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更多...

2025年, 第3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5-04-20 上一期   
专题论坛
老年脓毒症的流行病学特点
尚召明, 陈明泉
2025 (4):  325-32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4.001
摘要 ( 17 )   PDF(1122KB) ( 18 )  
脓毒症是老年人群感染相关死亡的核心原因。本文阐述了老年脓毒症的流行病学特点:全球范围内,老年脓毒症发病率与死亡率随年龄增长显著上升,且地区差异显著;病原学以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耐药菌(如耐药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风险加剧;常见感染部位为肺部、尿路和腹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死亡率最高;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合并症(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慢性器官功能障碍)、免疫衰老及医源性因素。这些提示我们未来需强化早期诊断、优化抗生素策略及个体化治疗,以降低老年脓毒症负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泌体在老年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聚焦老年病人的病理生理特征与临床挑战
左睿, 顾双双, 王军
2025 (4):  330-33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4.002
摘要 ( 12 )   PDF(1182KB) ( 15 )  
脓毒症是全球急危重症医学领域内的一项重大临床挑战,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其高发病率与病死率问题显得尤为严峻。老年人群因对脓毒症更易感、合并症多,极大地加剧了不良预后的风险,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聚焦老年脓毒症病人的病理生理及临床挑战、开展早期诊断及治疗意义重大。在脓毒症相关免疫失调、内皮屏障破坏及器官损伤中,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信的媒介发挥调控作用,同时具备作为新型诊断生物标志物与靶向治疗载体的双重潜力。本综述阐述了老年脓毒症病人的病理生理及临床特征,以及外泌体在老年脓毒症发生发展与转归中扮演的角色及临床诊治前景,以期为突破当前老年脓毒症精准医学困境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肠源性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孙宇新, 陈明泉
2025 (4):  336-34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4.003
摘要 ( 12 )   PDF(993KB) ( 13 )  
肠道是导致脓毒症第二常见的感染来源,而衰老引起的肠道病理生理改变可能是老年病人肠源性脓毒症易感易危的可能原因。本文分析了老年病人肠道免疫功能、黏膜屏障状态、肠道微生物群构成与脓毒症发生发展之间的联系,同时综述了相关预防和治疗进展,提示未来研究应聚焦于衰老与肠道微环境的动态互作机制,开发靶向肠道屏障修复和免疫调节的新型疗法,并通过大样本临床研究优化现有干预手段,以降低老年肠源性脓毒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脓毒症精准抗菌治疗的思考
张典, 陈明泉
2025 (4):  341-34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4.004
摘要 ( 12 )   PDF(1009KB) ( 13 )  
脓毒症在老年群体中呈现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征,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挑战。及时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脓毒症治疗的基石。由于老年人器官功能减退、合并症多、基础情况复杂、病人个体异质性强,实现有效的精准抗菌治疗需要在尽可能明确病原菌的基础上把握老年脓毒症的整体特征,根据个体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并动态监测调整,严格管理药物使用。然而,目前并无统一的脓毒症抗菌治疗标准药物方案,未来需要开发新技术、新药物以改善病人结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脓毒症病人的内分泌应激改变
孙才智, 秦海东
2025 (4):  347-35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4.005
摘要 ( 9 )   PDF(1086KB) ( 14 )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群的脓毒症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公共健康的问题。老年病人面对脓毒症时,其内分泌应激反应呈现出明显的年龄相关特征,这些内分泌应激改变不仅影响脓毒症的疾病进程,也给病人的临床管理带来诸多挑战。本综述系统总结了老年脓毒症病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变化及其潜在机制,深入分析激素替代治疗所带来的风险与益处,为优化老年脓毒症病人治疗策略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中文版谵妄筛查超简量表的开发及信效度研究
梅可乐, 高浪丽, 刘亚东, 吕娟, 岳冀蓉
2025 (4):  352-35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4.006
摘要 ( 8 )   PDF(1018KB) ( 14 )  
目的 旨在开发一种简易的谵妄筛查量表,并进行信效度验证。 方法 以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5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V)为金标准,结合调查数据,使用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的方法对量表每个条目的特性进行精确的刻画和分析,结合专家小组意见形成可以多次在临床进行谵妄快速筛查的超简量表。最后选取2023年1—12月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的359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信效度验证。 结果 本研究完成率为100%,根据DSM-V参考标准,中文版谵妄筛查超简量表(Chinese Delirium Screen-Ultra Brief Scale, CDScreen-UBS)灵敏度为95.9 %,特异度为83.5 %,阳性预测值为48.0%,阴性预测值为99.2%,阳性似然比为5.81,阴性似然比为0.04,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 结论 CDScreen-UBS量表灵敏度极高,可用于老年人群的谵妄快速筛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与衰弱/衰弱前期发生风险关系的meta分析
李佳佳, 陈艳艳, 王秀芝, 孙玉凤
2025 (4):  357-36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4.007
摘要 ( 17 )   PDF(1186KB) ( 26 )  
目的 系统评价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与衰弱/衰弱前期发生风险的关系。 方法 检索PubMed、Scopus、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关于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与衰弱/衰弱前期关系的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4年5月13日,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对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采用Stata 17.0软件分析数据。 结果 共纳入6篇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与衰弱发生风险相关文献,其中3篇文献同时报道了健康素养与衰弱前期的患病风险;总样本量13 120例,衰弱/衰弱前期1 528/4 910例,非衰弱期6 68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素养水平低下同时增加了老年人衰弱(OR=2.18,95%CI:1.45~3.29,P<0.01)和衰弱前期(OR=2.30,95%CI:1.66~3.19,P<0.01)的发生风险。 结论 低健康素养水平可能是老年人衰弱/衰弱前期发生的危险因素,但受纳入文献研究方法和数量的影响,此结果需进一步予以证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剂量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孙燕, 张新菊, 阿力·艾拜, 李雁
2025 (4):  362-36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4.008
摘要 ( 10 )   PDF(1005KB) ( 19 )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鲑鱼降钙素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骨钙素(OST)、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及骨痛缓解程度的影响以及临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7月就诊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的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低剂量鲑鱼降钙素组(n=53)和高剂量鲑鱼降钙素组(n=53),所有病人均接受阿仑膦酸钠作为基础治疗方案,低剂量鲑鱼降钙素组病人接受鲑鱼降钙素注射液肌肉注射启动治疗的前2周,50 IU/次,每2天1次,从第3周起,每周注射1次,50 IU/次;高剂量鲑鱼降钙素组启动治疗的前2周,50 IU/d,从第3周起,每周注射1次,100 IU/次,所有病人均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2组病人一般临床资料,治疗前后OST、PINP、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密度(股骨颈、腰椎、髋部)的差异;通过VAS评估2组病人治疗前后骨痛程度的变化;对比2组病人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2组血清OST、β-CTx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INP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高剂量鲑鱼降钙素组血清OST、β-CTx水平均显著低于低剂量鲑鱼降钙素组, PINP水平显著高于低剂量鲑鱼降钙素组(P<0.05)。治疗后2组股骨颈、腰椎、髋部骨密度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高剂量鲑鱼降钙素组股骨颈、腰椎、髋部骨密度水平均显著高于低剂量鲑鱼降钙素组(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高剂量鲑鱼降钙素组VAS评分显著低于低剂量鲑鱼降钙素组(P<0.05)。高剂量鲑鱼降钙素组病人总治疗有效率为94.3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7%,与低剂量鲑鱼降钙素组(90.57%和11.3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较高剂量的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能更显著地改善病人骨代谢及骨密度水平。同时,较高剂量的鲑鱼降钙素可在保证临床安全性的同时降低病人骨痛程度,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抑制剂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导致皮肤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研究
王少军, 曹冉华, 苏乌云, 刘彩霞
2025 (4):  367-37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4.009
摘要 ( 10 )   PDF(1280KB) ( 13 )  
目的 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接受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PD-1)抑制剂治疗后皮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s-irAE)的发生情况及其与生存预后和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PD-1抑制剂单药一线治疗的老年NSCLC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是否发生s-irAE,将其分为s-irAE组和无s-irAE组,比较2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预后营养指数(PNI)的差异。 结果 共40例病人纳入分析, s-irAE的发生率为52.5%(21/40),其中≥3级s-irAE的发生率为5.0%(2/40),s-irAE的中位发生治疗周期为4.0(3.0,5.0)个,s-irAE发生的主要类型为皮疹伴瘙痒和毛细血管增生症。与无s-irAE组比较,s-irAE组的中位PFS、OS更长(未达到比9.0个月,HR=0.211,95%CI:0.073~0.606;未达到比12.0个月,HR=0.233,95%CI:0.073~0.748)。s-irAE组和无s-irAE组间PNI、NLR和PL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接受PD-1抑制剂单药一线治疗的老年NSCLC病人中,s-irAE的发生率较高,需要警惕。但是s-irAE的发生预示着更好的生存预后,而s-irAE预测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绝经后女性肥胖相关指数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分析
郑卉, 王惠, 尹冬华, 尹红丽, 孙楚乔, 程阳, 王颖
2025 (4):  372-37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4.010
摘要 ( 14 )   PDF(1065KB) ( 16 )  
目的 比较多种肥胖相关人体测量指数在预测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风险方面的效能,并确定最佳指标的最佳阈值。 方法 本项横断面研究调查了1 702例居住在中国南京城市地区年龄>60岁的绝经后女性。记录8项肥胖相关人体测量指数,包括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腰高比、腹部容积指数、身体肥胖指数、体圆度指数和体型指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10年CVD风险与所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和AUC评估所有指标对CVD风险的预测能力。 结果 在这些绝经后女性中,691例(40.6%)被评估为CVD中风险,406例(23.9%)被评估为CVD高风险。有中高CVD风险的人具有更高水平的肥胖相关人体测量指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体型指数外,其余所有肥胖相关人体测量指数均与CVD风险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身体圆度指数和腰高比对CVD风险有更优的筛查性能,最佳阈值分别为3.85和0.52。 结论 身体圆度指数和腰高比是评估绝经后女性CVD风险的最佳人体测量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与能力相关性分析
赖书苑, 于淑萍, 严丽荣, 桂祈亮, 陈凤
2025 (4):  377-38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4.011
摘要 ( 13 )   PDF(1009KB) ( 17 )  
目的 调查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和能力,分析两者的相关性。 方法 研究共计纳入2023年4—6月在镇江市养老机构居住的593名老年人。采用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老年人能力评估表(GB/T42195-2022)评估老年人能力。比较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间的能力状况。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认知功能与老年人能力的相关性。 结果 593名老年人的MMSE量表平均得分为(14.69±10.44)分,MMSE得分≤24分者452例(76.2%)。老年人能力评估合计平均得分为(50.30±27.28)分,其中能力完好老年人仅17例(2.9%)。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与正常认知功能组的老年人能力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重度认知功能障碍组和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组老年人能力较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与正常认知功能组显著下降。认知功能和老年人能力之间呈正相关性(r=0.724,P<0.001)。 结论 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问题突出,当老年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特别是重度认知功能障碍时,老年人能力下降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脓毒症休克伴免疫抑制病人早期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预后的影响
郑慧萍, 刘颖, 王念慈, 徐优, 王晨靖, 柳叙, 李炳辰
2025 (4):  382-38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4.012
摘要 ( 13 )   PDF(1149KB) ( 19 )  
目的 探讨老年脓毒症休克伴免疫抑制病人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其预后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至2023年1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ICU、急诊重症医学科(EICU)收治的54例老年脓毒症休克伴免疫抑制病人。根据入ICU 24 h内是否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分为脓毒症激素组(n=26)和脓毒症非激素组(n=28),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脓毒症激素组在激素治疗24 h后,氧合指数及血管药物评分变化(ΔVIS)显著高于脓毒症非激素组(P<0.05)。2组中位生存时间、医院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与住院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入ICU第1天及第5天IL-6、IL-10、Treg细胞、CD4、CD56水平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激素组入ICU第5天的DCreg细胞与CD8水平显著高于脓毒症非激素组(P<0.05)。 结论 老年脓毒症休克伴免疫抑制病人早期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改善其氧合功能,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并不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且不延长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泛免疫炎症指数与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黄斑水肿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安方杰, 刘莹, 赵贺
2025 (4):  387-39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4.013
摘要 ( 7 )   PDF(988KB) ( 15 )  
目的 探讨泛免疫炎症指数(PIV)与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黄斑水肿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98例,将其中无黄斑水肿的病人作为对照组(n=20),发生黄斑水肿的病人作为观察组(n=78),进一步根据黄斑水肿的严重程度将观察组病人分为轻度组(n=23)、中度组(n=39)和重度组(n=16),比较各组间基线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发生黄斑水肿的影响因素。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间糖尿病病程及HbA1c、IL-6、PIV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IL-6、PIV均为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发生黄斑水肿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间PIV、HbA1c、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V与HbA1c、IL-6均呈正相关(r=0.611,P<0.01;r=0.653,P<0.01)。 结论 PIV与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黄斑水肿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评估老年糖尿病并发黄斑水肿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层粘连蛋白对急性心力衰竭预后的预测价值
叶佳琦, 严晓云, 姜英, 陈芸, 张清
2025 (4):  391-394.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4.014
摘要 ( 9 )   PDF(1133KB) ( 15 )  
目的 探讨血清层粘连蛋白(LN)对急性心力衰竭(AHF)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38例老年AHF病人,收集基线资料以及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MACE将老年AHF病人分为事件组及非事件组,比较2组间基线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AC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LN对老年AHF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238例老年AHF病人中53例发生MACE。事件组与非事件组比较,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LN、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肌酐、CRP、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室收缩末期直径、收缩压、甘胆酸、LVEF和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N水平升高、LVEF降低是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LN预测老年AHF病人院内发生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2,最佳阈值为92.5 ng/mL,敏感度为59.6%,特异度为77.1%。 结论 LN可作为预测老年AHF病人院内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周血CXCL9、CX3CR1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病人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
李俊仙, 王金国, 李卉, 贾丽倩
2025 (4):  395-40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4.015
摘要 ( 7 )   PDF(1190KB) ( 13 )  
目的 探讨外周血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9(CXCL9)、C-X3-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在老年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PH)病人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邢台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COPD相关PH病人177例,根据肺功能分级分为轻度组(21例)、中度组(51例)、重度组(84例)、极重度组(21例),根据1年预后情况分为不良预后组(81例)和良好预后组(9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CXCL9、CX3CR1水平。建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评价外周血CXCL9、CX3CR1预测老年COPD相关PH病人不良预后的价值。 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极重度组外周血CXCL9、CX3CR1水平依次升高(P<0.05)。随访1年,老年COPD相关PH病人不良预后发生率为45.76%(81/177)。高水平的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CXCL9、CX3CR1是老年COPD相关PH病人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6 min步行距离延长和心脏指数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外周血CXCL9联合CX3CR1预测老年COPD相关PH病人不良预后的AUC(95%CI)为0.897(0.843~0.938),大于外周血CXCL9、CX3CR1单独预测的0.796(0.729~0.853)、0.785(0.717~0.843)。 结论 老年COPD相关PH病人外周血CXCL9、CX3CR1水平升高与肺功能降低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外周血CXCL9联合CX3CR1预测老年COPD相关PH病人不良预后的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强度光疗对老年帕金森病失眠病人睡眠质量的疗效分析
周翔, 相晓萍
2025 (4):  401-40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4.016
摘要 ( 8 )   PDF(1057KB) ( 13 )  
目的 探讨不同光照强度的光疗对老年帕金森病失眠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伴有失眠的136例老年帕金森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高强光组、中等强光组、弱光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3个光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日16:30—17:00分别辅以10 000 Lux、5 000 Lux、1 000 Lux光疗。于干预后1周、2周、1个月比较4组病人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arkinson Disease Sleep Scale,PDSS)和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情况。 结果 干预1周时,高强光组、中等强光组间PDSS评分、PSG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PDSS评分和PSG结果中的睡眠效率均显著高于弱光组及对照组,清醒时长、清醒次数低于弱光组及对照组(P<0.05);弱光组的PDSS评分、PSG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时,中等强光组、弱光组的PDSS评分、PSG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PDSS评分和睡眠效率高于对照组,清醒时长、清醒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强光组的PDSS评分和睡眠效率高于中等强光组、弱光组、对照组,清醒时长低于中等强光组、弱光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时,3个光照组的PDSS评分、PSG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睡眠效率高于对照组,清醒时长、清醒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更高强度(5 000 Lux及以上)的光疗可以使老年帕金森病失眠病人在短期内(1周)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短期内光照强度越大,效应量越大。长期坚持每日30 min光疗,1 000 Lux及以上光照强度均可改善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究睡眠时长与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管理效果之间的关联性
卢昆, 张艳, 彭香红, 洪镭, 叶青, 董广强
2025 (4):  406-41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4.017
摘要 ( 10 )   PDF(1004KB) ( 15 )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睡眠时长与血糖控制状况的关系。 方法 2021年6—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688例≥60岁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时长对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影响。 结果 老年糖尿病病人中,327例(47.5%)睡眠正常,136例(19.8%)睡眠不足,225例(32.7%)睡眠时间过长。调整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高血压、吸烟、饮酒、BMI、体力活动、糖尿病家族史和规律服药后,睡眠时间过长的老年糖尿病病人HbA1c控制率是睡眠正常病人的0.7倍(95%CI:0.49~0.97, P=0.036)。睡眠时间过长病人FPG控制率是睡眠正常病人的0.72倍(95%CI:0.49~0.95, P<0.001)。 结论 睡眠时间过长会影响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降低其血糖控制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能量CT虚拟去钙技术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的精确性研究
黄鑫鹏, 秦虎, 黄越, 岳鼎, 刘军, 唐庆昆
2025 (4):  411-414.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4.018
摘要 ( 7 )   PDF(976KB) ( 17 )  
目的 评估双能量CT虚拟去钙技术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诊断的精确性,探讨其作为MRI替代检查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133例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人的影像学资料,年龄65~88岁,平均(75.3±7.2)岁,其中男48例,女85例。入选病人均接受双能量CT检查及MRI检查,由资深影像科医师判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性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基于MRI、双能量CT图像诊断以及双能量CT成像后虚拟去钙技术进一步处理后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然后使用卡方检验评估双能量CT原始图像及虚拟去钙技术处理后图像诊断的精准性差异以及错误诊断产生的原因。 结果 双能量CT组与虚拟去钙技术组诊断OVCF的敏感度分别为89.0%和97.3%,特异度分别为62.7%和79.7%,准确率分别为77.4%和89.5%。2组间诊断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异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双能量CT组因陈旧性椎体骨折及骨赘干扰造成误诊例数显著高于虚拟去钙技术组(P<0.05)。 结论 双能量CT虚拟去钙技术是一种能够替代MRI诊断老年骨质疏松性新鲜胸腰椎骨折的影像学技术,适用于存在MRI检查相关禁忌证的病人。但既往接受椎体内骨水泥注射及金属内固定病史的病人应审慎选择此项检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讲座与综述
脂肪酸代谢与阿尔茨海默病联系的研究进展
王妍, 徐洁, 顾小萍
2025 (4):  415-41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4.019
摘要 ( 8 )   PDF(994KB) ( 14 )  
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一直备受关注。AD的主流学说认为该病主要与淀粉样蛋白(Aβ)和tau蛋白相关。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脂肪酸代谢异常可能贯穿AD的疾病进程,并与其有特殊的病理生理联系。本文从脂肪酸的转运、降解、合成3个方面阐述其与AD的联系和研究新进展,以期为寻找新的潜在靶点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尔茨海默病性别差异机制研究进展
林小琦, 赵新静, 吴亚双, 赵薇, 陈琛, 高天语, 周国钰
2025 (4):  420-42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4.020
摘要 ( 10 )   PDF(1008KB) ( 16 )  
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神经影像、标志物等方面均显示存在性别差异,然而造成这种差异的潜在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已有研究表明染色体、性激素、载脂蛋白E、炎症免疫及血管疾病等相关因素可能参与了AD易感性的性别差异机制,但尚需更多研究证据支持,以便靶向新的干预靶点,推动AD的精准诊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学科建设
全国老年医学人才培训基地背景下江苏省老年医学人才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张微微, 陆小伟, 卢妙, 吴剑卿, 朱萍
2025 (4):  429-43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4.022
摘要 ( 12 )   PDF(2473KB) ( 18 )  
老年医学人才培训被我国列为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自2021年开始实施全国老年医学人才培训项目,旨在大力培养老年医学专业人员,提高老年医学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本文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国老年医学人才培训基地为例,探索该培训项目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并分析总结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以期进一步加强江苏省老年医学专业人员能力建设,为今后的培训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