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1-03-22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论坛
    外泌体与COPD
    卢文静, 卢丽琨, 汪宇
    2021 (3):  219-22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3.002
    摘要 ( 187 )   PDF(1125KB) ( 9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泌体与心力衰竭
    王玉卿, 杨光照
    2021 (3):  222-22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3.003
    摘要 ( 198 )   PDF(1124KB) ( 17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泌体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于馨蕊, 王莹
    2021 (3):  226-22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3.004
    摘要 ( 204 )   PDF(1119KB) ( 14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泌体在肌少症中的研究进展
    罗彬, 崔檬, 冯婷婷, 王佳贺
    2021 (3):  230-23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3.005
    摘要 ( 248 )   PDF(1021KB) ( 12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泌体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赵晓雪, 王丽杰, 刘宇翔
    2021 (3):  233-23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3.006
    摘要 ( 173 )   PDF(1138KB) ( 10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糖类抗原19-9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周绍娟, 鲁翔
    2021 (3):  237-24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3.007
    摘要 ( 181 )   PDF(1035KB) ( 1552 )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T2DM病人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3~10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536例老年T2DM病人,检测其CA19-9及糖脂代谢相关指标水平,并记录病人使用的降糖药物和微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不同CA19-9水平病人的临床特征。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评价CA19-9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T2DM病人CA19-9水平升高的发生率为7.5%。CA19-9<37 U/mL组和CA19-9≥37 U/mL组间LDL-C、HbA1c、血钙、餐后2 h C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使用双胍类药物的病人的CA19-9水平低于使用非双胍类药物的病人(P<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A19-9与年龄、TC、TG、CRP、HbA1c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白蛋白及餐后2 h C肽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是CA19-9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使用二甲双胍的老年T2DM病人可能具有较低水平的CA19-9。老年T2DM病人的CA19-9水平与血糖控制效果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预测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术后预后不良的价值
    张中华, 黄清, 刘春梅, 史宝柱
    2021 (3):  241-24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3.008
    摘要 ( 182 )   PDF(1122KB) ( 1158 )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 FAR)对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血管内治疗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作用。方法 纳入自2015年5月至2018年11月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接受血管内治疗的老年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以及预后情况,比较转归良好组与转归不良组基线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管内治疗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使用ROC曲线分析FAR水平对血管内治疗后90 d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转归不良组的年龄(P=0.001)、卒中史(P=0.003)、基线NIHSS评分(P=0.001)、ASITN/SIR侧支循环分级 0~2级比例(P=0.019)、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构成比(P=0.037)、FPG水平(P=0.001)、FAR水平(P=0.001)均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Hcy水平(P=0.034)显著低于转归良好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年龄、卒中史、基线NIHSS评分、侧支循环分级 0~2级比例、sICH、FPG水平、Hcy水平等混杂因素后显示,FAR是血管内治疗术后90 d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048,95%CI:8.938~44.733,P=0.001)。FAR预测血管内治疗术后90 d转归不良的AUC为0.711,最佳截断值为0.0868,此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72%和77.88%。结论 FAR增高可用于预测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血管内治疗术后90 d转归不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剂量替格瑞洛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王宁宁, 张凤梅, 徐新禹, 任国成, 吴迪, 宋爽
    2021 (3):  246-24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3.009
    摘要 ( 157 )   PDF(1121KB) ( 1877 )  
    目的 比较低剂量替格瑞洛(180 mg负荷量,续贯60 mg每日2次口服)与标准剂量替格瑞洛(180 mg负荷量,续贯90 mg每日2次口服)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抗PLT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研究共入选196例成功接受PCI治疗的老年AMI病人,随机分为低剂量替格瑞洛组和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组,详细记录病人住院期间及随访1年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与出血事件。结果 低剂量替格瑞洛组住院期间及随访至1年MACCE发生率与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2组小出血(8.4% 比18.6%, P=0.061)和大出血发生率(1.1% 比 2.9%,P=0.6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替格瑞洛组随访1年小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组(16.8% 比36.9%,P=0.002),大出血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 比 3.9%,P=0.37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剂量替格瑞洛组1年无MACCE生存率与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3)。结论 AMI病人PCI术后接受小剂量替格瑞洛较常规剂量相比,不增加MACCE事件发生率,同时可降低小出血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区老年人衰弱与骨质疏松的关系研究
    奚婧, 朱星波
    2021 (3):  250-25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3.010
    摘要 ( 178 )   PDF(1027KB) ( 1041 )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衰弱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分别采用蒂尔堡衰弱指标量表(TFI)以及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指数对社区老年人进行衰弱及骨质疏松调查。收集所有对象的一般资料并进行体能测试,采用多因素分析老年人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 衰弱病人骨质疏松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衰弱病人(21.4%比4.8%,P<0.01)。不同骨质疏松风险分层组病人衰弱发生率、衰弱得分以及体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OSTA指数与衰弱总分、身体功能维度以及心理维度得分存在显著相关性(r=-0.297?ⅹ?0.320及-0.11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症数、饮茶、锻炼以及合并骨质疏松是衰弱的影响因素。结论 衰弱与骨质疏松存在相关性,骨质疏松是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病人持续性心房颤动危险因素研究
    史云桃, 王涟, 谢骏
    2021 (3):  254-25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3.011
    摘要 ( 179 )   PDF(1005KB) ( 1024 )  
    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病人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2017年1~12月住院治疗的HFrEF合并房颤病人78例,根据病人房颤类型分为阵发性房颤组16例以及持续性房颤组62例。比较2组病人一般情况的差异,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HFrEF合并持续性房颤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阵发性房颤组比较,持续性房颤组的左心房内径(LAD)、血尿酸水平、合并T2DM比例增高,BMI、合并心脏瓣膜病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D是心力衰竭病人持续性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56,95%CI:1.071~1.473)。ROC 曲线显示,LAD 最佳截断点为49.5 mm,敏感性为51.6%,特异性为41.5%,AUC为0.871。结论 HFrEF病人持续性房颤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LAD可能是HFrEF病人持续性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补充维生素D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RAAS及IL-18的影响
    邵伟华, 吕彩霞, 姚丽霞, 李芳, 王素星, 李绍冰, 高丽霞
    2021 (3):  257-26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3.012
    摘要 ( 167 )   PDF(1028KB) ( 971 )  
    目的 观察补充维生素D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及炎症因子的影响,为高龄CHF病人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我院老年病科的老年(≥80岁)CHF合并维生素D缺乏病人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根据心衰指南用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骨化三醇(0.25 μg,2次/d),连续治疗24周。治疗前后测定2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卧位醛固酮(ALD)、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IL-18、CRP、TNF-α以及LVEF等指标并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25(OH)D3、LVEF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PRA、AngⅡ、ALD、IL-18、CRP、TNF-α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补充维生素D能够改善老年CHF病人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维生素D抑制RAAS活性、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运动毯对轻中度认知损害老年人认知及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
    王晶, 房圆, 张少伟, 仇琦, 吴莉莉, 杨阳, 刘翔, 李霞
    2021 (3):  261-264.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3.013
    摘要 ( 152 )   PDF(1031KB) ( 1117 )  
    目的 探讨智能运动毯对轻中度认知损害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及运动平衡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日常照护的基础上进行12次智能运动毯训练,对照组仅接受日常照护。在基线、4周后进行MoCA、数字广度测验-顺背(DST-F)、数字广度测验-倒背(DST-B)、数字广度测验-顺背+倒背(DST-F+B)、Berg平衡量表(BBS)、5次坐立试验(FTSST)、起立-行走计时试验(TUGT)评估。结果 基线时,2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认知评估与运动评估分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干预组MoCA、DST-F、DST-B、DST-F+B、BBS得分显著高于基线(P<0.05或P<0.01),TUGT、FTSST时间显著短于基线(P<0.01)。干预组MoCA、DST-F、DST-B、DST-F+B、BBS增加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UGT、FTSST减少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 智能运动毯可改善轻中度认知功能损害老年人的认知与运动功能,可以在老年人群中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中老年人群睡眠特征与高血压关联的横断面研究
    董佳怡, 王加程, 何秋惠, 边塞, 韩红芳, 朱克清, 任蒋磊, 汪瑾, 魏来, 陆慧, 周明, 苏益民, 沈冲
    2021 (3):  265-26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3.014
    摘要 ( 181 )   PDF(1048KB) ( 1204 )  
    目的 通过横断面研究,探讨农村中老年人群睡眠特征与高血压的关联。方法 招募丰县12个村资料完整的429例居民进行人口学特征、疾病史和生活行为习惯、睡眠特征等调查,并进行身高、体质量、血压等体格检查。结果 总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47.6%(204/429),其中43.8%(149/340)睡眠质量较差,18.1%(76/421)睡眠时间不足6 h。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差、主观睡眠质量中等、主观睡眠质量差、入睡时间评分高(3分)、睡眠时间不足6 h者高血压患病风险均增高(P<0.05),OR值分别为1.735、1.761、2.495、2.061、1.980。亚组分析显示,上述关联在女性、>65岁、超重人群中也被发现。此外,超重人群中,睡眠效率<75%者高血压患病风险较睡眠效率≥85%者增加(OR=2.287)。结论 应重视老年人群睡眠质量对高血压及高血压病人管理的影响,并结合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量状态开展个体化干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种呼吸喹诺酮类抗菌药序贯给药治疗老年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对比研究
    许红飞, 刘艳春, 王春鲜
    2021 (3):  270-27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3.015
    摘要 ( 155 )   PDF(1030KB) ( 1106 )  
    目的 比较2种呼吸喹诺酮类抗菌药(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序贯给药治疗老年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老年重症AECOPD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其中观察组采取莫西沙星序贯给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序贯给药治疗。比较2组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肺功能参数与血气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55/60)]与对照组[73.33%(44/60)]相比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病原菌清除率为81.58%(31/38),与对照组[60.00%(21/35)]相比,显著增高(P<0.05)。2组治疗后FEV1、FVC及FEV1/FVC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PaCO2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8.33% 比 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老年重症AECOPD,相对于左氧氟沙星序贯给药治疗能进一步改善病人的肺功能,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情况,病原菌清除率更高,整体疗效更为确切,且两者安全性相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动训练联合居家运动在老年肺康复病人中的应用
    于春妮, 魏军, 樊晓军, 龚玉蕾
    2021 (3):  274-27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3.016
    摘要 ( 166 )   PDF(1020KB) ( 912 )  
    目的 探讨运动训练联合居家运动在老年肺康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进行肺康复锻炼的60例老年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模式,观察组采用运动训练方案联合居家运动,2组均完成4周干预。比较2组肺功能及血气指标、mMRC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D)、SGRQ评分及BODE指数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肺功能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mMRC评分低于对照组,6MWD远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SGRQ评分及BODE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动训练方案联合居家运动在老年肺康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病人的肺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能力及运动耐力,减轻不适症状,降低复发率的同时减轻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在老年健康体检人群慢性肾脏病筛查中的应用
    孙治平, 武晓春, 戴瑛, 周蓉
    2021 (3):  278-28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3.017
    摘要 ( 207 )   PDF(1030KB) ( 1411 )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在老年健康体检人群慢性肾脏病(CKD)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ACR检查的1029名老年健康体检人员,以ACR检测结果分为2组:ACR≥30 mg/g为ACR+组,ACR<30 mg/g为ACR-组,比较2组一般临床特征和实验室参数,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CR+的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健康体检者中ACR+检出率为21.67%,ACR+者BMI、FPG、SBP、血UA、TG显著高于ACR-者;研究对象大部分位于CKD3期及之前,ACR+与CKD分期呈正相关(χ2=10.183,P=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761,95%CI:1.406~2.205)、BMI(OR=1.479,95%CI:1.237~1.767)、高血压(OR=1.228,95%CI:1.228~1.872)、FPG(OR=1.913,95%CI 1.544~2.371)与ACR+有关。结论 高血糖、高血压、高BMI为老年人蛋白尿独立危险因素,此类人群在健康体检中选择ACR检测,有利于CKD的早期发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帕金森病与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和炎性因子相关性研究
    李剑兰, 余璇, 胡青婷, 左丹丹
    2021 (3):  282-28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3.018
    摘要 ( 158 )   PDF(1043KB) ( 1303 )  
    目的 探讨老年PD与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和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16S rDNA 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D病人和对照组人群粪样普拉梭菌(F.prausnitzii)、直肠真杆菌(E.rectale)、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乳酸菌(Lactobacillis)水平;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测2组人群粪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水平;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和IL-10水平,比较2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D病人肠道E.rectaleF.prausnitziiLactobacillis、丙酸、丁酸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PD病人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总得分与肠道E.rectaleF.prausnitzii、丙酸、丁酸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血清TNF-α和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老年PD病人肠道产短链脂肪酸细菌水平降低,短链脂肪酸可能通过诱导体内炎症,加剧PD发生发展,但其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丙泊酚不同输注方式对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的影响
    姚杰, 刘斐, 左慕妍, 陈艳林, 徐晓晴, 王丽, 滕金亮, 李福龙
    2021 (3):  286-28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3.019
    摘要 ( 181 )   PDF(1033KB) ( 1159 )  
    目的 比较丙泊酚不同输注方式对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病人60例为研究对象,将病人随机分为闭环靶控输注组(A组)和经验组(B组),每组30例。比较2组病人围术期情况,包括麻醉和手术时间、液体出入量,麻醉药物的总用量以及躁动、恶心呕吐和术中知晓等不良反应情况;比较2组病人术后疼痛、认知功能评分及术后谵妄发生率。结果 A组围术期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的总用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术后2、6 h的谵妄评定法(CAM)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术后谵妄发生率为17.2%,B组术后谵妄发生率为3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78)。结论 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可减少老年病人全身麻醉药物的用量,并显著减少病人术后早期谵妄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脏干预治疗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心室重构的影响
    王红银, 王海云, 徐彩云
    2021 (3):  290-29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3.020
    摘要 ( 151 )   PDF(1023KB) ( 1023 )  
    目的 探讨心脏干预治疗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88例作为对象,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给予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脏干预治疗,治疗4周后对病人效果进行评估,比较2组心功能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心室重构及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4周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BNP、细胞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IL-6及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总体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脏干预治疗能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功能水平,改善心室重构,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及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奈哌齐联合银杏叶片治疗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
    吴桓宇, 张丽娟, 张雪莲, 史璐行
    2021 (3):  294-29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3.021
    摘要 ( 201 )   PDF(1049KB) ( 1110 )  
    目的 观察多奈哌齐联合银杏叶片治疗中重度AD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中重度AD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9例采用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49例采用多奈哌齐+银杏叶片治疗。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MMSE评分、活动能力量表(BI)及精神状态(NPI)的变化。比较病人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病人MMSE及BI评分均明显上升,NPI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奈哌齐联合银杏叶片治疗中重度AD的疗效及安全性均较为可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食管癌病人微创手术中不同胸腔内吻合方法的比较
    祝冒善, 倪斌, 张婷婷, 时小庆
    2021 (3):  297-30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3.022
    摘要 ( 160 )   PDF(1030KB) ( 921 )  
    目的 比较老年食管癌病人经右胸微创、腹正中切口食管癌根治术中分别采用倒穿刺法和常规法进行胸腔内吻合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劣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42例60岁以上经右胸微创、腹正中两切口食管癌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胸部吻合方法的不同将42例病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1例。A组采用倒穿刺法完成吻合,B组采用常规法完成吻合。比较2组手术吻合时间、吻合部位、术中出血量、术后吻合口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等资料。结果 A组病人中共17例顺利完成手术,4例病人因各种原因中转手术;B组病人均顺利完成。2组病人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2组吻合时间、吻合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倒穿刺法操作相对简单,但操作稳定性差,常规法操作相对复杂,但吻合成功率高,2种方法均可用于食管癌微创手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前应用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丁桂兵, 吴岩峰, 陈亮, 吴晋, 张鹏
    2021 (3):  301-30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3.023
    摘要 ( 185 )   PDF(1042KB) ( 871 )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在应用阿替普酶(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前预先使用依达拉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纳入2014~2018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卒中登记系统中接受rt-PA静脉溶栓及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共135例。依据应用rt-PA静脉溶栓和依达拉奉的前后顺序,将病人分为依达拉奉前治疗组(67例)和依达拉奉后治疗组(对照组,68例)。分析2组病人在rt-PA静脉溶栓24 h、7 d后NIHSS评分,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溶栓后颅内出血和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以及7 d、90 d死亡率等。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治疗后90 d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2组24 h及7 d 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7±8.55)分比(11.88±8.30)分;(5.08±5.35)分比(8.60±7.91)分]。2组90 d良好预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73% 比27.94%) 。溶栓后,依达拉奉前治疗组脑出血发生率(9.1% 比18.3%,P<0.01)、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2.0%比8.7%,P<0.01)明显低于依达拉奉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7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比4.9%),依达拉奉前治疗组90 d死亡率明显低于依达拉奉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比12.5%,P=0.04)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依达拉奉前治疗为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OR=0.28,95%CI:0.14~0.58)。结论 在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中,rt-PA静脉溶栓前使用依达拉奉对90 d后神经功能改善效果优于溶栓后使用,同时可明显降低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croRNA 499在老年心衰病人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
    程璐, 关玉华, 时学昆, 周志强, 姜少燕
    2021 (3):  306-30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3.024
    摘要 ( 153 )   PDF(969KB) ( 8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的临床疗效
    王铁男, 王建川, 秦松, 刘吉斌, 王宗璞
    2021 (3):  308-31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3.025
    摘要 ( 183 )   PDF(984KB) ( 10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产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对行TURP术老年病人硬膜外置管成功率的影响
    倪欢欢, 何勇, 杨玉玲, 胡益民
    2021 (3):  311-31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3.026
    摘要 ( 171 )   PDF(968KB) ( 12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讲座与综述
    国际居民评估工具的概述及其在老年人群中的应用
    汤龙, 姚黎清
    2021 (3):  313-31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3.027
    摘要 ( 187 )   PDF(1017KB) ( 11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园地
    序贯式精准化非人工气道管理在老年颅后窝神经病变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陈华玉, 许勤, 李菊花, 王彬彬, 丁敏, 李冲
    2021 (3):  318-32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3.028
    摘要 ( 130 )   PDF(1011KB) ( 1026 )  
    目的 探讨序贯式精准化非人工气道管理在老年颅后窝神经病变开颅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开颅术后意识障碍进行常规气道管理的病人7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9年1~12月开颅术后意识障碍采用序贯式精准化气道管理的病人67例作为研究组,比较2组病人吸痰并发症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气管插管率和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研究组病人吸痰并发症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和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的气管插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序贯式精准化非人工气道管理有助于减少神经外科意识障碍病人的吸痰并发症,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气道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ICC相关性血栓评估表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许建芬, 秦怡, 葛兆霞, 殷贵兰
    2021 (3):  321-32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1.03.029
    摘要 ( 335 )   PDF(967KB) ( 10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