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5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1-08-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论坛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房纤颤、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朱祎娜, 张希龙, 陈仁杰, 冯旰珠, 翁晓芹, 王文晶
    2021 (8):  789-794.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8.001
    摘要 ( 165 )   PDF(5107KB) ( 11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热休克蛋白A12A改善内毒素血症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戴媛, 刘嘉莉, 闵新栩, 李蕴凡, 毛芊, 丁正年
    2021 (8):  803-80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8.004
    摘要 ( 176 )   PDF(1298KB) ( 1346 )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HSP)A12A 在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内毒素血症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8~10周龄的HSPA12A基因敲除鼠(Hspa12a-/-)和野生型对照鼠(WT)进行实验,分别对小鼠腹腔注射LPS诱导内毒素血症,或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作为对照组,根据小鼠类型及处理方式将小鼠分为4组:NS-WT组、NS-Hspa12a-/-组、LPS-WT组、LPS-Hspa12a-/-组。腹腔注射6 h后取肺组织,检测肺组织中蛋白表达水平并制作肺组织石蜡切片;收集动脉血液用于动脉血气分析。通过免疫印迹检测蛋白表达水平;对肺组织石蜡切片行HE染色,评价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得到肺损伤评分;通过血气分析评估肺功能。 结果 LPS处理后, HSPA12A在LPS-WT组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是NS-WT组的1.5倍 (P<0.05);LPS处理后,小鼠的肺组织出现了明显的病理变化,并且与WT鼠相比,HSPA12A基因敲除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加重,肺损伤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WT鼠相比,HSPA12A基因敲除小鼠动脉血中CO2蓄积明显增加(P<0.05)。 结论 HSPA12A在保护脓毒症/感染性休克肺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老年心脏手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病人尿液NGAL、KIM-1、IL-18、NAG水平变化及意义
    谭丹, 彭伟, 吴方昊, 赵亮, 张国彬, 杨波, 霍文谦
    2021 (8):  807-81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8.005
    摘要 ( 202 )   PDF(1359KB) ( 1060 )  
    目的 分析老年心脏手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病人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IL-18、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水平及意义。 方法 选取2020年3~7月本院接受心脏手术的老年病人60例,依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非AKI组和AKI组,检测并比较2组手术前后尿液NGAL、KIM-1、IL-18、NAG、尿量及血清肌酐(Scr)、BUN水平,分析NGAL、KIM-1、IL-18、NAG与Scr、BUN的相关性;比较AKI组中不同转归(28 d存活或死亡)病人尿液NGAL、KIM-1、IL-18、NAG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尿液NGAL、KIM-1、IL-18、NAG对AKI的预测价值。 结果 2组术后尿液NGAL、KIM-1、IL-18、NAG水平及血BUN、Scr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AKI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尿量均较术前升高,AKI组术后24、48 h尿量明显低于非AKI组(P<0.05)。AKI病人术后48 h内尿液NGAL、KIM-1、IL-18、NAG水平均与BUN水平呈正相关,NGAL、KIM-1水平与Scr水平呈正相关(P<0.05)。术后28 d,死亡组术后48 h NGAL、KIM-1、IL-18、NAG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GAL、KIM-1、IL-18、NAG联合检测预测AKI的敏感度、特异度、AUC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 结论 老年心脏手术病人术后容易并发AKI,监测尿液NGAL、KIM-1、IL-18、NAG水平对AKI的早期诊断及病人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道分级管理在老年重症肺炎病人中的应用及对依从性的影响
    阮筝, 张玉勤, 金晔, 薛艳丽
    2021 (8):  812-81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8.006
    摘要 ( 146 )   PDF(967KB) ( 1074 )  
    目的 探讨气道分级管理在老年重症肺炎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2019年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病人184例,按照治疗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胸部物理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在气道分级管理的基础上实施胸部物理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干预后循环功能、肾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及相关并发症和治疗依从性情况。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BP、DBP、LVEF、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E/A)、PaO2、氧合指数、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血肌酐、BUN、PaCO2水平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气道分级管理在老年重症肺炎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病人的循环功能、肾功能和呼吸功能,提高病人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促进病人恢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绝经后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波动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
    汪琳姣, 杨小华, 席巍, 袁晓岚
    2021 (8):  816-81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8.007
    摘要 ( 146 )   PDF(967KB) ( 933 )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T2DM病人血糖波动与骨密度(BMD)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88例绝经后女性T2DM病人为研究对象,入组病人均佩戴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GM)仪器,并统计其生成的血糖波动指标,包括平均血糖(MBG)、目标范围内时间(TIR)、血糖标准差(SD)、血糖变异系数(CV)、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分析T2DM病人BMD与生化指标、血糖波动指标之间的关系。 结果 随着BMD水平降低,病人年龄、病程、HbA1c、MBG、SD、CV、MAGE呈逐渐增加,BMI、25-羟维生素D3[25(OH)D3]和TIR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bA1c、SD、CV、MAGE与BMD呈负相关(r=-0.251、-0.317、-0.317、-0.288,P均<0.05),BMD与TIR呈正相关(r=0.391,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IR为BMD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绝经后T2DM病人BMD水平与血糖波动指标存在相关性,低TIR可能是T2DM病人BMD降低的重要危险因素,减少血糖波动有助于延缓老年病人骨量下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IV-PSV和NIV-NAVA对 AECOPD伴呼吸衰竭ICU病人脱机率及肺功能的影响比较
    黄飞
    2021 (8):  820-824.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8.008
    摘要 ( 172 )   PDF(994KB) ( 1104 )  
    目的 分析比较无创人机协调通气(NIV-PSV)和无创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IV-NAVA)对ICU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伴呼吸衰竭(呼衰)病人脱机率及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ICU 86例行无创机械通气干预的AECOPD伴呼衰病人临床资料,分为NIV-NAVA组(32例)和NIV-PSV组(54例)。记录2组通气1 h后呼吸力学[气道峰值压力(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病人呼吸功(WOBp)]、人机同步性(触发延迟时间、切换延迟时间、无效触发率、人机不同步指数)及通气效率[死腔通气率(VD/VT)、功能残气量(FRC)],比较通气前及通气1 h后血气分析(PaO2、PaCO2)、通气前及通气7 d后肺功能[FVC、最大呼气流速(PEFR)]差异,并分析2组脱机成功情况及ICU住院时间。 结果 通气1 h后,NIV-NAVA组Ppeak、Pplat、WOBp及触发延迟时间、切换延迟时间、无效触发率、人机不同步指数、VD/VT、FRC均低于NIV-PSV组(P<0.01);2组PaO2均较通气前升高,PaCO2较通气前降低(P<0.05),且NIV-NAVA组较NIV-PSV组改变更明显(P<0.05)。通气7 d后,2组FVC、PEFR均较通气前升高(P<0.05),且NIV-NAVA组高于NIV-PSV组(P<0.05)。NIV-NAVA组脱机成功率高于NIV-PSV组,且48 h内插管率及ICU住院时间低于NIV-PSV组(P<0.05)。 结论 NIV-NAVA通气模式在人机同步性、通气效率、肺保护方面均优于NIV-PSV,能使AECOPD伴呼衰病人成功脱机,并改善病人肺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冠心病病人衰弱相关因素分析
    曾鸣, 李璇, 丁静云, 吴维涛, 肖小华
    2021 (8):  825-82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8.009
    摘要 ( 183 )   PDF(971KB) ( 1171 )  
    目的 研究老年冠心病病人合并衰弱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纳入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230例老年冠心病病人为研究对象。病人均检测手握力、步速,并进行5次起坐试验、3 m起立-行走试验、全足距测试。收集病人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BMI、心功能分级,基础疾病及是否存在抑郁、焦虑,并统计相关生化指标。采用Fried衰弱症状学量表评估病人衰弱情况,并分为衰弱组和非衰弱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冠心病病人合并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 230例老年冠心病病人中,39例为衰弱前期,27例为衰弱期,共66例(28.70%),均纳入衰弱组;164例(71.30%)病人无衰弱,纳入非衰弱组。衰弱组年龄和5次起坐试验、3 m起立-行走试验时间均显著高于非衰弱组,Hb水平、手握力、步速均显著低于非衰弱组(P<0.05);衰弱组心功能分级为Ⅱ级、合并抑郁、不能完成全足距测试的病人占比均显著高于非衰弱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421,95%CI:1.217~1.659)、心功能分级(OR=1.542,95%CI:1.086~2.189)、抑郁(OR=1.482,95%CI:1.246~1.763)、Hb(OR=1.427,95%CI:1.104~1.845)、手握力(OR=1.607,95%CI:1.214~2.127)、步速(OR=1.352,95%CI:1.104~1.656)、5次起坐时间(OR=1.413,95%CI:1.201~1.662)、3 m起立-行走时间(OR=1.541,95%CI:1.217~1.951)、不能完成全足距测试(OR=1.324,95%CI:1.075~1.631)是老年冠心病病人合并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老年冠心病病人合并衰弱的发生风险较高,年龄、心功能分级、抑郁、Hb水平及肌肉功能检测指标是老年冠心病病人合并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高血压病人升主动脉弹性的应用研究
    沈艳, 陈祖乾, 侯晓慧, 程月红, 王莉, 郭珊
    2021 (8):  829-83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8.010
    摘要 ( 152 )   PDF(1211KB) ( 1283 )  
    目的 探讨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升主动脉弹性特点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人60例作为高血压组,另选取非高血压者60例作为对照组,2组分别按年龄再分为老年亚组(≥60岁)和非老年亚组(<60岁)。所有病例均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使用2D-STI获取相应斑点追踪图像,分析主动脉应变率变化,同时计算动脉扩张度(AD)和动脉僵硬指数(ASI),并进行比较。 结果 高血压组AD值低于对照组,ASI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老年亚组AD均低于非老年亚组, ASI均高于非老年亚组(P<0.05);高血压组的2 个亚组与对照组的2个亚组间分别比较,上述指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血压病人血管弹性减低,并随年龄增加而减低,预示着高血压是动脉弹性降低的重要危险因素,简化的二维斑点追踪分析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评价升主动脉弹性的可行性较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FGFR1蛋白水平及Ki67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分析
    徐超, 韩正祥, 周雷, 孙波
    2021 (8):  833-83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8.011
    摘要 ( 185 )   PDF(969KB) ( 894 )  
    目的 探究三阴性乳腺癌 (TNBC)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蛋白水平及增殖细胞的相关抗原Ki67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 方法 以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进行诊断并治疗的140例乳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TNBC病人100例(TNBC组),非TNBC病人40例(非TNBC组)。比较2组病人的FGFR1、Ki67表达水平及MVD,分析不同病理状态TNBC组病人的FGFR1、Ki67、MVD水平的差异,分析FGFR1蛋白水平及Ki67表达与MVD的关系。 结果 TNBC组病人的FGFR1、Ki6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TNBC组(P<0.01);不同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转移的TNBC病人FGFR1、Ki67、MV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NBC病人的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转移、MVD水平与FGFR1、Ki67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 结论 TNBC组织中FGFR1、Ki67表达与MVD呈现显著相关性,未来可通过对病人的FGFR1、Ki67进行联合检测,进一步对病情进展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秦少强, 张占帅, 石金铮, 刘俊峰, 李卓然, 赵韩婷, 王亚玲, 李方江
    2021 (8):  837-83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8.012
    摘要 ( 214 )   PDF(1006KB) ( 1061 )  
    目的 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及对病人心功能,血清心肌营养素-1(CT-1)、 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观察并评估2组疗效。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病人的心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6MWD)、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分及血清中CT-1、 β-EP水平。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0% 比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VEF、每搏心输出量(SV)、6MWD 和CT-1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MLHFQ评分和β-E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病人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病人心功能和血清中CT-1、 β-EP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病人心脏术后谵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刘海棠, 唐倩芸, 周森
    2021 (8):  840-844.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8.013
    摘要 ( 209 )   PDF(1299KB) ( 1334 )  
    目的 分析老年病人心脏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预测谵妄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ICU住院的心脏术后老年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和ICU 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评估谵妄。以病人入住ICU 3 d内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与无谵妄组,比较2组病人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 3.6.2软件建立预测心脏术后老年病人谵妄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法进行模型验证,并分别应用校准曲线和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偏差度和预测效率。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74例病人,其中25例出现谵妄,谵妄发生率为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龄(OR=1.038,95%CI:1.004~1.247)、高查尔森合并症指数评分(OR=1.760,95%CI: 1.154~2.685)、体外循环(OR=5.489,95%CI: 1.501~20.068)及术中低血压(OR=4.630,95%CI: 1.260~17.015)是心脏术后老年病人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内部验证的C-index为0.876(95%CI:0.799~0.952),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稳定性;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谵妄发生风险与实际谵妄发生风险平均绝对误差为0.017;ROC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谵妄风险的AUC为0.871(95%CI:0.819~0.923)。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预测心脏术后谵妄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准确度及临床实用性,对预测谵妄高风险人群、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肌少症病人的临床特征
    赵文雪, 范天舒, 卢妙, 王向明, 查志敏, 郭妍
    2021 (8):  845-84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8.014
    摘要 ( 152 )   PDF(977KB) ( 1001 )  
    目的 探讨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合并肌少症病人的临床特征,分析肌少症对DHF病人躯体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纳入符合条件的住院病人120例,分为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骨骼肌质量指数(SMI)、握力、4 m步行速度,以步速<0.8 m/s定义为躯体活动能力降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躯体活动能力下降的危险因素。 结果 DHF病人中54.17%合并肌少症。和非肌少症组对比,肌少症组的BMI、TG、SMI、握力、4 m步行速度明显降低,年龄偏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脑梗死、SMI是躯体活动能力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肌少症是老年DHF病人常见的合并症,年龄、脑梗死、SMI均会影响病人躯体活动能力,从而影响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钙化性心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血清miR-222、白细胞介素-6、脑钠肽水平分析
    周华兰, 林森, 李霞, 徐培敬, 胡有东
    2021 (8):  849-85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8.015
    摘要 ( 154 )   PDF(958KB) ( 1129 )  
    目的 探讨钙化性心瓣膜病(calcified valvular heart disease,CVH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H)病人微小RNA-222(miR-222)、IL-6、hs-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CVHD病人158例,分为单纯CVHD组(n=86)及CVHD合并PH组(n=72),另选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miR-222、IL-6、NT-proBNP、hs-CRP的水平差异,并分析miR-222与IL-6、NT-proBNP、hs-CRP的相关性。 结果 CVHD病人血清miR-222、IL-6、NT-proBNP、hs-CRP的水平明显升高,尤其是合并PH的CVHD病人升高更明显(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所有CVHD病人IL-6、NT-proBNP、hs-CRP水平与miR-222水平呈正相关(r=0.507、0.390、0.509,均P<0.01)。 结论 血清miR-222及IL-6等介导的炎性反应参与了CVHD及其合并PH的进展及预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CS评分联合D-二聚体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生存率的预测价值
    赵呈进, 郭毅, 秦宣峰, 廖煜君
    2021 (8):  855-85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8.017
    摘要 ( 158 )   PDF(1031KB) ( 11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9例老年肺隔离症临床分析
    赵俊, 孙腾, 解卫平, 黄文
    2021 (8):  857-85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8.018
    摘要 ( 157 )   PDF(1275KB) ( 10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观认知功能下降的老年病人的认知及睡眠特征
    孙奕, 黄丹青, 田琦, 王变荣, 郑慧芬
    2021 (8):  860-86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8.019
    摘要 ( 148 )   PDF(929KB) ( 9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讲座与综述
    正念练习应用于老年人认知功能干预的研究进展
    高弈宁, 张少伟, 李霞
    2021 (8):  866-87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8.021
    摘要 ( 159 )   PDF(958KB) ( 13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衰弱的研究进展
    高璐, 秦明照
    2021 (8):  871-874.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8.022
    摘要 ( 162 )   PDF(959KB) ( 11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脊液和血液中S100B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
    李芳玲, 张魏嘉, 熊晶
    2021 (8):  875-87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8.023
    摘要 ( 170 )   PDF(963KB) ( 9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清β2微球蛋白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袁凯晴, 姜晓艳
    2021 (8):  879-88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8.024
    摘要 ( 147 )   PDF(966KB) ( 9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园地
    基于interRAI衰弱老年人多学科团队管理的效果研究
    薄琳, 赖小星, 朱宏伟, 谢海雁, 霍晓鹏
    2021 (8):  883-88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8.025
    摘要 ( 152 )   PDF(969KB) ( 1641 )  
    目的 探讨基于interRAI的多学科团队管理对老年衰弱病人的改善效果。 方法 便利抽样,选择北京协和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老年衰弱病人6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照护,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学科团队管理。比较2组病人入院时、干预24周时的Tilburg衰弱量表评分、步速、握力、下肢肌力、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 结果 干预24周后,干预组TFI衰弱评分明显降低,步速、握力、股四头肌肌力、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明显较干预前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基于interRAI的多学科团队管理能有效改善衰弱老年人的衰弱状态、躯体功能和营养状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精准护理模式干预对老年尿毒症病人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影响
    彭君, 严莹
    2021 (8):  887-89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8.026
    摘要 ( 167 )   PDF(969KB) ( 1037 )  
    目的 探讨精准护理模式干预对老年尿毒症病人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尿毒症病人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31例。观察组给予精准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后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PTH)、钙、磷、肌酐(SCr)、尿素氮(BUN)、碱性磷酸酶(AKP)水平及焦虑抑郁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其生活质量。 结果 护理干预后,2组PTH、P、SCr、BUN和AKP水平均明显降低,钙水平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焦虑、抑郁发生率显著减少,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且精神状态、社会功能、健康状况和总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准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老年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人的并发症,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改善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