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39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5-09-20 上一期   
    专题论坛
    老年人深静脉血栓治疗进展
    王美娟, 姜学忠, 王屹
    2025 (9):  865-87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9.001
    摘要 ( 306 )   PDF(1181KB) ( 44 )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探讨了老年DVT的流行病学特征、高危因素及诊断流程,阐述了抗凝治疗、溶栓治疗、腔内治疗和压力治疗等不同治疗方法的适用情况、药物选择及注意事项。最后,本文提出在治疗过程中需综合考虑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合并疾病及药物相互作用,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人深静脉血栓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张一丹, 杨建, 刘姣, 李霞, 龚黎, 姚静
    2025 (9):  871-87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9.002
    摘要 ( 18 )   PDF(1164KB) ( 31 )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群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早期诊断难度较大且容易引发致命的肺栓塞(PE)。近年来,影像诊断技术已从传统的侵入性静脉造影逐渐向更安全、更便捷的超声检查、CT静脉造影(CTV)以及MRI等无创方式转变。超声因其快速、经济且可床旁操作,成为初步筛查DVT的重要手段;CTV则适用于深部复杂病例并可实现DVT与PE的一站式评估;MRI则因其卓越的软组织对比度,在深部静脉病变的诊断和血栓特征评估中具有明显优势。此外,分子影像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探索不断取得进展,未来有望广泛应用于老年人群DVT的临床诊疗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卵巢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
    王冬梅, 王俊
    2025 (9):  876-87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9.003
    摘要 ( 16 )   PDF(1093KB) ( 27 )  
    卵巢静脉血栓发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是一个尚未被充分认识的疾病。早期发现和治疗卵巢静脉血栓可减少血栓扩展到下腔静脉和肾静脉,减少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本文对卵巢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断、管理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对卵巢静脉血栓的认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人深静脉血栓的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杜海雯, 张一丹, 李霞, 刘姣, 魏淑萍
    2025 (9):  879-88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9.004
    摘要 ( 21 )   PDF(1136KB) ( 26 )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作为一种常见且具有潜在威胁的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尤为显著。DVT的危险因素复杂多样,包括与年龄相关的血管条件和凝血功能的变化,以及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和恶性肿瘤等,均显著增加DVT发生的可能性。另外,老年人群由于机体老化,活动能力降低,若合并脑卒中、神经认知功能障碍、骨折等,长期坐位或卧床缺乏运动,使得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或瘀滞,易形成DVT。本文回顾总结老年病人发生DVT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危险因素,以期帮助临床制定更为适宜的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保护老年人群的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针刺对去卵巢大鼠罗伊氏乳杆菌丰度及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张楚穹, 欧阳钢, 姜劲峰
    2025 (9):  883-88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9.005
    摘要 ( 15 )   PDF(1169KB) ( 28 )  
    目的 观察电针干预下去卵巢模型大鼠肠道罗伊氏乳杆菌丰度的变化,从罗伊氏乳杆菌参与调节骨骼健康的角度,探讨针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机制。 方法 选取30只3月龄雌性SD清洁级大鼠,随机分为5组,其中6只为空白组,6只为假手术组,18只行双侧卵巢摘除术后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定植组和电针组。定植组喂养抗生素2周后,在无菌水中加入罗伊氏乳杆菌,每周喂食3次。电针组取穴:(1)关元、三阴交(双);(2)肾俞(双)、后三里(双),两组穴位交替进行,每次电针刺激20 min,每日1次,每周连续干预5 d,共12周。空白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仅常规饲养,不作特殊处理。12周后处死大鼠,应用骨密度仪统一测定右侧胫骨、股骨骨密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骨匀浆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大鼠粪便中肠道菌群结构变化。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定植组、电针组的胫骨、股骨骨密度显著升高(P<0.05),TNF-α、IL-6、RANKL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罗伊氏乳杆菌的丰度显著富集(P<0.05)。 结论 电针干预可以提高去卵巢模型大鼠的骨密度,下调血清TNF-α、IL-6表达水平及RANKL蛋白表达水平,调节肠道的罗伊氏乳杆菌丰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nillin蛋白在老年胰腺癌病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胰腺癌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
    钱静, 严晓娣, 沈超艳, 姚宁华, 石宇, 卞银珠
    2025 (9):  888-89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9.006
    摘要 ( 12 )   PDF(2748KB) ( 29 )  
    目的 探讨Anillin蛋白(ANLN)在老年胰腺癌病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ANLN通过调节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对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 收集86例老年胰腺癌病人组织标本,分析ANLN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胰腺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细胞(HPDE6-C7、HS-766 T、PANC-1、SW1990和BxPC-3)中ANLN、Akt、mTOR mRNA的表达水平。选取 SW1990 细胞进行分组,分别为:空白组、阴性干扰组(NC siRNA 组)、ANLN 干扰组(ANLN siRNA 组)、Akt 活化组(SC79 组)、ANLN 干扰及 Akt 活化组(ANLN siRNA+SC79 组)。采用克隆形成实验、CCK-8 法、划痕实验和 Transwell 实验分别检测各组 SW1990 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SW1990细胞凋亡情况;采用qPCR检测各组SW1990细胞中ANLN、Akt、mTOR mRNA 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SW1990细胞中的ANLN、Akt、p-Akt、mTOR、p-mTOR、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PI3K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ANLN阳性表达与肿瘤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无显著相关性(P>0.05)。胰腺癌组织及细胞中ANLN、Akt、mTOR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空白组及NC siRNA组相比,ANLN siRNA组的细胞集落形成数量、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显著降低;ANLN、Akt、mTOR mRNA表达及ANLN、p-Akt/Akt、p-PI3K/PI3K、p-mTOR/mTOR蛋白的表达亦显著降低;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均<0.05)。与ANLN siRNA组相比,ANLN siRNA+SC79组的细胞集落形成数量、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显著增加;ANLN、Akt、mTOR mRNA表达及ANLN、p-Akt/Akt、p-PI3K/PI3K、p-mTOR/mTOR蛋白表达亦显著增加;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均<0.05)。 结论 ANLN在老年胰腺癌病人组织中高表达。干扰ANLN可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可能与影响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晶体预扩容和胶体预扩容对老年病人无痛肠镜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章雨雯, 陈立建
    2025 (9):  894-89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9.007
    摘要 ( 22 )   PDF(1091KB) ( 27 )  
    目的 观察晶体预扩容和胶体预扩容对老年病人无痛肠镜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21年12月至2023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80例老年病人,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晶体组(n=40)和胶体组(n=40)。晶体组术前30 min予乳酸钠林格液2 mL/kg静脉滴注,胶体组术前30 min予羟乙基淀粉氯化钠2 mL/kg静脉滴注,2组均根据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ΔIVC)动态评估容量状态,确定后续补液量,直至ΔIVC≤30%。比较2组病人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头晕、恶心、口渴的发生率,以及术前和术后清醒时的MoCA评分。 结果 2组病人补液前后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 min,2组病人的MAP、HR均较麻醉前显著下降(P<0.05),且晶体组MAP较胶体组下降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时,2组病人的MAP和HR均较麻醉后1 min显著提高(P<0.05),且2组病人的MAP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晶体组的HR仍低于麻醉前(P<0.05)。2组病人术后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头晕及恶心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体组术后口渴、低血压发生率低于晶体组,MoCA评分高于晶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较于晶体预扩容,无痛肠镜前胶体预扩容对老年病人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作用更显著,减少术后口渴的发生率,且对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健康老年人基于失语症语料任务的会话特征
    朱承媛, 路悦, 郏文亭, 黄悦, 林枫, 张丽霞
    2025 (9):  899-90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9.008
    摘要 ( 12 )   PDF(1237KB) ( 24 )  
    目的 本文探讨了健康老年人基于失语症语料库图片任务的会话特征,旨在为老年人的言语功能评估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参照国际失语库测试的标准流程,共采集24例健康老年人在不同语料任务类型中的多媒体话语材料,然后利用计算机化语言分析(CLAN)软件进行转录、编码和校验,结合核心词分析法、数据饱和法等进行分析,得出健康老年人在不同话语类型中的汉语核心词汇列表、词汇多样性、词类分布等数据。 结果 健康老年人在图片叙述中使用的词汇多样性高于故事描述,且在图片描述及故事叙述中均以动词和名词的使用居多。 结论 健康老年人基于失语症语料任务中的会话特征为老年人的言语功能评估及治疗提供坚实的基线,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评估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LR、PLR和SIRI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6个月内预后轨迹相关性的前瞻性研究
    王亚男, 王姣姣, 郭道遐
    2025 (9):  904-90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9.009
    摘要 ( 16 )   PDF(1540KB) ( 31 )  
    目的 探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6个月内预后轨迹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纳入苏州市两家三甲医院20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分别于入院后14 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基于多时点mRS评分,采用潜在类别增长模型(LCGM)识别预后轨迹类别。将NLR、PLR、SIRI各指标按四分位数分组,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单个炎症指标与预后轨迹的关联性,并利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炎症指标与预后轨迹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根据各指标中位数将病人分为高值组和低值组,按高炎症指标数量(0个、1个、2个、3个)构建综合炎症指标,分析其与预后轨迹的关联性。 结果 LCGM识别出的最佳卒中预后轨迹类别包括3种不同结局。多变量调整后,高水平的NLR、PLR、SIRI均显著增加病人不良预后发展趋势的风险(P<0.05)。与0个高炎症指标组相比,3个高炎症指标组显著增加病人不良预后发展趋势的风险。 结论 NLR、PLR、SIRI水平升高及高炎症指标数量增加均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不良预后发展趋势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疼痛管理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黄涌, 王锋锋, 石伯生, 黄丽, 王志飞
    2025 (9):  910-914.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9.010
    摘要 ( 29 )   PDF(1074KB) ( 24 )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疼痛管理及胃肠功能恢复的综合疗效。 方法 在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选取南通市中医院接收的90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5,接受常规术后镇痛)和观察组(n=45,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经皮穴位电刺激)。比较2组间手术相关指征(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进食时间),术后1、2、3 d的恶心和呕吐评分,胃肠道激素[胃动素 (MOT)、胃泌素 (G-17)、胆囊收缩素 (CCK)]水平以及术后1、2、3 d VAS评分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3 d恶心呕吐评分量表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3 d血清MOT、G-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CK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病人术后1、2、3 d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显著改善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的胃肠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健康生态学视角下中国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吕文君, 康静, 莫非
    2025 (9):  915-91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9.011
    摘要 ( 23 )   PDF(1073KB) ( 30 )  
    目的 探索我国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能力(ADL)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老年人健康促进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使用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纳入有效样本6283例,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虐待量表、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BADL)、社会支持和社会网络量表(SSRS)、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MMSE、社会参与量表进行分析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ADL的影响因素。 结果 老年人失能者471例(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慢性病情况、自评健康状况、吸烟、独居、年收入、认知能力、身体虐待是老年人ADL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我国老年人ADL水平较好,高龄、独居、较低水平的年收入、多病、吸烟、认知能力衰退、较差的自评健康状况、身体虐待经历对老年人ADL有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文版老年人风险识别量表的修订及在急诊病人中的信效度验证
    闫振龙, 黄萍, 陈蒙, 陶俊杰, 王玉川, 陈丽莉, 范雅, 李泽华, 周小恬
    2025 (9):  920-92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9.012
    摘要 ( 23 )   PDF(1057KB) ( 28 )  
    目的 修订中文版老年人风险识别量表(Identification of Seniors At Risk, ISAR)并验证其在急诊病人中应用的信效度。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40例急诊老年病人进行问卷调查,验证中文版ISAR的信效度。 结果 中文版ISAR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和量表水平的平均内容效度指数分别为0.89~1.00和0.984。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2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48.447%,各条目因子载荷为0.530~0.733。中文版ISAR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611;Guttman折半信度为0.546;Kappa系数为0.793。 结论 中文版ISAR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用于急诊科老年病人的风险识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7例老年肺放线菌感染病人临床特征分析
    张宁, 高秀, 康琳, 刘晓红
    2025 (9):  924-92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9.013
    摘要 ( 11 )   PDF(1067KB) ( 25 )  
    目的 总结老年人肺放线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4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17例老年肺放线菌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本研究中男9例,女8例,确诊中位年龄为67岁。中位年龄校正查尔森共病指数(aCCI)4分,13例存在全身危险因素(糖尿病、免疫抑制等),4例有局部危险因素(牙周疾病等)。16例出现临床症状,包括咳嗽(12例)、发热(10例)、咳痰(8例)及咯血(5例)。实验室检查:5例WBC升高(>9.5×109/L),8例hs-CRP>8 mg/L,9例红细胞沉降率(ESR)>20 mm/h。胸部CT表现以团块/结节影(7例)和空洞影(4例)为主。病原学确诊途径:合格痰培养(7例)、支气管镜标本培养(7例)、组织活检(2例)及胸腔积液培养(1例)。治疗方面,12例接受静脉滴注抗生素(10例使用青霉素类),8例口服青霉素类药物,12例联合应用≥2种抗生素。中位随访5.6年,15例治愈,2例死亡。 结论 老年肺放线菌感染病人多伴基础疾病,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影像学特征以团块/空洞病变为主。支气管镜及痰标本培养阳性率较高,青霉素类药物联合治疗预后良好。建议临床对存在危险因素的老年呼吸道感染病人进行放线菌病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择性椎体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观察
    莫军, 张思平, 张焕文, 李建江, 丹尼尔·阿不力米提, 黄异飞
    2025 (9):  929-93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9.014
    摘要 ( 26 )   PDF(1052KB) ( 25 )  
    目的 探讨选择性椎体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诊断为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病人78例。术前常规行X线、CT、MRI检查,根据病人手术意愿分为2组:A组接受选择性椎体成形术, B组接受常规经皮椎体成形术。收集2组一般资料、骨折椎体总数、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记录术前、术中、末次随访VAS评分及末次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随访6个月观察再骨折发生情况。 结果 2组年龄、性别、BMI、术前VAS评分、术后ODI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选择性椎体成型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疗效与常规术式基本一致,但手术时间更短,出血更少,术中并发症更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脑小血管病脑白质高信号对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价值
    姚贺玲, 王余, 李宛凇, 骆泓洁, 吕晓磊, 王欣, 冯丽娜
    2025 (9):  933-93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9.015
    摘要 ( 15 )   PDF(1065KB) ( 25 )  
    目的 探讨老年脑小血管病(CSVD)脑白质高信号内微结构损伤和血流灌注的影像定量指标对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唐山市工人医院104例老年CSVD脑白质高信号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分为OAB组74例,非OAB组30例,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获得脑室周围脑白质高信号(PVWMH)、深部脑白质高信号(DWMH)的各向异性分数(FA)和脑血流量(CBF),并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对OAB组与非OAB组进行组间数据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对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描述,采用ROC曲线分析探讨WMH各项指标对OAB的预测价值。 结果 2组间年龄、糖尿病比例、BMI、PVWMH-FA、DWMH-FA、Fazek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VWMH-FA与OABSS具有显著相关性(r=-0.538,P<0.001)。PVWMH-FA预测OAB的AUC为0.806。 结论 老年CSVD脑室旁脑白质高信号内微结构损伤定量指标FA值对OAB早期诊断、病情评估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尔茨海默病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王淼慧, 樊旭航, 陈思瑶, 杨晓娟
    2025 (9):  937-94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9.016
    摘要 ( 14 )   PDF(1065KB) ( 28 )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加速,AD和骨质疏松症(OP)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二者对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及健康寿命造成了重大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AD与OP之间的相关性,探索其共有的风险,包括炎症反应、维生素D缺乏、激素失衡以及遗传因素等方面。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两者常相伴发生,且在疾病进展过程中相互影响。本文就其共同生理病理、流行病学、相互影响的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深入了解AD与OP的关联,有望为早期诊断、预防及综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从而改善病人预后,减轻家庭与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糖尿病病人认知衰弱的血液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闫璐, 段宇
    2025 (9):  942-94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9.017
    摘要 ( 16 )   PDF(1061KB) ( 22 )  
    认知衰弱作为糖尿病的新型并发症,是指同时存在躯体衰弱和认知功能障碍,并排除AD及各种类型的痴呆,其对老年糖尿病病人的生存质量和预期寿命产生显著影响。与传统量表工具相比,血液生物标志物能够更早、更客观地识别出认知衰弱的高危人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老年糖尿病病人认知衰弱的血液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旨在为早期诊断、干预和治疗提供新的见解和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疫衰老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姚远, 杨勇
    2025 (9):  947-95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9.018
    摘要 ( 16 )   PDF(1066KB) ( 23 )  
    免疫衰老是伴随机体衰老发生的免疫功能退化现象,以胸腺萎缩、T细胞多样性降低及慢性炎症为标志。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免疫衰老通过重塑肿瘤微环境、促进免疫抑制细胞增殖和削弱效应T细胞抗肿瘤能力,加速疾病进展。从分子层面来看,端粒缩短、表观遗传变化与代谢异常驱动这一过程,并影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免疫衰老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老年NSCLC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机制,揭示其对肿瘤免疫的深远影响,为优化治疗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综合评估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
    张伊融, 吴方
    2025 (9):  952-95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9.019
    摘要 ( 13 )   PDF(1059KB) ( 25 )  
    老年综合评估(CGA)是一种多学科、多维度评估老年人健康的工具,作为老年医学的核心评估技术之一,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领域。然而,其针对老年COPD人群的应用效果相比其他人群而言较少被关注。本文主要对目前国内外针对老年COPD病人的CGA临床研究的评估内容、干预方法和干预效果进行汇总和综述,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对于老年COPD病人,尽早应用CGA,根据多样化、个体化的评估结果采取有效干预手段,可最大限度地控制其症状、改善功能水平和生活质量。针对不同病人评估的不同侧重点及其干预重点和效果进行更加详细的记录和分析可能是未来COPD病人CGA临床研究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血管疾病的铁死亡机制
    陈亚鹏, 胡佳伟, 孔祥权, 张俊杰
    2025 (9):  957-96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9.020
    摘要 ( 11 )   PDF(1085KB) ( 24 )  
    铁死亡在过去10年中已成为研究热点,其与自噬、坏死等不同,具有铁累积和脂毒性的代谢特征。研究表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作为铁死亡的关键蛋白,参与了心肌炎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展。然而,铁死亡在各种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文介绍了铁死亡的机制,并探讨了铁死亡在心脏微环境各种细胞中的作用及其对众多心血管疾病的意义。最后,本文提出,针对铁死亡相关病理机制的靶向治疗可能为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希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与可穿戴设备在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周丹, 魏可欣, 邓姝, 何锐
    2025 (9):  963-96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9.021
    摘要 ( 13 )   PDF(1060KB) ( 25 )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静脉血栓栓塞(VTE)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其防治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老年特异性风险因素的复杂性、传统评估工具的局限性等。本文系统综述了人工智能(AI)与可穿戴设备在老年VTE防治中的研究进展,在预测与预防方面,AI模型通过整合多源数据显著提升风险识别精度,AUC值达到0.88。智能鞋垫、毫米波雷达及柔性电子皮肤贴片等可穿戴设备,通过监测步态变异、下肢微动频率及温度梯度等生理指标,实现了对VTE的早期预警,并支持个性化干预措施的制定。在诊断与评估方面,手持床旁超声(POCUS)与可穿戴超声系统结合AI,提升了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基于电子健康记录(EHR)的决策支持工具和智能设备实时监测生理参数,优化了风险评估与健康管理策略。在治疗方面,AI技术可指导个体化抗凝策略的制定及下腔静脉滤器的循证决策,以及可穿戴设备的动态监测结合行为干预措施,均有效降低了VTE的发生率。尽管AI与可穿戴设备在老年VTE防治中潜力巨大,但数据隐私保护、老年群体技术接受度不同及医疗资源不均仍是主要的推广障碍,未来需构建整合多源数据的智能健康管理平台,强化隐私保护机制,优化设备的适老化设计,并通过多中心临床验证推动技术的转化和应用,以实现更高效、安全的老年VTE智能防治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排尿训练对老年高危前列腺增生病人螺旋热膨胀支架置入术后排尿功能的影响
    王洁, 郭妍, 蔡崔春, 王久林, 张世革, 邹慧, 殷平
    2025 (9):  968-97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9.022
    摘要 ( 11 )   PDF(1072KB) ( 25 )  
    目的 探讨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排尿训练在促进前列腺支架置入术后病人排尿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方法 本研究采用历史对照临床试验设计,以2021年1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于泌尿外科行螺旋热膨胀支架植入术的老年高危前列腺增生病人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n=24)与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排尿训练,观察组采用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排尿训练,比较2组病人住院时间及术后排尿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术后,观察组病人首次排尿时间[1.0(0.9,2.0)d比2.0(1.1,3.0)d, P=0.016]、膀胱造瘘管封管时间[5.5(3.8,8.3)d比10.0(6.0,16.0)d, P=0.007]及住院时间[9.0(7.0,12.0)d比12.0(9.0,19.0)d, P=0.020]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观察组的日常排尿功能分级(CDUF)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基于目标管理的排尿训练能够促进老年高危前列腺增生病人支架置入术后排尿功能的恢复,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