的指南中,但其心脏保护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研究显示,Na+/H+交换体(NHE)在SGLT2抑制剂的心脏保护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NHE也是治疗心脏肥大、心肌缺血再灌注的重要干预靶点。本文就NHE对心血管的作用及其在SGLT2抑制剂心脏保护作用中的机制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朱相瑜, 杭乐佳, 王宇, 吴予一, 赵一菁, 朱蓓, 黄菁菁
    2025 (6):  621-62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6.018
    摘要 ( 10 )   PDF(1063KB) ( 26 )  
    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在老年人群中逐年增加,已成为城乡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其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可以有效分析复杂数据集,推动心电图分析、影像诊断、面部特征分析等领域的进步,帮助精准预测疾病风险和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本文综述了人工智能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探讨了人工智能在老年心血管疾病诊断、风险评估、监测等方面的潜力。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不断克服挑战,为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筛查、精准治疗和个性化管理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肌少-骨质疏松症的Hippo通路调控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高迪, 陈仁场, 梁松林, 汪陈莫及, 李念虎
    2025 (6):  626-63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6.019
    摘要 ( 6 )   PDF(1055KB) ( 17 )  
    Hippo信号通路在调控细胞和组织生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其下游转录效应因子Yes相关蛋白(YAP)与含WW结构域的转录调节因子(TAZ)对某些细胞谱系特异性转录因子进行调控,从而影响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成骨、成脂、成肌不同方向分化。肌少-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病理是肌肉和骨骼的脂肪浸润介导的脂肪毒性,继而导致肌力下降、骨折风险增加。由此可见,肌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骨、骨骼肌和脂肪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对Hippo信号通路中的不同效应因子对于MSCs向成骨、成脂、成肌方向分化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深入理解Hippo信号通路功能,并为肌少-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蛋白质酶促糖基化修饰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顾星月, 高伟, 鲁翔
    2025 (6):  631-63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6.020
    摘要 ( 6 )   PDF(1058KB) ( 17 )  
    A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临床特征包括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还可伴随精神行为异常。随着年龄的增长,A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蛋白质酶促糖基化修饰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重要形式,在AD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N-糖基化修饰、O-糖基化修饰与AD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本综述为进一步明确AD的发病机制、探寻早期诊断方法和新型有效治疗手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园地
    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在老年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人中的应用
    杨光, 陈玉红, 冯萍, 李锡涵, 李格
    2025 (6):  636-64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6.021
    摘要 ( 5 )   PDF(1063KB) ( 17 )  
    目的 探讨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在老年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人术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构建包括监测评估模块、风险预警模块、决策支持模块等功能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前护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比较系统应用前(对照组)和系统应用后(试验组)老年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人在手术等待期的病情恶化事件发生率,目标心率、血压达标率,目标镇痛、镇静达标率;并收集ICU护士对该系统的有效性评价。 结果 纳入对照组51例,试验组53例。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应用后,试验组在手术等待期的病情恶化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目标心率、血压、镇痛、镇静达标率均较对照组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护士对该系统的有效性评价得分为(96.84±6.36)分。 结论 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临床护理决策支持系统能辅助护士识别老年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人的潜在风险,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高病人在术前等待期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双向冲洗置管引流术治疗胸椎PVP术后化脓性脊柱炎1例
    潘晓柔, 杨立进, 李学圆, 冯学烽
    2025 (6):  645-64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6.023
    摘要 ( 7 )   PDF(4229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共识
    衰弱老年住院患者护理专家共识
    霍晓鹏, 孙红, 赖小星, 杜红娣, 李真, 孙锐, 赵亚芳, 杨龙飞, 潘新伟, 宁时安, 朱宏伟, 张志媛, 赵霞, 叶雅雯, 中华护理学会老年护理专业委员会
    2025 (6):  649-65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6.024
    摘要 ( 7 )   PDF(563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