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ZUO K, LIU X Q, WANG P, et al. Metagenomic data-mining reveals enrichment of trimethylamine-N-oxide synthesis in gut microbiome in atrial fibrillation patients[J]. BMC Genomics, 2020, 21(1):526. [2] 梁程钰, 陈兆基, 张婧晨, 等. 肠道菌群与血管性认知损害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1, 29(4):434-438. [3] 乐江漫, 李天园, 谭美玉, 等. 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与妊娠糖尿病的相关性[J]. 检验医学, 2021, 36(8):795-799. [4] 朱媛婷, 唐路, 邱雪婷, 等. 氧化三甲胺:肠道微生物, 内皮功能障碍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联系[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20, 36(10):879-881. [5] 熊艳华, 曾文平, 方娟, 等.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氧化三甲胺及其前体水平改变与相关因素的研究[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1, 40(2):225-226. [6] 王玉珍, 洪小卫, 尹涛, 等. 肠道菌群多样性改变在NAFLD诱发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作用[J].心脏杂志, 2019, 31(4):379-382, 387. [7] 陈俊华, 张淳, 张存新. 心力衰竭患者不同时期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J]. 广东医学, 2020, 41(19):2005-2010. [8] 杨文领, 何莲, 李育梅, 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氧化三甲胺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J].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1, 37(2):121-129. [9] 袁晓宇, 潘闵, 杨鹏, 等. 血浆氧化三甲胺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及预后的评估价值[J]. 山东医药, 2019, 59(4):10-13. [10] 熊筱伟, 郭彩霞, 徐晓薇, 等. 血浆氧化三甲胺及其前体物质浓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1):99-102. [11] 娄焕堃, 赵玲, 王怡练, 等. 血清氧化三甲胺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 2021, 18(11):70-72, 77. [12] 温仁辉, 柯世业, 石光耀, 等. 内质网应激在氧化三甲胺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中的作用[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20, 36(2):193-199. [13] 匡萃芳, 秦嫚嫚, 魏华, 等. 氧化三甲胺增强炎症因子及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21, 33(1):10-15. [14] 杨波, 魏绪磐, 蔡小玲, 等. 氧化三甲胺促进人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炎性反应[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8, 38(12):1743-1748. [15] 董素娟, 汪凛, 杨广龙.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0, 43(5):462-466. [16] 袁晓宇, 潘闵, 杨鹏, 等. 血浆氧化三甲胺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及预后的评估价值[J]. 山东医药, 2019, 59(4):10-13. [17] 郭莎莎, 陈昊昱, 李焱, 等. 基于"心脾相关"理论探讨肠道微生态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44(3):267-271. [18] 靳步, 纪方方, 左安俊, 等. 氧化三甲胺通过促进成年小鼠心肌细胞T小管重构加重心力衰竭[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20, 36(6):1034-1041. [19] 张瑗, 杨翔, 吴宁, 等. 血清氧化三甲胺水平与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相关性分析[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7, 38(9):807-809, 814. [20] 曹文斋, 殷明刚, 叶秋棠, 等. 心房纤颤患者血浆TMAO、BNP及心房内径变化的意义[J]. 疑难病杂志, 2019, 18(6):541-544. [21] 吕青, 高建国, 郭修娟, 等. 腐败希瓦氏菌对氧化三甲胺的代谢特性研究[J]. 分析测试学报, 2012, 31(1):132-135. [22] 王波, 陈翔, 史承勇. 益生菌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清TMAO水平的影响及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9, 31(5):556-559, 563. [23] 魏瑶, 钟其顶, 王道兵, 等. 橄榄油中甘油二酯异构体测定方法研究与应用初探[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 45(10):205-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