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39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5-10-20 上一期   
    专题论坛
    前言——老年综合征的多组学研究进展
    谷秋丽, 刘泓扬, 雷佳炜, 王佳贺
    2025 (10):  973-97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10.001
    摘要 ( 26 )   PDF(1083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抑郁症的多组学研究进展
    张孔雁
    2025 (10):  976-98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10.002
    摘要 ( 33 )   PDF(1177KB) ( 11 )  
    老年抑郁症(LLD)因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异质而成为老龄化社会的重要公共卫生难题。本文系统回顾了基因组、表观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及多组学整合研究在LLD中的最新进展,为LLD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策略。未来相关研究还需在大样本跨种族验证、生物标志物转化及衰老干预方面持续突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衰弱的多组学研究进展
    张飞, 王子雯, 王津云, 吴迪珊, 王仲
    2025 (10):  982-98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10.003
    摘要 ( 23 )   PDF(1157KB) ( 7 )  
    衰弱是一种反映机体生理储备能力下降的老年综合征,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的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和炎症等系统性过程均会加剧身体机能的衰退,但衰弱的具体发生机制尚未明确。采用精准的衰弱筛查技术以及明确衰弱的发病机制进而在衰弱的早期阶段进行识别和干预,是衰弱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组学等多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让衰弱的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本文总结了衰弱研究中多组学方法的应用现状,强调了多组学技术在发现衰弱新型生物标志物和探索衰弱发病机制中的巨大潜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多组学研究进展
    胡心一, 李丁坤, 阿尔有布, 段景宜, 廖锡楚, 高海英
    2025 (10):  987-99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10.004
    摘要 ( 14 )   PDF(1110KB) ( 8 )  
    随着社会现代化和全球老龄化进展,老年人睡眠障碍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容易入睡困难、睡眠时间不足、睡眠中断。低质量的睡眠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如跌倒、疲劳、乏力、主观认知功能下降等。睡眠障碍是受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影响的多基因遗传病,本文从基因、转录、蛋白、代谢多组学检测及关键分子调控网角度,分析我国老年人不同类型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提出睡眠障碍调控新靶点,为老年人睡眠障碍的诊疗方案提供基础和临床科学证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肌少症的多组学方法研究进展
    廖绪豪, 张飞, 张璇, 王佳贺
    2025 (10):  992-99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10.005
    摘要 ( 16 )   PDF(1028KB) ( 10 )  
    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其特征表现为骨骼肌质量与功能的进行性减退。近年来,尽管针对肌少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但其根本病因及分子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肌少症的病因机制涉及复杂的调控网络。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发展,组学技术凭借其强大的系统性分析能力,已成为探索肌少症潜在生物标志物及相关分子机制的重要工具。本文综述了多种组学方法(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在肌少症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最新进展,旨在为未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促进肌少症治疗靶点与生物标志物的发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听力障碍的多组学研究进展
    胡忠义, 杨旭玲
    2025 (10):  997-100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10.006
    摘要 ( 22 )   PDF(1173KB) ( 6 )  
    听力障碍是常见老年综合征之一,是第三大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是遗传、环境、代谢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一组学方法因其视角的局限性,难以系统地对这一疾病的复杂机制进行全面剖析。近年来,多组学技术的兴起,为全面揭示听力障碍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野。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及多组学联合在听力障碍领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尽管多组学研究深化了对听力障碍机制的认识,但未来研究仍需深入机制探索及临床转化以推动听力障碍的精准防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尔茨海默病的多组学研究进展
    苑莉莉, 邹蔷薇
    2025 (10):  1003-100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10.007
    摘要 ( 19 )   PDF(1173KB) ( 6 )  
    AD是一种以认知功能减退和神经元损伤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遗传、表观遗传、蛋白质稳态失衡及代谢紊乱等多因素相互作用。近年来,基因组学、表观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的整合研究为AD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见解。多组学数据整合不仅助力AD早期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也为靶向治疗(如HDAC6抑制剂、天然化合物干预)提供了新策略,未来研究有待结合单细胞技术和人工智能,推动AD的精准诊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衰弱快速筛查量表的质量评价
    于文华, 李夏夏, 张婉淑, 潘一鸣, 李嘉潼, 邢怡文, 彭彩月, 李晓珺, 马丽娜
    2025 (10):  1009-101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10.008
    摘要 ( 18 )   PDF(1119KB) ( 7 )  
    目的 从可行性、信度和效度三方面对衰弱快速筛查量表(Frailty Screening Questionnaire,FSQ)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选取≥60岁的老年人249例,分别采用FSQ和Fried衰弱表型进行衰弱筛查和评估。采用量表接受率、量表合格率和量表完成时间进行可行性评价;采用克朗巴赫(Cronbach’s α)系数、Spearman-Brown系数和Guttman分半信度系数对内部一致性信度进行评价;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评价结构效度,通过FSQ与Fried衰弱表型的相关性评价效标效度。结果 可行性分析显示,量表接受率为100%,合格率为100%,量表完成时间均在1 min以内。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显示,FSQ的Cronbach’s α系数、Spearman-Brown系数、Guttman分半系数分别为0.608、0.516、0.472。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了2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2.08%,各条目的因子负荷范围为0.487~0.924。效标效度评价结果显示,FSQ与Fried衰弱表型的相关系数为0.683(P<0.001)。结论 FSQ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信度和效度,可作为老年人衰弱筛查的可靠工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胸腔镜下肺部分切除术病人胸椎旁神经阻滞、阿片类药物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交互效应与中介效应分析
    曹青, 张扬, 程浩, 阮姗, 桂波, 许斯洋
    2025 (10):  1014-101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10.009
    摘要 ( 16 )   PDF(1366KB) ( 11 )  
    目的 探讨老年胸腔镜下肺部分切除术(TPPR)病人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阿片类药物用量[以口服吗啡当量(OME)计算]与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交互效应和中介效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16例≥65岁接受TPPR的病人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PCs分为PPCs组与非PPCs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PVB与OME对老年TPPR病人PPCs的影响,并分析TPVB与OME的相乘交互效应和中介效应。结果 PPCs发生率为4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ME是老年TPPR病人PPCs发生的危险因素(P<0.001),TPVB是其保护因素(P<0.001)。二者相乘交互效应显示,未接受TPVB且使用高剂量阿片类药物的病人PPCs风险增加4.6倍(OR =4.556,95%CI:2.248~9.234),即使接受TPVB,联合高剂量阿片类药物时,PPCs风险仍增加2.1倍(OR =2.098,95%CI:1.126~3.910)。此外,阿片类药物介导了TPVB与PPCs之间的中介效应(Z=-2.124,P=0.034)。结论 TPVB与阿片类药物对老年TPPR病人PPCs的发生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和中介效应。在临床实践中, 优化围手术期镇痛,积极实施TPVB,合理控制阿片类药物用量,对降低老年TPPR病人PPCs 的风险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术中输血与老年神经外科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研究
    王玲, 仇文, 巩晓珊
    2025 (10):  1019-102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10.010
    摘要 ( 17 )   PDF(1044KB) ( 7 )  
    目的 分析术中输血对老年神经外科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11月在长海医院行神经外科手术的352例老年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82例)、未输血组(270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术后DVT发生率。另外,按照术后是否发生下肢DVT将所有病人分为DVT组(104例)和非DVT组(24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下肢DVT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输血组ASA分级、术后纤维蛋白酶原水平与未输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2例病人下肢DVT发生率为29.55%(104/352),输血组下肢DVT发生率高于未输血组(45.12% 比 24.8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高血压、脱水剂使用情况、长期卧床、合并恶性肿瘤、术后D-二聚体水平等因素后,输血者相对于未输血者,发生下肢DVT的风险增高(OR=2.502,95%CI:1.357~4.613,P<0.05)。结论 术中输血是老年神经外科病人术后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肌少性肥胖及慢性炎症与老年转移性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刘苏瑶, 孟丽娟
    2025 (10):  1024-102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10.011
    摘要 ( 21 )   PDF(1497KB) ( 5 )  
    目的 探讨肌少性肥胖(SO)及慢性炎症对老年转移性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肿瘤科住院的99例一线治疗的老年转移性驱动基因阴性NSCLC病人。根据CT人体成分分析结果将病人分为SO组(49例)和非SO组(50例)。2组一线治疗方案为含铂双药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慢性炎症指标采用纤维蛋白原/白蛋白(FAR)。比较2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中位总生存时间(mOS)、FAR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SO组和非SO组mPFS分别为7.0个月(95%CI:6.7~7.3)和10.2个月(95%CI:8.9~11.5);mOS分别为 12.0个月(95%CI:10.1~13.9)和18.2个月(95%CI:14.2~22.2)。SO组的mPFS和mOS均显著短于非SO组(P<0.05)。SO组FAR显著高于非SO组[0.090(0.079~0.098)比0.060(0.050~0.068),P<0.001],其中SO组高FAR病人比例达18.4%(9例),非SO组仅为4.0%(2例)。49.0%(24例)的SO组病人因不良反应导致化疗强度低于标准强度50%,显著高于非SO组(20.0%)。结论 SO可引起慢性低度炎症,并与老年转移性驱动基因阴性NSCLC病人治疗耐受性差及预后差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剂量反应分析评估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失眠的关系
    李灵玲, 杨晓凤, 金钊, 赵宁, 郭晓玲, 张楠, 孙慧
    2025 (10):  1028-103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10.012
    摘要 ( 16 )   PDF(1150KB) ( 6 )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失眠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我院98例老年AIS病人,根据是否发生失眠分为失眠组(n=40)与非失眠组(n=58)。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IS病人失眠相关因素,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Hcy水平与老年AIS病人失眠风险的关联强度。结果 失眠组病人年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血清Hcy水平均高于非失眠组病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AMA评分、HAMD评分及血清Hcy水平均为老年AIS病人失眠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显示,血清Hcy水平与老年AIS病人失眠风险之间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5)。结论 血清Hcy水平与老年AIS病人失眠风险之间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监测病人Hcy水平,有助于早期识别并预防失眠,改善病人预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清NfL、Hcy、Metrnl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
    张欢欢, 李荣荣
    2025 (10):  1033-103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10.013
    摘要 ( 16 )   PDF(1240KB) ( 9 )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丝轻链(NfL)、Hcy、流星样蛋白(Metrnl)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以期为老年DPN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6月期间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收治的81例老年T2DM病人,根据是否发生DPN分为病变组(n=31)和非病变组(n=50)。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信息,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fL、Hcy、Metrnl水平,比较2组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DPN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比较各指标对老年DPN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变组病程更长,NfL、Hcy和FPG水平高于非病变组,Metrnl和空腹C肽水平低于非病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长、高FPG、高NfL、高Hcy均为T2DM病人发生DPN的危险因素,高Metrnl、空腹C肽高水平为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fL、Hcy、Metrnl联合诊断DPN的AUC为0.96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55%和90.00%,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结论 老年DPN病人血清NfL、Hcy水平显著升高,Metrnl水平明显降低,三者均可作为老年DPN的早期诊断指标,且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更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艾司氯胺酮雾化吸入对老年病人全麻诱导舒芬太尼所致咳嗽的影响
    蒲文汉, 杨雯, 徐宁, 曹青, 程浩
    2025 (10):  1038-104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10.014
    摘要 ( 21 )   PDF(1045KB) ( 8 )  
    目的 评价术前艾司氯胺酮雾化吸入对老年病人全麻诱导舒芬太尼所致咳嗽(SIC)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择期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老年病人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艾司氯胺酮组。艾司氯胺酮组病人术前给予艾司氯胺酮雾化,对照组病人术前接受0.9%生理盐水雾化。记录2组麻醉诱导注射舒芬太尼后1 min内SIC的发生率及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呼吸抑制的情况;观察并比较预处理开始前(T0)、开始后2 min (T1)、插管时(T2)及插管后2 min (T3)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记录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护室(PACU)期间不良事件(躁动、呼吸抑制、麻醉苏醒延迟、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拔管后30 min咽喉疼痛和声音嘶哑发生率。结果 艾司氯胺酮组病人注射舒芬太尼后1 min内SIC发生率及轻、中度咳嗽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病人在T0~T3时HR、MAP未见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艾司氯胺酮组拔管后30 min 咽痛及声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2组注射舒芬太尼后1 min内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和呼吸抑制、PACU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拔管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术前艾司氯胺酮雾化吸入能显著降低麻醉诱导时SIC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减少术后咽痛和声嘶发生率,同时不增加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及PACU期间不良事件,且对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和术后麻醉苏醒无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及其衍生指数与老年冠心病病人合并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徐慧, 李振勇, 韩冰, 杜为, 路遥, 董庆山
    2025 (10):  1043-104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10.015
    摘要 ( 19 )   PDF(1051KB) ( 6 )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 glucose index,TyG)指数及TyG-BMI指数与老年CHD病人合并心房颤动(AF)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诊疗中心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确诊为CHD的病人261例,根据病人住院期间是否合并AF分为CHD合并AF组(n=133)和CHD无AF组(n=128)。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计算TyG指数及TyG-BMI指数。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CHD病人合并AF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清TyG指数及TyG-BMI指数对CHD病人合并AF的预测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估TyG指数及TyG-BMI指数与AF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HD合并AF组TyG指数及TyG-BMI指数明显高于CHD无A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yG指数是CHD合并A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yG指数、TyG-BMI指数预测CHD合并AF的AUC分别为0.736(95%CI:0.675~0.797)、0.621(95%CI:0.552~0.689,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TyG指数及TyG-BMI指数与AF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337、0.202,均P<0.01)。结论 TyG指数是CHD病人合并AF的独立危险因素,对AF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与AF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监测TyG指数有助于识别AF高风险病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越鞠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永久性房颤病人的临床疗效
    袁婷婷, 蒋健聪, 黄达丰, 林松
    2025 (10):  1048-105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10.016
    摘要 ( 14 )   PDF(1017KB) ( 6 )  
    目的 探讨越鞠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老年永久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心衰)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宜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永久性房颤合并心衰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控制心室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越鞠丸。比较2组治疗后心功能及疗效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均显著降低,LVEF水平显著升高,且研究组变化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越鞠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老年永久性房颤合并心衰病人的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病人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序贯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与克立硼罗软膏治疗轻中度老年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修艳燕, 韩姗姗, 刘昕
    2025 (10):  1052-105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10.017
    摘要 ( 21 )   PDF(1046KB) ( 6 )  
    目的 探讨序贯外用0.1%糠酸莫米松乳膏与2%克立硼罗软膏治疗轻中度老年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疗效、安全性及复发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4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治的209例轻度至中度老年AD病人的病历资料,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3组:序贯治疗组73例、糠酸莫米松组68例、克立硼罗组68例。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ing atopic dermatitis,SCORAD)、瘙痒程度VAS评分、疗效指数、瘙痒缓解指数、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停药4周后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4周后,序贯治疗组与糠酸莫米松组的SCORA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都显著低于克立硼罗组(P<0.001)。序贯治疗组与糠酸莫米松组的疗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都显著高于克立硼罗组(P<0.001)。序贯治疗组与糠酸莫米松组、克立硼罗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糠酸莫米松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克立硼罗组(P<0.001)。序贯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糠酸莫米松组(8.2%比25.0%,P<0.05)。停药4周后,3组间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糠酸莫米松组、序贯治疗组、克立硼罗组。结论 序贯外用0.1%糠酸莫米松乳膏与2%克立硼罗软膏联合治疗轻中度老年AD临床疗效好,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讲座与综述
    多酚基于微生物-肠-脑轴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徐洁, 王妍, 顾小萍
    2025 (10):  1057-106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10.018
    摘要 ( 15 )   PDF(2069KB) ( 10 )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NDs)目前仍缺乏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群被认为在许多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作用,通过改变饮食结构等方法可以改善其组成,从而对NDs产生积极的影响。有证据表明,多酚抗炎抗氧化的特性可以通过微生物-肠-脑轴调节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活动,这为NDs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综述多酚通过微生物-肠-脑轴系统对NDs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NDs的临床治疗提供可能的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髋部骨折预后的围术期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殷悦恒, 田楚伟, 周钧, 沈剑粦, 方玮, 何劲, 石柳, 芮云峰
    2025 (10):  1062-106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10.019
    摘要 ( 18 )   PDF(1040KB) ( 6 )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展,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老年髋部骨折病人除了衰弱和骨质疏松外,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围术期处理棘手,术后致残率和死亡率高,导致病人家庭及社会负担加重。目前,多数老年髋部骨折临床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都推荐开展围术期多学科综合诊疗,加强对病人围术期危险因素的评估和处理。本文阐述了老年髋部骨折预后的围术期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估及处理,旨在通过对可控危险因素的系统化干预与优化,改善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临床预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园地
    老年膀胱癌病人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早期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蔡天奇, 王雪静
    2025 (10):  1068-107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10.020
    摘要 ( 19 )   PDF(1039KB) ( 6 )  
    目的 分析老年膀胱癌病人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RARC)后早期发生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PMASD)的危险因素,以提出针对性优化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4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72例老年RARC病人。根据其尿路造口术后是否发生PMASD分为非PMASD组(n=107)及PMASD组(n=65)。比较2组的基本信息、临床资料及造口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膀胱癌病人RARC及尿路造口术后早期发生PMAS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与非PMASD组相比, PMASD组既往放疗病人比例更高,Barthel指数及造口袋更换间隔≥7 d和造口护理行为规范病人比例更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放疗史(OR=5.982,95%CI:2.161~16.560,P<0.001)是PMASD的独立危险因素,高Barthel指数(OR=0.975,95%CI:0.952~0.999,P=0.040)、造口袋更换间隔≥7 d(OR=0.356,95%CI: 0.163~0.776,P=0.009)、造口护理行为规范(OR=0.201,95%CI:0.096~0.422,P<0.001)是PMASD的保护因素。结论 放疗史、术后自理能力不足、造口袋更换频繁造口护理行为不规范是老年RARC病人术后早期发生PMASD的主要诱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成功治疗新冠感染后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血流感染1例
    魏开振, 李滋泽, 徐培荣, 陈娇, 赵炜
    2025 (10):  1076-107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10.022
    摘要 ( 13 )   PDF(982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肠埃希菌致高龄老人髋关节周围肌肉化脓性肌炎1例
    王淑敏, 孙丽叶, 宋磊
    2025 (10):  1079-108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10.023
    摘要 ( 14 )   PDF(994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