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2-01-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论坛
    氧化三甲胺在老年常见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王佳贺
    2022 (1):  1-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1.001
    摘要 ( 150 )   PDF(1039KB) ( 12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氧化三甲胺在糖尿病中的研究进展
    苑莉莉, 何峥
    2022 (1):  2-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1.002
    摘要 ( 167 )   PDF(1095KB) ( 12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肥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病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的影响
    胡玉洁, 袁伟锋, 李好华, 伍伟玲
    2022 (1):  19-2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1.006
    摘要 ( 150 )   PDF(978KB) ( 1327 )  
    目的 探讨肥胖对进行无创机械通气的稳定期COPD病人疗效的影响。 方法 纳入80例满足COPD全球倡议(GOLD)D组标准的病人,根据BMI分为对照组与肥胖组,每组40例。2组病人均按GOLD关于D组COPD的诊疗建议进行药物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每天至少6~8 h。观察时间为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病人的动脉血气指标及CRP、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浓度,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D),记录3个月内急性加重次数等,并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组病人治疗后PaO2显著增高,PaCO2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动脉血气结果优于肥胖组(P<0.01),对照组CRP浓度在治疗后显著下降(P<0.01),但肥胖组CRP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病人FeNO水平低于肥胖组(P<0.01)。肥胖组治疗后CAT评分与6MWD均有改善,但仍以对照组较佳。随访期间,2组病人急性加重次数与住院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无创通气治疗能有效缓解COPD病人的症状,更有效提高肥胖病人的活动耐量,但对于肥胖病人,活动耐量仍低于非肥胖者,与其气道炎症状态高于非肥胖者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清β2-微球蛋白联合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张美妮, 李敏, 薛佳婧, 杨谦, 王涛
    2022 (1):  23-2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1.007
    摘要 ( 170 )   PDF(987KB) ( 1165 )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IS病人,于入院后次日检测空腹血清β2-MG、 Lp-PLA2、LDL-C、HDL-C等指标,常规治疗3 个月后行MoCA量表评估,并根据评分将病人分为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组(MoCA<26分)和认知正常组(PSNCI组)(MoCA≥26分),比较2组临床资料特征,分析 PSCI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β2-MG、Lp-PLA2及联合检测对PSCI的预测价值及诊断阈值。结果 共入组了符合标准的AIS病人102例,治疗3个月时PSCI的发生率为53.9%(55/102)。PSCI组病人的年龄、高血压比例、教育年限及血清β2-MG、Lp-PLA2水平均高于PSNCI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β2-MG、Lp-PLA2水平升高是PSCI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β2-MG、Lp-PLA2及联合检测预测PSCI的AUC分别为0.654、0.790、0.872,敏感度分别为80.0%、78.2%、87.3%,特异度分别为66.0%、74.5%、80.8%。结论 AIS病人血清β2-MG、Lp-PLA2水平较高时,卒中后3个月更易发生认知障碍,这两个指标可作为PSCI的预测因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运动剂量干预对衰弱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
    赖小星, 武曌, 刘彩云, 薄琳, 朱宏伟, 霍晓鹏
    2022 (1):  27-3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1.008
    摘要 ( 157 )   PDF(1023KB) ( 1248 )  
    目的 探讨不同运动剂量干预对衰弱老年人肌力、体适能及睡眠状况的效果。 方法 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衰弱老年人88 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小量中强度组、小量大强度组和大量大强度组,每组22例。对照组无任何针对性身体训练干预,3个干预组按设计方案进行相应的运动量和强度的下肢抗阻运动。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2 周后评估老年人的下肢肌力、体适能及睡眠状况。 结果 对照组干预前后下肢肌力、体适能及睡眠状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量中强度组、小量大强度组和大量大强度组干预前后各指标均有改善(P<0.05或P<0.01)。小量大强度组和大量大强度组的下肢肌力、6 min步行距离、30 s坐站次数、总睡眠时间均明显优于小量中强度组(P<0.01)。 结论 抗阻运动可以有效改善衰弱老年人的肌力、体适能和睡眠状况,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都有利于衰弱老年人肌力、体适能、睡眠指标的改善,但是强度是影响上述健康指标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肌少症合并认知障碍对老年病人出院后不良预后的影响
    张栌尹, 莫永珍, 欧阳晓俊, 王洁, 沈晓星, 朱海琼, 王小蓉, 陈娴
    2022 (1):  31-3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1.009
    摘要 ( 164 )   PDF(1087KB) ( 1155 )  
    目的 对老年科出院的病人进行6个月随访,探讨肌少症合并认知障碍与死亡、跌倒、再入院、生活质量下降和自理能力减退等不良预后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纳入的116例研究对象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根据诊断结果把研究对象分为4组:无肌少症(SP)、无认知障碍(CI)组(n=48);仅有SP组(n=19);仅有CI组(n=28);SP合并CI组(n=21)。对4组间一般资料及结局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住院老年病人SP的检出率为34.38%;CI的检出率为42.24%;SP合并CI的检出率为18.10%。SP合并CI组研究对象年龄更大,CRP水平更高,躯体活动能力得分、营养得分、生活质量得分、自理能力得分更差(P<0.05)。随访6个月后,SP合并CI组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得分的改变显著大于无SP、无CI组和仅有SP组(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SP合并CI是影响老年病人出院后6个月内再入院的独立风险因素(HR=4.27,95%CI:1.01~18.02,P=0.048)。 结论 对于从老年科出院6个月内的病人,SP合并CI可以预测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并增加再入院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磁共振PWI联合DWI在老年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王娟, 朱止平, 李振玉, 孙长录, 牛永超, 闫瑞芳
    2022 (1):  37-4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1.010
    摘要 ( 166 )   PDF(1546KB) ( 982 )  
    目的 探讨灌注加权成像(PW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56例发病时间1~72 h(其中20例为超急性期脑梗死,发病时间<6 h;36例为急性期脑梗死,发病时间7~72 h)的老年脑梗死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人均进行PWI和DWI检查,主要观察指标:患侧脑组织DWI异常区域范围及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比较PWI、DWI检查所得脑部MR图像的参数差异和异常区域范围差异。 结果 所有病人PWI表现为MTT和TTP延长。超急性期病人CBF降低18例(90.00%),正常2例(10.00%);CBV降低10例(50.00%),正常5例(25.00%),升高5例(25.00%)。急性期病人CBF降低36例(100.00%);CBV降低26例(72.22%),正常5例(13.89%),升高5例(13.89%)。超急性期病人信号异常区域DWI均小于PWI。急性期病人DWI信号异常区域低于PWI 21例,与PWI相等10例,大于PWI 5例。 结论 DWI可显示脑梗死的坏死区域,PWI可显示脑梗死的坏死区域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两者联合运用可明确脑梗死及缺血半暗带范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励-协夫曼言语训练法在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价值
    张林梅, 王兆霞, 彭蕾, 陈鹏
    2022 (1):  41-44.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1.011
    摘要 ( 151 )   PDF(969KB) ( 1436 )  
    目的 探讨励-协夫曼言语训练法(Lee Silverman Voice Treatment,LSVT)对老年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病人嗓音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124例老年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言语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LSVT,持续干预12周。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后的吞咽功能、嗓音质量以及ADL评分。 结果 干预后2组病人吞咽功能、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oice Handicap Index,VHI)评分、主观听感知评估(GRBAS)嗓音量表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LVST可显著提高老年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病人的言语功能和嗓音质量,改善病人的吞咽功能和AD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人衰弱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余月彩, 李洁
    2022 (1):  45-4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1.012
    摘要 ( 149 )   PDF(985KB) ( 1195 )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衰弱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6~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体检的457例≥65岁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衰弱筛查量表(FRAIL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测量受试者的cIMT,检测血清生化指标。根据FRAIL评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衰弱组(FRAIL评分≥3分)和非衰弱组(FRAIL评分<3分)。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ROC曲线探讨老年人衰弱与cIMT的关系。 结果 老年人衰弱发生率为29.76%。2组老年人年龄、BMI、SBP、查尔森并发症指数(CCI)评分、cIMT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CCI评分、cIMT和eGFR与老年人FRAIL评分独立相关(P<0.05)。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IMT预测老年人衰弱的AUC(0.812)明显大于年龄(0.667)、CCI评分(0.724)和eGFR(0.6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cIMT截点为1.089 mm时,其预测老年人衰弱的灵敏度为69.12%,特异度为87.85%。 结论 老年人衰弱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并与年龄、CCI评分、cIMT和eGFR密切相关,cIMT可帮助早期识别老年衰弱高危人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脾多肽注射液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及机制
    蒙冲, 陈永倖, 谢甜
    2022 (1):  49-5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1.013
    摘要 ( 169 )   PDF(978KB) ( 991 )  
    目的 探讨脾多肽注射液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病人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SCAP病人,运用随机数表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脾多肽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指标、APACHE Ⅱ评分、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7%,44/46)较对照组(80.4%,37/46)显著提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血清CRP、IL-6、IL-8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外周血CD3+、CD4+水平及CD4+/CD8+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脾多肽注射液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老年SCAP的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有效抑制全身炎症反应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来实现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肺康复中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研究
    王国玉, 石文达, 王璐, 王浩宇
    2022 (1):  53-5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1.014
    摘要 ( 158 )   PDF(979KB) ( 1414 )  
    目的 探讨高流量湿化氧疗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血气指标、肺部功能,近期、远期疗效的影响。 方法 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老年病科收治的8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作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病人给予高流量湿化氧疗,对照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2组病人干预后3 d的血气指标、肺功能、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6个月后6分钟步行距离(6MWD)及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Borg评分与BODE指数结果。 结果 治疗3 d后,观察组病人PaO2、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2.85%)高于对照组(57.50%),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6MWD、mMR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CAT评分、Borg评分及BODE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高流量湿化氧疗可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改善疾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住院病人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与衰弱的相关性研究
    黄宝丰, 陈文博, 蒋科威, 姜昕
    2022 (1):  57-6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1.015
    摘要 ( 159 )   PDF(976KB) ( 1025 )  
    目的 探讨老年住院病人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与衰弱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老年医学科年龄≥65岁的住院病人195例,进行衰弱表型评估和老年综合评估,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F-1、IGFBP-3水平,分析其与衰弱的相关性。 结果 与无衰弱、衰弱前期病人相比,衰弱病人血清IGF-1、IGFBP-3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GF-1(OR=0.943,95%CI:0.894~0.994,P<0.05)、IGFBP-3(OR=0.397,95%CI:0.259~0.607,P<0.001)水平与衰弱显著相关。 结论 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老年住院病人衰弱显著相关,可能成为老年人衰弱的预测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期个体化序贯营养支持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病人预后的影响
    王鹏, 王双, 李伟, 夏佳佳, 向勤
    2022 (1):  61-64.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1.016
    摘要 ( 140 )   PDF(978KB) ( 1167 )  
    目的 探讨早期个体化序贯营养支持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病人炎症反应、免疫功能、肺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老年AECOPD病人112例,根据随机数表分为序贯营养支持组(试验组,n=56)和常规营养支持组(对照组,n=56)。检测并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营养状况、肺功能、炎症指标、免疫指标和住院时间。 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病人营养状况指标BMI、营养评分(NRS2002)及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肺功能指标FEV1/FVC、 FEV1% pred,炎症指标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hs-CRP、TNF-α、IL-6,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淋巴细胞总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试验组病人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老年AECOPD病人早期开展个体化序贯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疾病预后,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suPAR、MSTN水平与心功能和预后的关系
    安素, 蒋芸璐, 王华英, 黄国鹏, 陶黎
    2022 (1):  65-6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1.017
    摘要 ( 150 )   PDF(1083KB) ( 1018 )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水平及其与心功能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科收治的CHF病人12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我院体检健康志愿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血清suPAR、MSTN水平。出院后随访1年,根据CHF病人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预后不良组(n=32)及预后良好组(n=88)。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suPAR、MSTN对CHF病人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观察组血清suPAR、MSTN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人血清suPAR、MSTN、氨基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LVE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血清suPAR、MSTN与NT-proBNP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均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suPAR、MSTN、NT-proBNP、LVEF水平与预后良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示,血清suPAR、MSTN及两项联合检测预测病人不良预后的灵敏度分别为0.785、0.754、0.908,特异度分别为0.743、0.716、0.779,AUC分别为0.867、0.815、0.912。 结论 老年CHF病人血清suPAR、MSTN水平明显升高,其与病人的心功能分级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suPAR、MSTN对老年CHF病人的预后判断有较高临床价值,可作为病情的监测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吸入氧浓度对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老年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王娟, 曹小飞, 祁涛
    2022 (1):  69-7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1.018
    摘要 ( 134 )   PDF(979KB) ( 1345 )  
    目的 探讨30%吸入氧浓度(FiO2)与80%FiO2对择期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病人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Ⅰ~Ⅱ级,年龄65~80岁,预计手术时间>1 h。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30% FiO2组(L组)和80% FiO2组(H组)。记录并比较2组病人术后7 d PPCs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同时记录术中液体入量、出血量、镇痛药物的使用量、手术及麻醉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住院天数等。 结果 2组病人PPCs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组严重程度≥2级的比例低于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中30%和80%的FiO2对择期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老年病人的PPCs的发生率没有影响,但术中30 %的FiO2可降低PPCs的严重程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营养状态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IGF-1及IL-17的表达及其影响因素
    李伟, 赵翠, 王国玉, 蒋海森
    2022 (1):  73-7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1.019
    摘要 ( 158 )   PDF(976KB) ( 1062 )  
    目的 研究不同营养状态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IL-17的表达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0例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岁以上的老年CHF病人,根据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NA)评分将病人分为有营养不良风险及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组(MNA<24分)和营养正常组(MNA≥24分)。测量病人身高和体质量并计算病人BMI,测量臂围(AMC)、小腿围(C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测定病人血清中总蛋白(TP)、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TC、TG和Hb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IGF-1、IL-17与病人状态的关系。 结果 营养正常组IGF-1水平显著高于营养不良组,IL-17水平显著低于营养不良组(P<0.05);营养正常组BMI、AMC、CC和TSF水平及TP、TRF、PA、TC、TG和Hb水平均显著高于营养不良组(P<0.05);病人BMI、AMC、CC、TSF、TP、PA、Hb与IGF-1水平呈正相关,与IL-17水平呈负相关,是IGF-1和IL-17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在老年CHF病人中,IGF-1和IL-17水平与营养状态关系密切,营养不良影响老年CHF病人预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清TBIL、Hcy、hs-CRP、UA水平与老年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形成间的关系
    张倩, 袁静, 徐小英, 范家伟, 吴发国
    2022 (1):  77-8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1.020
    摘要 ( 191 )   PDF(976KB) ( 1230 )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红素(TBIL)、Hcy、hs-CRP、UA与老年CHD病人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形成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98例CHD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不稳定组(n=54)与稳定组(n=144)。对比2组基线资料信息及血清学指标水平,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老年CHD病人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结果 2组性别、年龄、BMI、心率(HR)、SBP、DBP、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及血清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组血清TBIL水平显著低于稳定组(P<0.05),血清Hcy、hs-CRP、UA水平显著高于稳定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BIL、Hcy、hs-CRP、UA均能用于老年CHD病人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形成的预测,AUC分别为0.956、0.647、0.870、0.842(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TBIL≤7.985 μmol/L、Hcy≥12.725 μmol/L、hs-CRP≥3.895 mg/L、UA≥340.645 μmol/L为老年CHD病人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 老年CHD病人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形成与血清TBIL、Hcy、hs-CRP、UA水平关系密切,TBIL≤7.985 μmol/L、Hcy≥12.725 μmol/L、hs-CRP≥3.895 mg/L、UA≥340.645 μmol/L是预测病人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形成的最佳截断值,值得临床医师关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增龄对不同性别社区老年人人体成分的影响研究
    杨颖, 张云云, 陆守荣, 郁洁, 徐侨, 王卓, 张炳山, 洪侃
    2022 (1):  81-84.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1.021
    摘要 ( 172 )   PDF(979KB) ( 987 )  
    目的 了解社区老人随年龄增长人体成分的变化特点,为老化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选取2020年10~12月无锡市某社区60岁及以上老人1017名,按年龄分为60~69岁组(n=214)、70~79岁组(n=633)、≥80岁组(n=170),利用生物电阻抗法检测人体成分,比较3组人体成分的差异。 结果 老年人随年龄增长,脂肪含量、BMI、腰围、腰臀比、体脂百分比无显著变化(P均>0.05)。老年女性随年龄增长肌肉总量、骨质含量、肢体各区域肌肉及骨质含量减少(P均<0.01),而在老年男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老年男性肌肉总量、骨质含量、肢体各区域肌肉及骨质含量高于同一年龄段的女性(P<0.001),脂肪含量低于同一年龄段的女性(P均<0.05)。 结论 增龄引起老年人肌肉及骨质含量的减少具有性别差异,在老年女性中多见,而增龄对脂肪含量的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早期肺癌病人呼吸衰竭早期预警评分表的构建与应用
    曹春艳, 崔更力, 李艳, 徐志新
    2022 (1):  85-8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1.022
    摘要 ( 180 )   PDF(975KB) ( 1037 )  
    目的 探究老年早期肺癌病人呼吸衰竭早期预警评分表的构建与应用。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对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26例老年早期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是否出现呼吸衰竭分为呼吸衰竭组(n=40)和对照组(n=86),并对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呼吸衰竭早期预警评分表。 结果 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75岁、城市居住、吸烟>400支/年、最大通气量(MVV)<60%、残气容积/肺总量比值(RV/TLC)>50%、FEV1<1.5 L、通气储量百分比(VR)<85%为老年早期肺癌病人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建立包括年龄、居住地、吸烟、MVV、RV/TLC、FEV1、VR等因素的预警评分表。将构建的早期预警评分表工具应用到既往534例样本中进行验证,将样本按照得分四分位数间距分为4组,各危险组的实际呼吸衰竭率和预测呼吸衰竭率的比值为0.52~0.93,且随风险等级增加而增加。 结论 老年早期肺癌病人呼吸衰竭的发生率较高,早期预警评分表能够预测呼吸衰竭的发生,可作为老年早期肺癌病人呼吸衰竭风险的筛查工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高血压病人衰弱的影响因素分析
    刘坤杰, 孙艳红, 姜利, 刘允珍, 金明磊, 李玲, 孟彦华
    2022 (1):  89-9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1.023
    摘要 ( 157 )   PDF(968KB) ( 9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讲座与综述
    巨噬细胞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李铭麟, 崔檬, 王佳贺
    2022 (1):  95-9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1.025
    摘要 ( 135 )   PDF(985KB) ( 16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园地
    冠心病管理APP对老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自我管理与生活质量的效果
    袁雨涵, 高春红, 汤一帆, 胡晓琳, 杜文洁, 张雨露
    2022 (1):  100-10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1.026
    摘要 ( 163 )   PDF(969KB) ( 1408 )  
    目的 研究冠心病管理APP在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冠心病PCI术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双盲法分成2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给予冠心病管理APP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并于出院前1 d、干预后6个月通过手机微信发布问卷星问卷进行调查,比较2组疾病自我管理的效果。 结果 干预前2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Morisky问卷8条目版本(MMAS 8-item version, MMAS-8)评分、简明36项健康问卷(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SF-36)评分、情绪状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冠心病管理APP在老年冠心病PCI术后病人中应用效果明显,能提升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增强病人依从性,改善生存质量与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卵巢癌转移至十二指肠病例报告1例及文献复习
    黄斌, 胡静, 李丽, 陈天鸣, 吴浦嫄, 吴玲祥, 任伟, 牛丰南, 徐新运, 汪强虎, 王立峰, 刘宝瑞, 钱晓萍
    2022 (1):  104-10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1.027
    摘要 ( 212 )   PDF(1538KB) ( 11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眼囊袋收缩综合征合并Wegener肉芽肿病1例
    汪权志, 黄新潮
    2022 (1):  107-10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2.01.028
    摘要 ( 154 )   PDF(954KB) ( 11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