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2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2-06-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论坛
    前言——重视老年患者心肺复苏
    周苏明
    2012 (3):  177. 
    摘要 ( 179 )   PDF(959KB) ( 1371 )  

    心跳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情况,其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资料显示,全球院外心跳骤停在所有年龄总计的发生率为每年每10万人口中829例,成人组为213例。院外心跳骤停意图复苏的病例在各地区的分布为(每年每10万人口):亚洲55例,欧洲86例,北美洲94例,澳大利亚113例。医院内心跳骤停的发生率资料有限,2003年文献报道,美国心脏病学的调查显示,207家参与研究的医院共发生心跳骤停14 720例,平均每年每张病床发生成人心跳骤停0174例。2011年美国GWTG-R研究表明,2003~2007年,平均每年发生心跳骤停约20万例。在心跳骤停的病例中老年人群占有相当比例,瑞典的一个全国性调查显示,1992~2005年14年间经急诊救护系统抢救的院外心跳骤停患者共38 646例,各年度患者的中位数年龄均在71~72岁,提示老年患者是心跳骤停发病人群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内尚无这方面的报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人群心肺复苏的预后及相关因素
    周苏明
    2012 (3):  178. 
    摘要 ( 193 )   PDF(887KB) ( 2130 )  

    每年全球有超过百万人发生心跳骤停,尽管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技术日益普及,也成功地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但CPR的总体预后仍然较差,在急诊室行CPR患者的存活出院率约为15%~20%,而在院外行CPR患者的存活出院率<5%。对老年人来说,CPR后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人群,且影响预后的因素较多,现讨论如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患者心肺复苏后的器官功能支持
    黄英姿, 邱海波
    2012 (3):  179. 
    摘要 ( 204 )   PDF(1012KB) ( 2271 )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患者逐渐增多,心跳呼吸骤停的发生率居高不下,而复苏成功率仍然很低,加之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和器官功能生理性或病理性减退,老年患者对缺血缺氧、休克的耐受性明显降低。近年来,如何提高老年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和改善心肺复苏后器官功能备受关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人心脏性猝死的防治
    许迪, 许健
    2012 (3):  182. 
    摘要 ( 184 )   PDF(991KB) ( 1790 )  

    1966年Kuller等提出了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的初步概念, 1997 年Braunwald提出并进一步完善了SCD的定义。SCD大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而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SCD的发生日益增多。因此,及早识别发生老年人SCD的高危患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减少猝死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患者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
    梅勇, 张劲松
    2012 (3):  185. 
    摘要 ( 219 )   PDF(930KB) ( 1431 )  

    心搏呼吸骤停是常见的急危重症。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以及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给老年人CPR的成功增加了难度。目前中国正逐渐步入老年化社会,发生心搏呼吸骤停的老年病人将会越来越多,如何提高老年人的CPR的成功率,是每个医务人员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人心肺复苏的伦理问题
    周静
    2012 (3):  188. 
    摘要 ( 173 )   PDF(899KB) ( 1953 )  

    自从20世纪50~60年代,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技术应用于临床,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作为重要的医疗措施,它发挥着“挽救生命、恢复健康、解除病痛、减少伤残”的作用。但是CPR也有其特殊的深厚涵义,它的目标是逆转临床死亡,而这一目标只能在少数人身上得以实现。尽管,医生们仍然每天都在为病人实施着CPR,但CPR在老年人中应用的有效性,以及随之带来的伦理问题争论已久。本文就近年来老年人CPR的伦理问题综述如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c-myc介导的CKS1B转录调控的研究
    孟丽娟, 许家仁, 王峻
    2012 (3):  191. 
    摘要 ( 401 )   PDF(1039KB) ( 1949 )  

    目的以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XG1、XG7为研究对象,探讨原癌基因c-myc介导的CKS1B转录调控机制。方法构建c-myc表达质粒和CKS1B启动子报告质粒,转染多发性骨髓瘤细胞XG1及XG7,应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检测c-myc对CKS1B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再采用RNA干扰技术构建c-myc-shRNA载体,转染XG1及XG7细胞株,Western免疫印迹测定CKS1B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显示,对照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为0046±0052,XG1-CKS1Bpro组为0159±0067,XG1-CKS1Bpro+c-myc组为0656±0086,3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XG7-CKS1Bpro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为0162±0081,XG7-CKS1Bpro+c-myc组为0663±0077,3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XG1、XG7细胞内c-myc均可转录激活CKS1B启动子活性。2组细胞株中,shRNA干扰沉默c-myc基因表达后CKS1B蛋白水平均明显下调。结论c-myc介导了CKS1B基因转录调控,c-myc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与预后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胸腺肽α1对80岁以上老年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及功能的影响
    张兴虎, 钱晓明, 齐玉琴, 万文辉, 赵东宝
    2012 (3):  194. 
    摘要 ( 259 )   PDF(1764KB) ( 1826 )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对≥80岁老年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生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的活力及其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取30例高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胸腺肽α1注射剂16 mg皮下注射,每周2次,疗程为1月,各取治疗前后的外周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获得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2 h后获得单核细胞,以含有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白细胞介素-4的培养基培养1周,观察治疗前后DC的生长、活力、存活时间、对同种T淋巴细胞的刺激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80岁老年人DC培养过程中细胞逐渐死亡,培养至第7天大部分细胞死亡,获得的DC数量较少,其中有8例未能培养出DC;而治疗后培养的DC的活力保持较好,至第7天获得的DC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多,对同种T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也明显增强。结论≥80岁老年人应用胸腺肽α1外周血培养的DC生长活力、T细胞刺激能力明显增强,由此可以推断胸腺肽α1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80岁老年人的免疫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肥胖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
    丁娇, 雍永宏, 马向华, 沈捷
    2012 (3):  197. 
    摘要 ( 395 )   PDF(979KB) ( 1900 )  

    目的探讨肥胖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270例。根据2000年亚太地区肥胖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非肥胖组和肥胖组。使用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升主动脉内径(AOD)、左房内径(LAD)、左室收缩期内径(LVDs)、左室舒张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二尖瓣E峰与A峰比值(E/A)。结果(1)肥胖组体质量、体表面积、舒张压、空腹胰岛素、餐后胰岛素、空腹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三酰甘油高于非肥胖组,非肥胖组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高于肥胖组;(2)肥胖组LAD、IVS、LVPW、左心室质量及E/A比值<1的发生率高于非肥胖组;(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非肥胖组EF与体质量指数呈负相关;肥胖组EF与收缩压呈正相关,与胆固醇、左心室质量(LVM)、空腹胰岛素呈负相关。结论肥胖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左心肥大、左心舒张功能异常,与胰岛素抵抗、高三酰甘油血症并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贝前列腺素钠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彭丽, 王扬天, 李洁, 王坚, 冯晓云, 刘志民
    2012 (3):  200. 
    摘要 ( 256 )   PDF(979KB) ( 1830 )  

    目的观察贝前列腺素钠(BPS)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2型糖尿病组(T2DM组),BPS治疗组(BPS组),T2DM组和BPS组大鼠给予高脂饮食合并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模成功后,BPS组给予06 mg/(kg·d)灌胃,其余饲养条件3组相同,最终纳入实验各组6只。给药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血糖、24 h尿量、肾质量体质量比(KW/BW)、24 h尿蛋白(24 h UAlb),血肌酐(Cr),尿素氮(BUN)以及各组大鼠氧化应激水平及炎症因子指标,包括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给药8周后,T2DM组血糖、尿量、KW/BW、24 h UAlb、Cr、BUN、MDA、IL-6、TNF-α、MPO、hs-CRP水平均较NC组显著升高;体质量、SOD、GSH水平较NC组显著降低(P<001)。BPS组较T2DM组血糖、尿量、KW/BW、24 h UAlb、Cr、IL-6、MDA、TNF-α、MPO、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001),体质量、SOD、GSH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BPS可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减少炎症因子的生成,显著减少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排泄量,改善其肾功能,对T2DM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脓毒症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研究
    玉章锋, 秦海东, 鲍磊, 邓会标, 张铮
    2012 (3):  203. 
    摘要 ( 264 )   PDF(992KB) ( 1792 )  

    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诊断方法,评价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白介素18(IL-18)和肾损伤分子1(KIM-1)在脓毒症休克合并AK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建立盲肠结扎穿孔(CLP)联合静脉注射内毒素诱导脓毒症休克合并AKI动物模型。将实验用新西兰大白兔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造模组(n=35)。2组分别于造模后0、3、6、9、12 h留取血、尿及组织标本。检测各组兔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取兔肾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ELISA法检测各组兔血液NGAL和尿液IL-18、KIM-1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组各时间点病理组织学观察均出现不同程度病变。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组12 h时间点SCr水平明显升高(P<005);BUN各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 h时间点NGAL即明显升高(P<005); KIM-1和IL-18于9 h时间点开始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脓毒症休克合并AKI时肾脏功能受损严重;NGAL和KIM-1可用于脓毒症休克合并AKI的早期诊断和预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巴曲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Fib、PGF1α及NSE动态影响
    祝炜, 陈维杰
    2012 (3):  207. 
    摘要 ( 282 )   PDF(981KB) ( 1643 )  

    目的探讨巴曲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前列腺素1α(PGF1α)和特异性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发病24 h之内颈内动脉系TIA患者,以发作持续时间和次数,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以是否使用巴曲酶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并于发病第1、3、7、14天测血浆Fib、PGF1α和NSE水平,同时比较其疗效。结果TIA发生后即出现NSE水平升高,第3天升高更明显,至第7天起呈下降趋势,至第14天进一步下降。Fib则于第3天降至最低,后逐步回升。巴曲酶治疗组NSE、Fib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水平降低,轻症组NSE低于重症组(P<005)。TIA组PGF1α水平于发病后第3天开始升高,第7、14天继续升高(P<005)。重症组PGF1α水平低于轻症组(均P<005);常规治疗组低于巴曲酶治疗组(均P<005)。巴曲酶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轻症组有效率高于重症组 (P<005)。结论巴曲酶可降低颈内动脉系TIA患者血浆NSE、Fib水平,升高血浆PGF1α 水平,而上述变化能反映病情及愈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因素与预后分析
    宋佳贤, 卞叶萍, 陆叶, 童嘉毅, 马根山
    2012 (3):  210. 
    摘要 ( 222 )   PDF(1005KB) ( 2163 )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传统危险因素与非传统危险因素特点及其与预后关系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ACS患者216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统计分析2组危险因素个数分布特点及其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传统因素包括性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8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 mmol/L、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非传统因素包括三酰甘油(TG)>17 mmol/L 、C反应蛋白(CRP)>2 mg/L、前驱糖尿病[空腹血糖56~70 mmol/L或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6%]、体质量指数(BMI)>25。结果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具有的危险因素个数增多(P<005),其中老年组中LDL-C>18 mmol/L、HDL-C<10 mmol/L、高血压、糖尿病、CRP>2 mg/L、前驱糖尿病的比例较非老年组高(P<005);而吸烟、TG>150 mg/dl、超重的发生率在非老年组较高(P<005);ACS老年患者6月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随着危险因素个数增多逐渐增高。结论老年ACS患者具有的危险因素个数多,且分布特点与非老年人群不同;随着危险因素个数增加,老年患者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相应增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质疏松患者部分骨代谢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
    刘俊恒, 潘继承, 倪黎刚, 史恒川, 李光
    2012 (3):  213. 
    摘要 ( 815 )   PDF(966KB) ( 3698 )  

    目的研究血清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等指标的检测对于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意义。方法对165例中老年患者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同时检测其血清NTx、CTx、骨型碱性磷酸酶(BA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骨钙素(BG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00例体检人员作为对照。 结果骨质疏松患者BGP和IL-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而TNF-α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骨质疏松组血清BAP和PINP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骨量减少组(P<005),NTx及CTx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骨量减少组(P<005);而骨量减少组NTx、CTx明也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血清NTx和CTx可作为骨吸收的特异性指标,对骨质疏松患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羟基多巴诱导的帕金森细胞模型中Hsp60的定位表达研究
    张灵, 冯美江
    2012 (3):  215. 
    摘要 ( 345 )   PDF(1237KB) ( 2109 )  

    目的探讨6羟基多巴(6-OHDA)诱导的帕金森细胞模型中热休克蛋白60(Hsp60)定位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6-OHDA刺激PC12细胞诱导帕金森细胞模型,分别取N、3 h、6 h、12 h、24 h、48 h时间点的细胞总蛋白及培养上清液,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C12细胞中以及培养上清液中Hsp60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观察6-OHDA作用下PC12细胞核的变化以及Hsp60 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C12细胞中Hsp60表达明显降低,而培养上清液中可检测到Hsp60表达信号且表达逐渐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显示,随着6-OHDA作用时间的延长,PC12细胞中的 Hsp60表达减少,与Western Blot结果一致;细胞核呈不均匀的高亮荧光。结论在6-OHDA诱导的帕金森细胞模型中,Hsp60可被释放到胞外,可能与其发挥胞外作用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患者胃肠道间质瘤预后因素分析
    乔静静, 张保国, 陈锦飞
    2012 (3):  218. 
    摘要 ( 282 )   PDF(973KB) ( 1953 )  

    目的探讨老年胃肠道间质瘤(GIST)预后相关的临床及病理因素。方法根据Kaplan-Meier法和Cox 比例风险模型对收集到的44例GIST老年患者的预后与相关临床及病理因素进行回顾性评估分析。结果根据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得知GIST的预后与肿瘤的生长部位、大小、核分裂像,以及GIST的生物学行为分级标准有关。根据多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得知肿瘤的大小、核分裂像、GIST的生物学行为分级标准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老年GIST患者的预后分析帮助制定患者的治疗策略,并有利于消除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王玲, 窦怀宝, 朱琳璐, 苏菁菁, 张涤非, 朱恩泽
    2012 (3):  221. 
    摘要 ( 573 )   PDF(978KB) ( 2160 )  

    目的观察短期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对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新诊断2型糖尿病79例,随机分为2组,1组用胰岛素泵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诺和锐)输注(CSII组)(40例);另外1组用预混胰岛素(诺和锐30)多次皮下注射(39例)即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组)。比较治疗前后血糖、血胰岛素及C肽变化情况及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事件。结果2组均能有效地控制血糖,但CSII组能更快使高血糖状态得以控制,C肽水平较MSII组明显改善(P<005)。CSII组较MSII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胰岛素用量更少,且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减少。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快速而安全地控制血糖、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的优势,是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床旁无痛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在8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黄方, 许德兵, 吴宁, 钱晓明
    2012 (3):  224. 
    摘要 ( 331 )   PDF(973KB) ( 2046 )  

    目的探讨床旁无痛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和(或)空肠造口术(PEJ)在>80岁老年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观察32例行鼻胃管灌食>6月的>80岁老年患者在静脉麻醉下行PEG (其中26例同时行空肠置管术PEJ)的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患者舒适度、口鼻部、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平均置管时间为(1410±326)min,置管成功率为100%,置管后并发造瘘口皮肤轻微感染5例,经换药后痊愈,未发生与置管有关的并发症;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口鼻咽部舒适,口鼻部、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80岁老年患者中应用床边无痛PEG/PEJ便捷、安全、并发症少;增加患者舒适度、依存性,减少口鼻损伤、感染,肺部感染比例明显低于经鼻胃管肠内营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能谱CT成像对晶状体老化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王冬梅, 何健, 杨尚文, 胡安宁, 朱斌, 周正杨
    2012 (3):  227. 
    摘要 ( 185 )   PDF(1085KB) ( 1765 )  

    目的观察青年人和老年人正常晶状体的能谱CT表现,初步探讨能谱CT成像对晶状体老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行能谱CT扫描的头颅图像中的正常晶状体30例,其中青年组(25~50岁)17例,34只晶状体,老年组(70~84岁)13例,26只晶状体,自动重建获得头颅混合能量和单能量图像(40~140 keV),由2位放射科医师评估眼球区域射线硬化伪影情况,选择双侧晶状体为感兴趣区,获取双侧晶状体的CT能谱曲线,在40~110 keV范围内每隔5 keV记录对应单能量下晶状体的CT值,并对2组数值进行比较。结果晶状体单能量CT图像较混合能量CT成像伪影率显著降低(P<001),青年组与老年组晶状体能谱曲线呈现不同形态,老年组晶状体CT值[(7687±230)HU]较青年组[(8133±248)HU]显著降低,各单能量下2组CT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能谱CT成像能够有效去除眶内射线硬化伪影,能够敏感地检测到晶状体老化所致的微小密度改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
    李春霞
    2012 (3):  230. 
    摘要 ( 184 )   PDF(978KB) ( 1932 )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各危险因素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老干科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期间经临床确诊为aSAH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年龄、高血压、动脉瘤是否多发、手术时期、Hunt-Hess分级、APACHEⅡ等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显著相关性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动脉瘤是否多发、手术时期、Hunt-Hess分级、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动脉瘤是否多发、Hunt-Hess分级、APACHEⅡ与aSAH预后呈显著相关。结论aSAH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应根据患者情况具体分析,对于高龄、动脉瘤多发、Hunt-Hess分级高、APACHEⅡ评分低提示预后差,临床治疗给予更多关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曲美他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舒张功能的影响
    王屹, 陆冰, 丁林峰
    2012 (3):  233. 
    摘要 ( 290 )   PDF(965KB) ( 1916 )  

    目的利用观察组织多普勒显像(TDI)技术评价曲美他嗪对不伴有左心室肥厚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舒张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合并舒张功能不全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8例,排除左心室肥厚,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口服曲美他嗪20 mg,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3月。2组治疗前后用TDI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侧壁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波)、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波)并计算e/a比值,测量血流多普勒指标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波)、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波)及E/A比值。结果2组3月后E波、E/A、e波、e/a较治疗前升高(P<005),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曲美他嗪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并不能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电导经皮治疗联合氟比洛芬酯在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急性疼痛中的应用
    何斌, 成伟男, 王云华, 王伯尧
    2012 (3):  235. 
    摘要 ( 151 )   PDF(975KB) ( 1898 )  

    目的探讨超声电导经皮治疗联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在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急性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急性疼痛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超声电导组(A组)、氟比洛芬酯组(B组)以及超声电导联合氟比洛芬酯组(C组)各20例。A组予以超声电导经皮治疗30 min;B组予以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静推50 mg;C组予以超声电导经皮治疗联合氟比洛芬酯,方法同A、B组;均于术后急性疼痛6 h内完成。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疼痛症状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及临床观察。结果3组术后急性疼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按VAS对3组患者进行评分,C组较A、B组改善更加明显(P<001);3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超声电导靶向给药、氟比洛芬酯对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急性疼痛都有效,但是二者联合应用的止痛效果更佳,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吡格列酮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蔡辉, 董晓蕾, 李蓉, 赵凌杰, 袁爱红
    2012 (3):  238. 
    摘要 ( 183 )   PDF(1367KB) ( 1893 )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高脂饮食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设清洁型SD大鼠2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9)、高脂饮食组(n=17),高脂饮食组喂养12周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n=8)和吡格列酮组(n=9),分别给予蒸馏水、蒸馏水(15 ml/100 g)和吡格列酮10 mg/(kg·d)灌胃,1次/d,同时继续高脂饮食,干预4周后,检测各组血脂水平并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高脂饮食喂养1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吡格列酮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显著升高(P<001)。给药干预4周后,吡格列酮组干预后TG、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TG、TC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可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主动脉内膜增厚和平滑肌细胞增殖。结论吡格列酮可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延缓主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改变,提示吡格列酮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部分归于血脂改善效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角蛋白19和人乳腺球蛋白在乳腺癌阴性前哨淋巴结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左思, 杨伟萍, 韦长元, 叶新青
    2012 (3):  242. 
    摘要 ( 208 )   PDF(975KB) ( 1939 )  

    目的研究乳腺癌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前哨淋巴结中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ntin-19,CK19)和人乳腺球蛋白(human mammaglobin,hMAM)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阴性前哨淋巴结中CK19和hMAM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差异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60例乳腺癌阴性前哨淋巴结经免疫组化SP法检测hMAM表达2例,阳性检出率为33%。CK19除了hMAM阳性2例外,另外检出6例,阳性检出率为133%。CK19表达与肿瘤T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况、定位方法、肿瘤位置、病理类型、雌激素受体表达、孕激素受体表达、CerbB-2表达、Ki-67表达和肿瘤分子分型均无相关(P>005);hMAM表达与以上临床病理因素均无相关(P>005)。结论CK19和hMAM均可作为检测乳腺癌阴性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指标,但CK19是检测乳腺癌阴性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敏感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人戊型肝炎临床特征分析
    张毅, 臧国庆, 汤正好, 江红, 奚敏, 余永胜
    2012 (3):  245. 
    摘要 ( 186 )   PDF(979KB) ( 1896 )  

    目的探讨老年人戊型肝炎(HE)的临床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老年HE患者(老年组)和46例非老年HE患者(非老年组)的临床资料,比较老年组与非老年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老年组重型肝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白蛋白(ALB)水平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1),总胆红素(TBIL)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合并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1)。老年组住院时间较非老年组明显延长(P<001)。 结论老年人HE多见,肝功能损害重,病程长,病死率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比剂肾病风险评估对冠脉介入诊疗术后肾功能改变的预测价值
    侯晓平, 缪京莉, 王玉军, 尹巧香, 张婧, 张丹丹
    2012 (3):  248. 
    摘要 ( 227 )   PDF(979KB) ( 2174 )  

    目的探讨对比剂肾病(CIN)风险积分对老年及老年前期冠脉介入诊疗术后CIN的预测价值。方法对48例55~88岁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冠脉介入诊疗术前和术后第1、3、7天测定血清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超声测定左心室功能,应用临床CIN危险因素和CIN风险积分评估。结果7例符合CIN标准(CIN组)。与非CIN组比较,CIN组>75岁者及合并危险因素明显增多,CIN风险积分明显增高,基线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明显偏低(均P<005);CIN风险率预测值与实际病例数相符。患者年龄与基线LVEF、FS负相关,与术后第1天SCr正相关;合并危险因素和风险积分与术后第1、3天的SCr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高龄及伴随的心功能减低在CIN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CIN风险积分更为准确地预测中老年IHD患者冠脉介入诊疗术后CIN的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讲座与综述
    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病理过程的研究进展
    张海燕, 李强
    2012 (3):  251. 
    摘要 ( 1000 )   PDF(894KB) ( 4159 )  

    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展为心力衰竭(心衰)的过程中,左心室大小、形态、组织结构、功能状态发生了进行性变化,即梗死后心室重构(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LVRM),其贯穿于整个病程的始终,是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基础,与AMI早期的心脏破裂、室壁瘤形成等并发症有关,是影响AMI近、晚期预后的主要原因,其发生机制是目前研究热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眼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探讨
    尹婕, 田农, 黄振平
    2012 (3):  253. 
    摘要 ( 296 )   PDF(898KB) ( 2013 )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的发生率及严重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研究证实≥85岁的老年人群HZ发生率甚至>50%,且有1%的概率再次发生HZ[1]。尤其值得关注的是,HZ最常发生且最难治疗的并发症是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在≥60岁患者中发生率为366%,在≥70岁患者中发病率为475%[2]。PHN疼痛顽固,治疗困难,容易引发老年患者发生充血性心衰、心肌梗死、严重抑郁症等并发疾病,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社会负担。眼部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ophthalmicus, HZO)是指在三叉神经支配区域的眼部分支的HZ感染,近年来有逐渐增多趋势。HZO即使及时治疗,仍易有眼部的损害及视力的丢失;且与其他部位的疱疹相比,更易发生PHN[3]。因此需要在临床上全面认识老年患者发生HZO的临床特点,重视并发症的预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与临床
    利奈唑胺致超高龄患者血小板减少4例
    尹冬华, 周辰, 潘晓东, 赵慧娟
    2012 (3):  257. 
    摘要 ( 198 )   PDF(940KB) ( 1811 )  

    利奈唑胺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2000年在美国首先上市,我国于2007年9月应用于临床[1-2]。我科的住院患者绝大部分年龄>90岁, 2009年应用利奈唑胺以来,4例出现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白质疏松伴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老年患者颈内动脉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数分析
    陈敏, 潘庆敏, 严洁, 张小乔, 屈红, 陈艳红
    2012 (3):  258. 
    摘要 ( 178 )   PDF(877KB) ( 1780 )  

    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由加拿大神经病学专家Hachinski等在1987年提出的一个影像学诊断术语,用以描述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区脑白质的斑片状或斑点状改变。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Hachinski和Bowler在1993年提出[1],是指由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引起的从轻度认知损害到痴呆的一类认知损害综合征,认知损害包括各种类型、各种水平的认知功能下降。LA是脑损害的早期标志[2],也是老年性血管性痴呆的早期信号。为了探讨LA患者的认知水平与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关系,对81例病人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袁正, 张苏闽, 杨旭
    2012 (3):  260. 
    摘要 ( 189 )   PDF(861KB) ( 2086 )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是临床上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亦是老年急腹症的常见原因,其中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尤其老年患者,起病隐匿,对疼痛等不敏感,多伴发其他多种慢性疾病,临床诊治较为困难。2008年6月至2011年4月,笔者对28例左半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及保守治疗
    常红星, 朱兵, 吴军, 高维涛, 朱和玉
    2012 (3):  261. 
    摘要 ( 179 )   PDF(876KB) ( 21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