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1-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论坛
    前言——人工智能在常见老年综合征中的应用
    苑莉莉, 王佳贺
    2024 (1):  1-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1.001
    摘要 ( 119 )   PDF(1116KB) ( 8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在肌少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飞, 李毛毛, 李铭麟, 王佳贺
    2024 (1):  3-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1.002
    摘要 ( 159 )   PDF(1125KB) ( 1084 )  
    肌少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增加了老年人群不良结局的发生率。人工智能(AI)是利用计算机通过算法模拟人类大脑做出自动反应的一种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其在分析和提取海量信息方面的本领可以有效提升肌少症管理水平,进而提升肌少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并降低公共卫生保健支出。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研究关于AI在肌少症个体中的预防、治疗和管理等方面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及临床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在老年慢性疼痛诊治中的应用
    洪霞, 李陆琦, 刘继业
    2024 (1):  7-1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1.003
    摘要 ( 107 )   PDF(1217KB) ( 945 )  
    慢性疼痛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种顽固的老年综合征亟需临床医生去解决。人工智能在近些年迅猛发展,许多文献已经报道了其在疼痛诊断、治疗、护理方面的作用。本文就人工智能在老年慢性疼痛诊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在老年多重用药中的应用
    丛晓飞, 李铭麟
    2024 (1):  11-14.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1.004
    摘要 ( 118 )   PDF(1151KB) ( 859 )  
    本文旨在探讨多重用药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减少或杜绝造成的不良事件的发生。通过对老年多重用药的剖析,明确老年多重用药的两大影响因素,即病人因素和医疗系统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分析其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下的解决方法,以保障老年人用药安全,实现老年人多重用药的风险管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在跌倒中的研究进展
    仇小敏, 肖广辉
    2024 (1):  15-1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1.005
    摘要 ( 149 )   PDF(1150KB) ( 1390 )  
    跌倒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可导致老年人行动不便、生活质量下降、功能性依赖、提早进入长期照护机构及增加医疗费用。但大多数跌倒引发的因素不是意外事件,而是可防、可控的。本文综述了人工智能在跌倒风险评估、跌倒检测技术、跌倒相关的康复应用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人工智能在跌倒研究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不同止血带释放模式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刘玉宝, 王臻
    2024 (1):  18-2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1.006
    摘要 ( 115 )   PDF(1143KB) ( 701 )  
    目的 研究不同止血带释放模式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效果,优化止血带应用方案。 方法 选取2019—2021年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骨科拟行初次单侧TKA的93例老年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全程使用止血带+常规释放,B组半程使用止血带+常规释放,C组半程使用止血带+阶梯释放,每组各31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VAS评分、关节活动范围(ROM)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3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中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高于A组,但低于B组(P<0.05);C组术后引流量小于A组和B组(P<0.05)。术后第1、7、14天,C组VAS评分均低于A组和B组(P<0.05);术后第7、14天,C组患膝ROM均大于A组和B组(P<0.05)。3组切口皮肤水泡、伤口持续渗液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均P<0.05)。 结论 与常规止血带释放方式相比,TKA术中采取半程使用+阶梯释放止血带方案能够减轻术后患肢疼痛、增加膝关节活动度,促进老年病人的早期康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老年髋部骨折病人预后的关系
    张明, 陈曦, 刘跃洪, 谢德, 王志聪, 兰平文, 王光林
    2024 (1):  22-2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1.007
    摘要 ( 105 )   PDF(1217KB) ( 847 )  
    目的 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老年髋部骨折病人预后的关系。 方法 登陆我院建立的老年髋部骨折数据库,纳入2014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2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提取这些病人的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绘制RDW预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预后的ROC曲线,根据RDW的最佳截断值将病人分为高、低RDW组,并对比2组的基本临床资料。随访病人的生存情况,绘制并比较2组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老年髋部骨折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并进行贫血及非贫血的分层分析。 结果 RDW预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预后的最佳截断值为14.40%。926例病人中,低RDW组(RDW≤14.40%)661例,高RDW组(RDW>14.40%)265例,2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输血比例、贫血比例、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分级、伤后至入院时间、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所有病人中位随访43.68个月,高RDW组30 d、6个月和1年死亡率均高于低RDW组(P<0.05或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RDW>14.40%、高龄、男性、CCI≥1、保守治疗、低白蛋白是老年髋部骨折病人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进一步对贫血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在非贫血病人中,RDW>14.40%与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1年死亡风险独立相关(HR=2.969,95%CI:1.478~5.963,P=0.002),而在贫血病人中,二者无相关性(P=0.259)。 结论 RDW与非贫血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建适用于我国老年住院病人的新型谵妄筛查量表
    刘亚东, 高浪丽, 吕娟, 葛宁, 岳冀蓉
    2024 (1):  28-3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1.008
    摘要 ( 95 )   PDF(1109KB) ( 753 )  
    目的 构建适用于我国老年住院病人的谵妄筛查量表。 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和专家小组讨论,制定诊断域和备选条目池。经过人群预实验,依照经典测量理论(CTT)方法进行条目删减。结合专家意见,修改量表结构,形成正式谵妄筛查量表中文版(DSI-CV)。 结果 预实验共纳入730例病人,量表回收率为100%,条目空缺率为0。量表5个维度中,急性波动性、意识水平、注意力和认知水平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48、1.000、0.666和0.853,精神运动改变由于两个条目互斥的特殊性,不参与内部一致性讨论。经过CTT理论和专家小组讨论删减条目后,最终成型的DSI-CV包含5个维度共14个条目。 结论 基于CTT理论构建的DSI-CV在条目设置方面更符合我国文化特点,在使用情景方面充分考虑了老年住院病人的日常活动和与医护人员交互的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虚拟现实训练对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病人的康复治疗效果
    孙志成, 王鸣, 李咏阳, 孔易萌, 张娜, 董亚军, 郭睿钰, 时赛赛, 顾晓美
    2024 (1):  34-3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1.009
    摘要 ( 117 )   PDF(1138KB) ( 1000 )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VR)训练对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MCI)病人的康复治疗效果。 方法 将63例养老机构MCI病人按随机数表法分为VR组(n=32)和对照组(n=31)。2组病人均给予健康宣教和养老机构常规养老护理服务,VR组在此基础上给予VR训练干预。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分别对2组病人进行认知功能[包括MoCA、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RBMT-Ⅱ)、数字符号转换测验(DSST)、动物词语流畅性测验(AFT)和连线测验(TMT)A-B]、功能性体适能[包括8英尺起立行走测试(8UGT)、30 s手臂弯曲测试(30sACT)、30 s座椅站立测试(30sCST)、抓背测试(BST)、座椅体前伸测试(CSRT)和2 min踏步测试(2MST)]和生活质量[阿尔茨海默病生活质量量表(QOL-AD)]评估。 结果 干预6个月后,VR组的MoCA、RBMT-Ⅱ、DSST、AFT、TMT-A、8UGT、30sACT、30sCST、CSRT、2MST和QOL-AD评估结果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TMT-B、BST测试结果较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各项评估测试结果较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VR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养老机构MCI病人的认知功能和功能性体适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养老机构进一步推广和实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髓内复位与撬拨复位结合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赵鑫, 严俊伟, 尹昭伟, 史陈, 潘少蔚, 顾延庆, 徐晨阳, 杨翁勃, 王啸, 梁斌
    2024 (1):  40-4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1.010
    摘要 ( 96 )   PDF(1572KB) ( 669 )  
    目的 比较髓内复位技术与撬拨复位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肱骨近端骨折病人,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撬拨复位组)与B组(髓内复位组),每组各24例。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术后3 d、12个月时的影像学指标、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与VAS评分,术后12个月复位丢失发生情况。 结果 B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均短于A组(P<0.05或P<0.01)。2组术后3 d、12个月时的颈干角及肱骨头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颈干角丢失量及肱骨头高度丢失量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2组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后3 d显著改善,且B组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A组,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复位丢失率显著低于A组(4.2%比33.3%,P<0.05)。 结论 髓内复位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近端骨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病人及医护人员在射线下的暴露时间,同时,可以提高肱骨距的复位质量,降低术后发生复位丢失的风险,改善术后肩关节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联合肺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抗菌肽LL-37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邓在勤, 周海波
    2024 (1):  44-4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1.011
    摘要 ( 95 )   PDF(1108KB) ( 796 )  
    目的 研究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联合肺康复训练对老年COPD稳定期病人的疗效、血清抗菌肽LL-37水平、炎症因子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方法 选择98例老年COPD稳定期病人,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黄芪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予以肺康复训练及常规西药治疗,黄芪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6分钟步行试验(6MWT)结果、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呼吸困难程度分级,血清抗菌肽LL-37、TNF-α、IL-6、CRP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结果 2组治疗后肺功能(FVC、FEV1、FEV1%pred、FEV1/FVC)、6MWT结果及mMRC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黄芪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2组治疗后血清抗菌肽LL-37、CD3+ 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黄芪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TNF-α、IL-6、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黄芪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联合肺康复训练可改善老年COPD稳定期病人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提高血清抗菌肽LL-37水平并改善免疫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癌病人AHNAK表达与巨噬细胞浸润及预后的相关性
    孙洁, 查秀芳, 徐瑾, 赵君宁, 何伟, 张楠楠
    2024 (1):  49-5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1.012
    摘要 ( 97 )   PDF(4131KB) ( 692 )  
    目的 探究AHNAK在胃癌(GC)病人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AHNAK与免疫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浸润之间的关系,探讨AHNAK预测GC病人预后的价值。 方法 利用UALCAN数据库比较GC组织与正常组织AHNAK的表达差异,并分析不同年龄分组GC病人AHNAK的表达情况。使用TIMER 2.0分析AHNAK与免疫细胞浸润及其分子标记物之间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曲线分析AHNAK表达情况及免疫细胞水平与GC病人总生存期(OS)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GC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使用RMS包构建生存概率预测列线图并进行校准分析与可视化。 结果 与正常组织相比,AHNAK在GC样本中低表达,且AHNAK表达量在高龄老年GC病人中显著降低。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HNAK低表达组的OS较AHNAK高表达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浸润分析显示,AHNAK表达水平与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浸润水平均存在相关性;此外,高巨噬细胞浸润水平的GC病人的OS更短(P<0.01),AHNAK表达水平主要与M2型巨噬细胞浸润水平呈正相关(r=0.173,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AHNAK低表达、高NM分期为GC病人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N分期、M分期、年龄、AHNAK表达水平构建的预测GC病人生存概率的列线图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结论 AHNAK在GC病人中表达显著下调,尤其是高龄老年GC病人。AHNAK与巨噬细胞浸润有关,可作为预测老年GC病人预后不良的生物标志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
    吴旭明, 柯先金, 孙波, 孙振杰
    2024 (1):  54-5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1.013
    摘要 ( 106 )   PDF(1329KB) ( 830 )  
    目的 探讨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SHR)联合HbA1c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 方法 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AIS老年住院病人共234例,依据急性期内复查CT或MRI结果,将病人分为HT组(n=50)和非HT组(n=184)。收集并比较2组病人临床基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IS病人rt-PA静脉溶栓后HT的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分析SHR、HbA1c及二者联合预测老年AIS病人rt-PA后HT的价值。 结果 2组年龄、溶栓前NIHSS评分、FPG、HbA1c水平,房颤、TOAST分型和梗死大面积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水平SHR(OR=39.443,95%CI:1.847~842.343)、HbA1c(OR=1.777,95%CI:1.091~2.859)以及大面积梗死(OR=3.093,95%CI:1.359~7.036)是老年AIS病人rt-PA静脉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HbA1c、SHR及二者联合预测老年AIS病人rt-PA静脉溶栓后HT风险的AUC分别为:0.631(95%CI:0.541~0.721)、0.656(95%CI:0.654~0.748)、0.741(95%CI:0.665~0.816)。HbA1c联合SHR预测的AUC显著大于两指标单独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高水平SHR和HbA1c是老年AIS病人rt-PA静脉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可更好地预测老年AIS病人rt-PA静脉溶栓后HT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老年膝关节内侧间室炎的疗效研究
    杨泽宇, 邹灵, 孙长惠, 陆炯, 陈一南, 何沁, 胡旻炜
    2024 (1):  59-6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1.014
    摘要 ( 85 )   PDF(1442KB) ( 475 )  
    目的 比较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治疗老年与非老年膝关节内侧间室炎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接受HTO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病人年龄分为≥60岁组(n=18)和<60岁组(n=8)。比较2组一般资料、手术截骨撑开角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1年VAS、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Knee Injury and Osteoarthritis Outcome Score,KOOS)各项评分。 结果 2组性别、Kellgren-Lawrence(K-L)评级、BMI、手术截骨撑开角度、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1年VAS及KOOS各项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前及术后1年2组间VAS、KOOS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HTO是一种安全且高效的膝关节内侧间室炎治疗手段,对于60岁及以上老年病人同样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病人血红蛋白浓度与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的相关性
    张嘉, 刘鑫伟, 廉洪宇, 刘可鑫, 李子涛
    2024 (1):  64-6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1.015
    摘要 ( 99 )   PDF(1147KB) ( 716 )  
    目的 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病人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及Hb浓度与术后谵妄的关系。 方法 纳入2019年6月至2023年1月于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年龄≥65岁病人,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病人资料。采用重症监护室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中文版)评估病人是否发生术后谵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人发生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建立包含不同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绘制ROC曲线分析模型的敏感性。 结果 共86例病人被纳入分析,其中发生术后谵妄21例,发生率为24.4%。谵妄组与非谵妄组在年龄、术后Hb浓度、围术期Hb浓度变化、是否存在脑部或肺部疾病、疾病类型和Hb浓度下降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否存在脑部或肺部疾病、术后Hb浓度、围术期Hb浓度变化是老年髋关节置换病人术后谵妄的独立影响因素。不同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Hb浓度、围术期Hb浓度变化、年龄及是否伴有脑部或肺部疾病联合预测老年髋关节置换病人发生术后谵妄的AUC最大(AUC=0.916)。 结论 老年髋关节置换病人围术期不仅要纠正术后低Hb浓度,而且要避免围术期Hb浓度发生较大的变化,以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讲座与综述
    老年人口腔衰弱合并衰弱干预措施的研究现状
    蒋微, 李霞, 张剑书, 陈小凤
    2024 (1):  68-7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1.016
    摘要 ( 110 )   PDF(1122KB) ( 1526 )  
    口腔衰弱与衰弱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两者共同作用于机体,可增加跌倒、残疾甚至死亡风险。口腔衰弱通过营养不良、慢性炎症反应、咀嚼与吞咽功能障碍等病理生理学机制诱发衰弱;衰弱亦可能加速口腔衰弱的发展。药物干预、口腔功能锻炼、运动干预以及营养干预等措施是两者的干预重点,本研究综述了老年口腔衰弱伴衰弱病人的干预措施,以期为其进一步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线粒体功能障碍相关分子机制在肌少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周艳雯, 李秀芬, 张长明
    2024 (1):  72-7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1.017
    摘要 ( 121 )   PDF(1101KB) ( 3801 )  
    肌少症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也是目前老年病的热门研究之一。目前对肌少症的研究已从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发展到对分子水平发病机制的研究。线粒体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导致肌肉老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线粒体功能障碍包括氧化应激功能紊乱、线粒体融合裂变失调、线粒体自噬障碍和线粒体凋亡信号异常。此外,肌外因素如炎症、内分泌老龄化改变、血管老化等,也通过影响线粒体功能参与肌少症发病。本文综述了肌少症病人肌肉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以及肌外因素通过影响线粒体影响肌少症的发病机制,探讨线粒体功能障碍与肌少症之间的相关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噬在心血管健康和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张书虎, 李甜甜
    2024 (1):  77-8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1.018
    摘要 ( 86 )   PDF(1075KB) ( 1077 )  
    自噬是细胞分解并破坏其细胞质中衰老、受损或异常蛋白质和其他物质的过程,对体内稳态和生存至关重要。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炎性反应、免疫机制、细胞凋亡等方面。近年来,自噬在糖尿病心肌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得到部分验证,本文综述了此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自噬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及潜在的诊疗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园地
    老年住院病人跌倒伤害事件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朱姣, 夏丽莉, 许敏铮, 刘滢, 王迎欣, 尤征媛
    2024 (1):  81-8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1.019
    摘要 ( 95 )   PDF(1108KB) ( 1032 )  
    目的 探讨60岁及以上病人在院期间发生跌倒不良事件后的伤害程度分布特点,分析其与年龄、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2021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生跌倒不良事件病人(年龄≥60岁)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跌倒后的伤害程度将其分为无伤害组、一级伤害组、二级伤害组、三级伤害组。收集入组病人发生跌倒不良事件前7 d内最近一次晨空腹生化、凝血指标、血常规检测结果,分析不同跌倒伤害程度住院老年病人基本资料、实验室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表示不同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住院病人跌倒发生伤害的影响因素。 结果 382例老年住院病人跌倒伤害程度分布以一级伤害(150例,39.27%)为主,其次为无伤害(145例,37.96%)、三级伤害(52例,13.61%)、二级伤害(35例,9.16%)。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跌倒伤害程度老年病人的年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老年住院病人的跌倒伤害程度与年龄、PT、INR、APTT、FIB均呈正相关(r=0.188、0.169、0.177、0.147、0.131,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5)、FIB(OR=1.330)为老年住院病人跌倒发生伤害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老年住院病人跌倒后伤害程度与年龄、凝血功能存在关联,建议将该部分高伤害风险人群作为跌倒风险管理的切入点,实施分层管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步行训练联合Buerger运动改善住院老年高血压病人早餐后低血压的效果
    李金銮, 杜军
    2024 (1):  86-8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1.020
    摘要 ( 90 )   PDF(1090KB) ( 561 )  
    目的 观察步行训练联合Buerger运动改善住院老年高血压病人早餐后低血压(PPH)的效果。 方法 选择南京市胸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病人为研究对象,运用PDCA(Plan-Do-Check-Action)的管理方法,分析2021年11月15日至2022年4月17日住院的33例病人(对照组)PPH发生率高的原因,指导2022年5月5日至10月31日住院的38例病人(观察组)早餐后实施步行联合Buerger运动。比较PDCA实施前后2组病人早餐后30、60、90、120 min PPH的发生率,以及2组病人对PPH知识知晓、早餐后主动运动情况。比较项目实施前后护士对PPH知识知晓、宣教落实的情况。 结果 2组病人性别、年龄、S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餐后PPH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5.79%比45.45%,P=0.006)。观察组病人对PPH的概念、易患人群、发生时间的知晓率及餐后主动运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项目实施后,护士对PPH的概念、血压下降特点、发生时间、非药物预防措施的知晓率及PPH宣教落实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步行联合Buerger运动能有效降低住院老年高血压病人早餐后低血压的发生,PDCA管理法能提高病人及护士对PPH知识的知晓率,促进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将PPH的危害性控制在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Kihon老年衰弱筛查量表评估老年住院病人衰弱的有效性
    陈文秀, 蒋茜, 李奇, 王璐瑶, 吴婧益, 武曌, 赖小星, 刘薇
    2024 (1):  90-9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1.021
    摘要 ( 98 )   PDF(1096KB) ( 907 )  
    目的 探讨Kihon老年衰弱筛查量表在老年住院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300例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入院后3 d内均完成老年综合评估,分别采用Fried衰弱表型和Kihon老年衰弱筛查量表进行衰弱评估。 结果 300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77.97±9.08)岁,Fried衰弱表型筛查出衰弱病人122例(40.67%);Kihon老年衰弱筛查量表检出衰弱病人144例(48.00%)。Fried衰弱表型与Kihon老年衰弱筛查量表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745(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Kihon老年衰弱筛查量表得分与MMSE、简易微型营养评定法(MNA-SF)、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Lawton Brody指数得分呈负相关(r=-0.449、-0.542、-0.444、-0.730,P均<0.01),与查尔森合并症指数呈正相关(r=0.353,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Kihon老年衰弱筛查量表评估老年住院病人衰弱的AUC为0.960,灵敏度为0.831,特异度为0.934,最佳临界值为9分。 结论 Kihon老年衰弱筛查量表是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的筛查方法,可有效评估老年住院病人衰弱,并指导医护人员给予衰弱老年人相应的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床尾抬高角度对神经重症机械通气老年病人腹内压的影响
    赵倩, 童孜蓉, 朱凌云, 杨蕾, 岳震, 许高显, 毕立清
    2024 (1):  94-9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1.022
    摘要 ( 84 )   PDF(1028KB) ( 3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单纯原发性卵巢鳞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王洁, 严雪冰, 陈珏, 薛金俊
    2024 (1):  96-99.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1.023
    摘要 ( 100 )   PDF(1737KB) ( 5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业治疗帮助老年脑梗死病人职业重返1例报道
    屠金康, 和善琳, 闫彦宁, 陈君
    2024 (1):  100-10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1.024
    摘要 ( 89 )   PDF(1083KB) ( 7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皮质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急性分水岭区梗死1例报道
    周前鹏, 罗妮, 唐兰英, 赵真
    2024 (1):  102-10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1.025
    摘要 ( 75 )   PDF(1726KB) ( 4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医学建设
    老年医学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张微微, 陆小伟, 卢妙, 吴剑卿
    2024 (1):  106-10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4.01.026
    摘要 ( 87 )   PDF(1016KB) ( 976 )  
    老年医学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一直是老年医学从业者的困惑之处,本文从一家省级老年医学质控中心体系建设展开,从三级质控体系构建、老年常见疾病质控指标修订、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及质控培训会议4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其工作实践,以期为老年医学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提供经验,促进老年医学规范化诊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