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4-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论坛
    甘草抗衰老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齐爽, 张飞, 王佳贺
    2024 (4):  325-32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4.001
    摘要 ( 111 )   PDF(1070KB) ( 1885 )  
    甘草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常见中草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甘草及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苷等甘草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是极具研究前景的抗衰老中草药之一。本文就甘草对皮肤及神经、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等多系统抗衰老药理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发现甘草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抗衰老中草药多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药灵芝多糖抗衰老作用的研究进展
    李铭麟, 王佳贺
    2024 (4):  330-33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4.002
    摘要 ( 149 )   PDF(1106KB) ( 1109 )  
    人类衰老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过程,其过程与器官功能逐渐丧失和再生能力下降相关。中医药在抗衰老领域具有悠久的历史,其理论独特,优势显著,是抗衰老研究的热点。灵芝作为常用的抗衰老中药,具有多种保健和药用功效。灵芝多糖是发挥灵芝大部分抗衰老治疗功能和性能的最具生物活性的成分。本综述回顾了灵芝多糖在抗衰老研究领域的进展以及其抗衰老的具体机制,以充分发挥其天然优势和独特价值,为中药抗衰老的研发和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精多糖抗衰老的研究进展
    李佳纯, 刘继业
    2024 (4):  334-33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4.003
    摘要 ( 103 )   PDF(1197KB) ( 1488 )  
    衰老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病理状态,它的发生可明显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极易引发临床负性事件。虽然衰老具有不可逆性,但如何延缓衰老仍旧是目前临床的热点问题。按照传统中医理论,黄精具有滋补作用,其主要成分黄精多糖更是被多项研究证实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黄精多糖的生物学活性和化学结构,随后总结了其药理学作用以及在抗衰老中的具体应用。最后,本文指出该中药单体在研究中的几点不足以供大家反思与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心房颤动ABC综合管理路径影响老年房颤缺血性卒中结局的病例对照研究
    周黎黎, 王伟, 窦毓, 熊亚晴
    2024 (4):  338-34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4.004
    摘要 ( 102 )   PDF(1104KB) ( 553 )  
    目的 研究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病人中实施房颤综合管理(ABC路径)对缺血性卒中结局的影响。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29例新发缺血性卒中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病人为病例组,匹配同期未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非瓣膜性房颤病人258例为对照组。按照性别一致、年龄±2岁进行1∶2的频数匹配。比较2组病人房颤的管理情况、基础情况、临床指标、共病及药物使用情况。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ABC路径对房颤病人缺血性卒中结局的影响。 结果 2组房颤管理方式,β受体阻滞剂、他汀药物、非维生素K拮抗剂使用率,血压、LDL-C水平,冠心病及既往卒中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冠心病、既往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DL-C后,与未抗凝管理的病人相比,抗凝管理的病人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降低63%(OR=0.37,95%CI:0.17~0.82),而ABC路径病人的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降低81%(OR=0.19,95%CI:0.08~0.47)。 结论 相比抗凝管理,ABC路径有进一步减少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病人缺血性卒中风险的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人自我报告视力和听力功能障碍及其交互作用与衰弱的相关性研究
    李霜, 袁晓丽, 江智霞, 杨晓玲, 赵小玲, 梁鹤婷, 王朝平
    2024 (4):  343-34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4.005
    摘要 ( 103 )   PDF(1088KB) ( 603 )  
    目的 探讨基于老年人群自我报告的视力障碍和听力障碍及其交互作用与衰弱的关联。 方法 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遵义市6所医疗机构共5925例老年人进行调查。收集病人一般临床资料,采用衰弱筛查量表评估衰弱情况,感官功能自评表评价其视听功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视力和听力障碍与老年人衰弱的关联强度和交互作用。 结果 控制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视力障碍(OR=2.814,95%CI:2.422~3.270)、听力障碍(OR=1.899,95%CI:1.603~2.249)是老年人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交互作用结果显示,视力障碍与听力障碍对老年人衰弱的发生具有相加交互作用(OR=5.709,95%CI:4.507~7.231),相对超额危险度(RERI)=2.515(95%CI:1.241~3.790),归因比(AP)=0.441(95%CI:0.298~0.583),交互作用指数(S)=2.147(95%CI:1.532~3.008)。 结论 视力障碍、听力障碍是老年人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且二者对老年人衰弱的发生具有相加交互作用,提示应重视老年人视听功能的筛查和管理,尽早采取针对性的干预,可有助于预防或延缓老年人衰弱进程,促进健康老龄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带状疱疹急性期METTL3及Gal-3表达水平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预测价值
    张玉林, 方启帆, 赵永明, 吴泽宇, 杨颖
    2024 (4):  348-35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4.006
    摘要 ( 91 )   PDF(1091KB) ( 454 )  
    目的 研究老年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病人急性期外周血甲基转移酶样因子3(METTL3)及半乳糖凝集素3(Gal-3)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预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诊治的190例老年HZ病人为研究对象,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为对照组,检测受试对象外周血METTL3 mRNA及血清Gal-3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根据HZ病人是否发生PHN分为PHN组(n=44)和无PHN组(NPHN组)(n=146),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HN的相关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METTL3 mRNA及Gal-3蛋白表达水平对PHN的预测价值。 结果 HZ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中METTL3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血清Gal-3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PHN病人METTL3 mRNA表达水平与VAS评分呈负相关(r=-0.612,P<0.05),血清Gal-3蛋白水平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0.60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OR=1.756,95%CI:1.253~2.460)、Gal-3蛋白(OR=1.318,95%CI:1.025~1.693)是影响老年PHN发生的风险因素,METTL3 mRNA(OR=0.742,95%CI:0.581~0.948)是保护因素。METTL3 mRNA及Gal-3蛋白联合预测老年PHN的曲线下面积为0.924(95%CI:0.843~0.958),高于单项检测0.812(0.774~0.861)、0.859(0.811~0.8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312、3.363,均P<0.05)。 结论 老年急性期HZ病人外周血PBMC中METTL3 mRNA表达降低,血清Gal-3蛋白表达升高,两者联合对老年PHN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老年人运动认知功能减退综合征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高娜, 许梦茹, 张利, 刘玉文, 魏星
    2024 (4):  353-35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4.007
    摘要 ( 83 )   PDF(1560KB) ( 425 )  
    目的 探讨农村老年人运动认知功能减退综合征(MCRS)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 方法 于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4 m步行测试法对752例农村老年人进行调查评估。根据是否发生MCRS将其分为MCRS组和非MCRS组,通过Lasso回归筛选相关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农村老年人MCRS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运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 结果 752例农村老年人MCRS的发生率为14.89%(112/752)。年龄、久坐行为、多重用药、睡眠质量较差、社会支持、抑郁是农村老年人发生MCRS的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44(95%CI:0.804~0.883),Bootstrap内部验证结果显示:平均绝对误差为0.009,模型表现与理想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农村老年人MCRS列线图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可为早期识别MCRS高风险人群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手术期内并发心力衰竭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石鹏飞, 李娜, 叶烁, 刘耀明, 白洁
    2024 (4):  358-36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4.008
    摘要 ( 87 )   PDF(1588KB) ( 531 )  
    目的 分析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手术期内并发心力衰竭(心衰)的风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 方法 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198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病人,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并发心衰分为心衰组56例和非心衰组142例。收集所有病人的临床相关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手术期内并发心衰的影响因素,采用R语言软件包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Bootstrap法进行验证。 结果 心衰组年龄≥70岁、有高血压史、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Ⅳ级、术中输血量≥400 mL、术后卧床时间≥4 d比例显著高于非心衰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史、术前ASA分级、术中输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均是影响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手术期内并发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手术期内并发心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ROC曲线验证列线图模型的AUC为0.901,预测效能较高。 结论 依据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手术期内并发心衰的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肝癌病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仑伐替尼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孔杰, 姜锐, 刘正立, 何旭, 赵伯翔, 公茂峰, 王小平, 陆照璇, 顾建平, 张磊
    2024 (4):  362-36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4.009
    摘要 ( 82 )   PDF(1460KB) ( 458 )  
    目的 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单独治疗和联合仑伐替尼治疗老年中晚期肝细胞肝癌(HC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南京市第一医院老年HCC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TACE组63例和TACE联合仑伐替尼组(联合组)76例,比较2组病人的肿瘤应答情况、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联合组的客观缓解率(43.7%)和疾病控制率(60.1%)均显著高于TACE组的23.8%、38.1%(P<0.001)。TACE组和联合组病人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FS)分别为7.5和12.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OS)分别为9.6和15.8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随访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均为Ⅰ~Ⅱ度,经过对症处理均有效控制。 结论 在老年中晚期HCC病人中,TACE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方案可显著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并且安全性良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侧卧位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单侧PKP骨水泥分布的影响
    白云峰, 李明哲, 宋睿嘉, 袁若婷, 雷智轩, 史默涵, 曹书畅, 吴涛
    2024 (4):  367-37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4.010
    摘要 ( 82 )   PDF(2019KB) ( 680 )  
    目的 研究侧卧位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单侧经皮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骨水泥分布的影响。 方法 对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脊柱外科行单侧PKP治疗的OVCF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骨水泥注入过程中使用的体位将病人分为侧卧位组和俯卧位组,比较2组治疗及随访期间的影像学和症状指标。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90例病人,94例病人接受侧卧位水泥注射(侧卧位组),96例病人接受俯卧位水泥注射(俯卧位组)。2组病人术后症状和影像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与俯卧位组相比,术后1周,侧卧位组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俯卧位组相比,侧卧位组骨水泥分布分级更优(P<0.05),水泥渗漏率较低(13.8%比26.0%,P<0.05)。最后一次随访时,侧卧位组对侧椎体高度高于俯卧位组[(18.3±1.08)mm比(17.4±1.03)mm,P<0.05]。 结论 侧卧位可有效改善单侧PKP病人的骨水泥分布,更好地缓解急性疼痛,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及远期对侧椎体高度塌陷程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预后的关系
    肖文, 胡秀, 李隽, 宋斌
    2024 (4):  372-37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4.011
    摘要 ( 88 )   PDF(1250KB) ( 623 )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不良结局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7—2021年于德阳市人民医院肾病内科血液净化中心接受MHD治疗的140例老年病人,根据随访期间病人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2组病人开始行MHD时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老年MHD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同时采用ROC曲线评估危险因素对老年MHD病人不良预后的预测效能。 结果 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透析龄更短,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水平更低,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hs-CRP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多项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NLR、合并糖尿病、低血红蛋白是影响老年MHD病人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NLR能够较好地预测老年MHD病人不良预后,最佳截断值为7.66,灵敏度为60%,特异度为91%,AUC为0.756(P<0.01)。 结论 NLR是影响老年MHD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老年MHD不良预后的特异性较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白蛋白、甲胎蛋白与老年胃腺癌肝转移病人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胡芸, 汪曙红, 徐骥
    2024 (4):  377-38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4.012
    摘要 ( 123 )   PDF(1156KB) ( 556 )  
    目的 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白蛋白(ALB)、甲胎蛋白(AFP)与老年胃腺癌肝转移病人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94例住院治疗的老年胃腺癌肝转移病人,随访至2023年2月,收集病人临床资料、血常规(Hb、PL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肝肾功能[ALB、前白蛋白(PALB)]、凝血功能(D-二聚体)以及相关肿瘤标志物[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等资料,并计算SII。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分析老年胃腺癌肝转移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 结果 所有病人随访时间为4.4~33.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7个月。老年胃腺癌肝转移病人1年生存率为57.41%,2年生存率为6.38%。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婚姻状况、组织学分级、治疗方式、SII、ALB、PALB、AFP、CA199与老年胃腺癌肝转移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化疗+局部治疗、低SII、高ALB、低AFP是老年胃腺癌肝转移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化疗+局部治疗、低SII、高ALB、低AFP的病人生存时间明显较长(P均<0.05)。 结论 SII、ALB、AFP水平与老年胃腺癌肝转移病人预后相关,可能成为预测老年胃腺癌肝转移预后的良好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FT3与老年缺血性心肌病伴心衰病人因心衰再入院的相关性研究
    陈珊, 仲崇霞, 刘益海, 邹任方, 徐标, 倪杰, 沙杜鹃
    2024 (4):  382-38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4.013
    摘要 ( 77 )   PDF(1067KB) ( 640 )  
    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心衰)病人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与病人因心衰再入院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89例老年缺血性心肌病伴心衰病人,根据此次入院是否为心衰再入院将病人分为心衰再入院组(24例)和非心衰再入院组(65例),比较2组病人住院期间的基线资料、血清学指标和超声心动图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衰再入院的相关因素。 结果 心衰再入院组男性比例低于非心衰再入院组,BNP、球蛋白水平高于非心衰再入院组,FT3水平低于非心衰再入院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BNP、球蛋白、性别、卒中等因素后,FT3水平下降是心力衰竭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OR=0.198, 95%CI:0.040~0.966)。 结论 FT3水平下降是老年缺血性心肌病伴心衰病人因心衰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驱动压指导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结直肠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沈珀, 冯悦, 钟艺, 郭姚邑, 姜帆, 马明涛, 胡玉萍, 史宏伟, 斯妍娜
    2024 (4):  386-39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4.014
    摘要 ( 71 )   PDF(1567KB) ( 611 )  
    目的 探讨驱动压指导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strategy,LPVS)对老年结直肠手术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结直肠手术的80例老年病人,按随机数表法将病人分为2组:固定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组(C组)和驱动压指导PEEP滴定组(T组),每组40例。C组病人通气期间采用5 cmH2O固定PEEP的LPVS,T组采用驱动压指导的LPVS。采用床旁超声评估病人的肺超声评分(lung ultrasound score,LUS)。对比2组病人术后7 d内PPCs的发生情况及术中术后的LUS、驱动压、氧合指数。 结果 C组术后7 d内PPCs发生率为32.5%,T组为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T组病人在手术开始后2 h和手术结束时的驱动压降低,氧合指数上升,在手术开始后2 h 至术后1 d 的LUS降低(P<0.05)。 结论 与5 cmH2O的固定PEEP比较,驱动压指导的LPVS可获得个体化、适宜的PEEP,进而降低机械通气和手术创伤引起的肺损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偏瘫肩痛病人情绪与5-羟色胺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观察
    雷敏聪, 蔡童欣, 周逸钧, 孟殿怀
    2024 (4):  392-394.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4.015
    摘要 ( 75 )   PDF(1026KB) ( 4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智能手机相机双重曝光功能的增强现实技术在老年幕上脑出血引流术前穿刺路径规划中的应用
    高海晓, 张卫民, 张兰, 库洪彬, 张向辉, 周西广, 薛振生, 贾云飞
    2024 (4):  395-39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4.016
    摘要 ( 58 )   PDF(2497KB) ( 4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讲座与综述
    老年失智症的作业治疗:基于指南的范围性综述
    张玉婷, 贺加贝, 朱丽叶, 田玲玲, 王任杰, 许惊飞, 刘沙鑫
    2024 (4):  399-404.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4.017
    摘要 ( 92 )   PDF(1094KB) ( 893 )  
    目的 基于国际指南整合并总结有效的作业治疗措施,为预防与管理老年失智症病人认知心理功能、提高其作业活动表现和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数据库及其他来源的系统检索,纳入近6年包含非药物治疗的失智症相关指南。以证据等级和推荐力度为基础进行加权评分,基于人-环境-作业活动(PEO)模式整合并总结失智症的作业治疗模式和干预方法。 结果 系统检索及纳入标准筛查后,共计8篇指南纳入作业治疗干预方式总结,整合6大类共24种非药物干预方式,其中8种治疗不推荐,15种治疗推荐,1种治疗强烈推荐。 结论 指南中干预方式的整合,强调了失智症干预中以病人为中心的多维度综合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同时为使用者在不同指南中对作业治疗的权衡和选择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呼吸肌训练改善帕金森病病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郝世杰, 刘柯彤, 马婷, 邹建鹏
    2024 (4):  405-40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4.018
    摘要 ( 81 )   PDF(1075KB) ( 985 )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AutD)是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影响病人多个系统功能,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心血管AutD、泌尿功能障碍及性功能障碍等,对病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现有研究显示,呼吸肌训练对改善PD病人吞咽、便秘、心率变异性(HRV)、血压变异性(BPV)以及泌尿等有积极作用,因此,本文就近年来呼吸肌训练在PD病人AutD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引起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对呼吸肌训练的重视,为病人制定更有效的呼吸肌训练处方,使其成为老年PD病人AutD的重要康复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围绝经期女性糖尿病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张萱纯, 杨昱, 赵一璟, 刘超, 王昆
    2024 (4):  410-41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4.019
    摘要 ( 80 )   PDF(1106KB) ( 528 )  
    围绝经期是中老年女性重要的生理阶段,当前关于围绝经期女性糖尿病患病风险增高与否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性激素水平改变、生殖年限、肥胖、血管舒缩症状(vasomotor symptoms, VMS)等因素可影响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其中,潮热、盗汗等VMS是导致围绝经期女性糖尿病患病风险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规范的饮食控制运动、激素替代治疗、心理支持可能降低围绝经期女性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观认知下降转归为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现状
    王慧娟, 李霞
    2024 (4):  414-41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4.020
    摘要 ( 83 )   PDF(1055KB) ( 439 )  
    A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能阻止或逆转其病情进展。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近年来被认为是AD的临床前期症状。本文简要综述了SCD人群的不同转归结局,并从神经心理评估、人口学、影像学和生物标记物等方面归纳总结了SCD转归为AD的高风险因素,期望临床工作者关注SCD人群,早期识别风险因素,以延缓病情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园地
    基于ABCDE的集束化、个性化护理方案对老年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术后谵妄的影响
    祁萍
    2024 (4):  418-42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4.021
    摘要 ( 98 )   PDF(1070KB) ( 505 )  
    目的 探讨ABCDE集束化、个性化护理方案对老年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病人术后谵妄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2021年在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并入住ICU的121例>60岁老年ATAAD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2019年入院的60例病人为对照组,2020—2021年入院的61例病人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ABCDE集束化护理方案,干预组给予基于ABCDE集束化管理方案制定的针对老年病人的个性化术后护理方案。对比2组病人术后谵妄发生率、谵妄发生的时间点、谵妄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 结果 干预组谵妄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发生谵妄的时间点明显迟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总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ABCDE集束化管理方案制定的针对老年病人的个性化术后护理方案能有效推迟老年ATAAD病人术后谵妄的发生,并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髋部骨折合并肌少症病人修订版奥塔戈运动方案的初步构建
    王琦, 徐慧萍, 时慕华, 张敏, 朱金雨, 柏赟
    2024 (4):  422-42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4.022
    摘要 ( 77 )   PDF(1160KB) ( 500 )  
    目的 初步构建修订版奥塔戈运动方案,为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合并肌少症病人术后康复期跌倒提供借鉴。 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形成奥塔戈运动方案初稿,经两轮专家函询,结合专家意见修改相应条目,形成终版方案。 结果 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试验,15名专家共进行了两轮德尔菲函询。专家权威系数为0.943;专家积极性第一轮为100%,第二轮为93.3%;保留重要性评分>4.0和变异系数<0.2的条目,两轮函询Kendall's W分别为0.244、0.3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终运动方案包括热身运动、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等3个一级项目、23个二级项目及4个术后运动时间节点。 结论 本研究初步构建的运动方案针对性较强,专家权威程度高,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可为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合并肌少症病人术后康复期跌倒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77例老年住院病人皮肤撕裂伤临床特征及护理管理策略
    李海芳, 罗昌春, 董桂银, 郭建春
    2024 (4):  427-43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4.023
    摘要 ( 65 )   PDF(1032KB) ( 9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下咽部脂肪肉瘤1例报道
    张舒, 陈仁杰
    2024 (4):  431-43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4.024
    摘要 ( 72 )   PDF(1392KB) ( 4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