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更多...

2025年, 第39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5-07-20 上一期   
专题论坛
炎症与衰弱的关系研究进展
段景宜, 马亚男, 阿尔有布, 冯舒琦, 袁慧, 廖锡楚, 高海英
2025 (7):  649-65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7.001
摘要 ( 17 )   PDF(1169KB) ( 18 )  
慢性炎症反应是加速衰老和促进衰弱的核心机制之一,其通过多系统交互作用形成炎症-衰弱恶性循环。慢性炎症可能是细胞衰老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等非感染性诱因的反应,它会抑制生长因子表达并且增加分解代谢,进而导致肌肉减少和衰弱。而衰弱不仅是慢性炎症的结果,还可能通过免疫失调、代谢紊乱、线粒体功能障碍及肠道菌群失衡等机制反向加剧全身性炎症反应。本文通过综述衰弱与炎症的相互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提出干预策略和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人炎症与肌少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易鑫枚, 张飞, 王佳贺
2025 (7):  654-65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7.002
摘要 ( 21 )   PDF(1187KB) ( 16 )  
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增长相关的肌肉质量、力量及功能下降的老年综合征,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且增加了多种不良健康结局的风险。激素水平的改变、线粒体功能减退、神经肌肉接头退化、营养摄入不足、缺乏运动、慢性疾病等均与肌少症的发生有关,而炎症状态在肌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简要综述了炎症与肌少症之间的研究进展,旨在深入理解炎症与肌少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开发有效的肌少症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炎症与慢性疼痛关系的研究进展
周翀, 刘祖望, 张飞, 王佳贺
2025 (7):  659-66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7.003
摘要 ( 14 )   PDF(1061KB) ( 15 )  
炎症和慢性疼痛是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和功能障碍的两种常见因素,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综述了炎症与慢性疼痛的关系、机制以及治疗方法,旨在为深入理解炎症在慢性疼痛发展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诊疗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几丁糖-胶原-丹参素缓释复合膜抑制兔腰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组织炎症的作用机制
万宣, 况君, 龚剑斌, 梁超轶, 吴凡, 舒志敏, 梁卫东, 万小明, 余兆仲
2025 (7):  663-66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7.004
摘要 ( 14 )   PDF(3064KB) ( 16 )  
目的 探究几丁糖-胶原-丹参素缓释复合膜对兔腰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组织炎症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手术法构建兔腰椎板切除模型,在腰椎板切除术区加入不同材料:生理盐水(Model组)、透明质酸钠(M+SH组)、几丁糖-胶原复合膜(M+CC组)、几丁糖-胶原-丹参素缓释复合膜(M+CCS组),分别于术后4周和8周处死动物,取腰椎骨组织行TUNEL染色检测凋亡情况,取硬膜外瘢痕组织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IL-1β和IL-6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的表达。 结果 Model组中,凋亡细胞数在4周和8周时较假手术组(Sham组)显著增多,IL-6和IL-1β的mRNA和TNF-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TGF-β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与Model组相比,4周和8周时M+SH组、M+CC组和M+CCS组凋亡细胞数量减少,M+CCS组IL-6和IL-1β的mRNA和TNF-α蛋白表达受到抑制,TGF-β1蛋白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几丁糖-胶原-丹参素缓释复合膜通过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并上调TGF-β1蛋白活性,显著减少瘢痕组织细胞凋亡,从而有效抑制兔腰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组织的炎症反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早期限时喂养模式对代谢综合征病人代谢状况及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的影响
陈梦琪, 范浩玲, 章媛媛, 吴婷玉, 张冬梅, 程凯
2025 (7):  669-67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7.005
摘要 ( 15 )   PDF(1109KB) ( 15 )  
目的 研究早期限时喂养(early time-restricted feeding, eTRF)模式对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病人代谢状况及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 SASP)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方法,将2022—2023年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的60例MS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0例)。对照组不限制进食时间及进食热量,干预组予以eTRF模式饮食。6周后比较各组病人干预前后的身体指数、血脂、血糖及SASP水平。 结果 在6周的干预期中有2例病人退出研究,进一步根据年龄将各组病人分为非老年亚组(<60岁)和老年亚组(≥60岁),其中对照组老年亚组15例,非老年15例;eTRF组老年亚组14例,非老年亚组14例。干预6周后,4个亚组的体质量、BMI、腰围、TG、TC、LDL-C、HDL-C、FPG水平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各指标变化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外TC和HDL-C;eTRF组2个亚组的IL-6、IL-1β、TNF-α、IFN-γ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但对照组2个亚组的IL-6、IL-1β、TNF-α、IFN-γ水平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TRF模式能降低MS病人的SASP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瑞西单抗治疗难治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研究
方祎鸣, 施炜, 周欣, 赵春林, 张思雅, 王菁, 孙化萍, 裴昱, 陈茜, 潘莉, 金青子, 陶康, 林琳
2025 (7):  674-680.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7.006
摘要 ( 14 )   PDF(7615KB) ( 17 )  
目的 评估玻璃体腔内注射法瑞西单抗治疗难治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的效果。 方法 选取既往多次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效果不佳的20例难治性nAMD病人,于2024年4月27日至5月31日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进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法瑞西单抗治疗1次,分别在治疗前(T1),治疗后1周(T2)、1个月(T3)、2个月(T4)、3个月(T5)时评估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视网膜厚度(内界膜到Bruch膜)(MRT)、中心视网膜厚度(CST)、脉络膜厚度(CCT)、视网膜外层厚度(外丛状层到Bruch膜)、色素上皮脱离(PED)最高点高度及面积、新生血管面积(NA)。 结果 共20例病人(20只眼)接受了治疗。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周BCVA、NA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BCVA、NA和PED高度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个月,BCVA、CST、MRT、PED高度、NA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BCVA、CST、PED高度、PED面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个月时,CCT与PED面积、PED高度均呈正相关(P<0.05)。 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法瑞西单抗可以有效改善难治性nAMD病人的BCVA,降低CST、PED高度,缩小PED面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富半胱氨酸蛋白61水平的临床意义
左广锋, 谢浩, 闫玉峰, 郑亚国, 林松
2025 (7):  681-68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7.007
摘要 ( 19 )   PDF(1230KB) ( 17 )  
目的 探讨老年CHF病人血清富半胱氨酸蛋白61(cysteine-rich angiogenic inducer 61,CCN1)水平与CHF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老年CHF病人136例为病例组,按 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Ⅲ级、Ⅳ级3个亚组,同时选取老年健康体检者2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CCN1以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CCN1水平与NT-proBNP及LVEF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YHA心功能Ⅲ~Ⅳ级的独立相关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价血清CCN1水平对NYHA心功能Ⅲ~Ⅳ级的预测价值。 结果 老年CHF病人血清CCN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CCN1水平随CHF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老年CHF病人血清CCN1水平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662, P<0.001),与LVEF 呈负相关(r=-0.493, P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其他临床变量后,CCN1是NYHA心功能Ⅲ~Ⅳ级的独立影响因素(OR=1.124, 95%CI:1.034~1.254, P=0.012)。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CN1对NYHA心功能Ⅲ~Ⅳ级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为0.959(95%CI:0.917~0.984),对应的切点值为2.826 pg/mL,敏感度为91.3%,特异度为90.3%,约登指数为0.816。 结论 血清CCN1水平或可作为评估老年CHF病情严重程度的潜在标志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生物学年龄与肿瘤的发病死亡和预后的关联研究
王冠融, 鲍云颖, 张露露, 陆胜男, 沈思鹏
2025 (7):  686-69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7.008
摘要 ( 13 )   PDF(5437KB) ( 18 )  
目的 探索基于蛋白质组学的生物学年龄与肿瘤的发病、死亡和预后的关联。 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52 680例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蛋白质组学队列参与者,分析了18种新发病例数超过100例的肿瘤。生物学年龄采用基于蛋白质组学和机器学习的ProtAge-204模型进行计算。时序年龄与生物学年龄的关联采用线性相关分析进行评估,生物学年龄与全肿瘤/各肿瘤的发病、死亡和预后关联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 ProtAge-204生物学年龄在验证集中与时序年龄的关联较高(R2=0.84),可作为生物学年龄的标志物。生物学年龄与全肿瘤发病风险(HRper year=1.03, 95%CI: 1.02~1.04)、全肿瘤死亡风险(HRper year=1.09, 95%CI: 1.07~1.11)和预后(HRper year=1.05, 95%CI: 1.02~1.17)均显著关联,且在死亡风险(HR时序=1.02)和预后结局(HR时序=0.99)预测中表现优于传统的时序年龄。各癌种分析发现生物学年龄与8种肿瘤发病风险显著关联,与7种肿瘤导致死亡显著关联,分别优于时序年龄的6种和2种。在肿瘤预后方面2种年龄均未呈现出广泛的关联趋势。 结论 蛋白质组学构建的生物学年龄与肿瘤发病、因肿瘤死亡和预后结局关联显著,优于传统的时序年龄,推荐作为肿瘤衰老生物标志物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T2DM病人肌少症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张少红, 张灵, 王梦茜, 孙梦悦, 陆鹏, 赵松青, 汪为民
2025 (7):  693-69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7.009
摘要 ( 14 )   PDF(1100KB) ( 16 )  
目的 分析老年T2DM病人肌少症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9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老年T2DM病人2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肌少症分为肌少症组(n=75)和非肌少症组(n=175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肌肉质量相关指标和肺功能等指标的差异。采用相关分析评估与老年T2DM合并肌少症病人肺功能指标相关的因素。 结果 肌少症组的步速、握力、BMI、Hb、淋巴细胞计数和FEV1、FEV1/FVC均明显低于非肌少症组;糖尿病病程、FPG、HbA1c和ALT水平明显高于非肌少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T2DM合并肌少症病人FEV1、FEV1/FVC与年龄、糖尿病病程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BMI、握力、步速、肌肉质量呈显著正相关(0.5< r <0.8,P<0.05)。老年T2DM非肌少症病人FEV1、FEV1/FVC与握力、步速、肌肉质量呈弱相关(0.3< r <0.5,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年龄和肌少症为T2DM病人FEV1和FEV1/FVC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老年T2DM合并肌少症病人肺功能下降风险较非肌少症病人高,尽早筛查并有效干预肌少症对于老年T2DM 病人肺功能障碍并发症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瓣膜型心房颤动病人华法林抗凝过度危险因素分析
孙鲁生, 张丽芳, 高俊杰, 汤秀英
2025 (7):  698-70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7.010
摘要 ( 12 )   PDF(1107KB) ( 17 )  
目的 分析老年瓣膜型心房颤动病人华法林抗凝过度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2022年3月至2024年5月接受华法林治疗的235例老年瓣膜型心房颤动病人,根据治疗7 d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评估是否发生抗凝过度,分为过度组与非过度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并分析抗凝过度的危险因素以及各危险因素对老年瓣膜型心房颤动病人抗凝过度的预测价值。 结果 235例病人中,抗凝过度发生率为22.98%(54/235)。过度组年龄≥80岁、合并低蛋白血症、联用胺碘酮的比例,联合用药种数,入院时血肌酐、AST水平,初始华法林剂量高于非过度组,ALT水平、体质量、合并糖尿病比例低于非过度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OR=3.991,95%CI:1.754~9.078)、AST(OR=4.764,95%CI:2.094~10.836)、联合用药种数(OR=4.170,95%CI:1.833~9.487)为老年瓣膜型心房颤动病人发生抗凝过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体质量(OR=0.277,95%CI:0.122~0.630)为抗凝过度的保护因素。年龄≥80岁、AST、联合用药种数、体质量及联合模型预测老年瓣膜型心房颤动病人发生抗凝过度的AUC分别为0.656、0.885、0.792、0.691、0.978(P<0.05)。 结论 年龄较高、入院时AST水平较高、联合用药种数较多、体质量较低的老年瓣膜型心房颤动病人发生华法林抗凝过度的风险较高,制订针对性应对策略可有助于降低老年瓣膜型心房颤动病人抗凝过度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与肌少症的相关性研究
康圣琴, 王雪菲, 邓舜芝, 欧阳晓俊, 巫海娣, 沈晓星, 刘小芹, 莫永珍
2025 (7):  703-707.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7.011
摘要 ( 14 )   PDF(1105KB) ( 15 )  
目的 探究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与肌少症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的268例老年女性资料,其中SUI病人176例(SUI组),非尿失禁病人92例(非尿失禁组)。比较2组肌少症相关指标、社会人口学资料、老年综合评估相关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控制混杂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女性SUI的影响因素。 结果 PSM后,2组间合并肌少症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少症是女性SUI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老年女性SUI与肌少症密切相关,临床上应重视对肌少症的筛查与干预,以降低SUI的发生风险,改善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孤寡独居老年人抑郁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陈世豪, 巨珂珂, 曹维娜, 王彬
2025 (7):  708-713.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7.012
摘要 ( 13 )   PDF(1546KB) ( 16 )  
目的 构建孤寡独居老年人抑郁症风险预测模型,为孤寡独居老年人抑郁症的早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第五轮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CHARLS)调查项目进行实证分析,采用随机拆分法按7∶3分为预测集和验证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孤寡独居老年人抑郁风险预测模型,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来判断模型的区分度,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校准曲线图、临床决策曲线、临床影响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度和临床收益。 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评健康、生活满意度、疼痛而难受、体力活动是孤寡独居老年人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训练集和验证集预测模型预测老年人抑郁的AUC分别为0.754(95%CI:0.716~0.792)和0.813(95%CI:0.763~0.861);训练集Hosmer-Lemeshow检验P为0.591,验证集Hosmer-Lemeshow检验P为0.779,说明两组拟合优度较好;临床决策曲线和临床影响曲线提示预测模型具备较好的临床净获益。 结论 自评健康下降、生活满意度下降、躯体疼痛难受、无体力活动会增加孤寡独居老年人发生抑郁的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针头穴刺激治疗改善老年脑梗死病人脑区功能研究
张倍玮, 胡秋菊, 黄丹青, 王鸣, 朱博艺, 葛伟
2025 (7):  714-71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7.013
摘要 ( 10 )   PDF(4104KB) ( 13 )  
目的 运用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检测电针头穴刺激老年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病人后脑区的功能变化,揭示头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效应。 方法 对30例老年CI病人采取头穴电针刺激,头穴选择病灶侧顶颞前斜线和顶颞后斜线。病人针刺前后分别进行fMRI扫描,观察针刺前后脑功能区局部一致性(ReHo)、比率低频振幅(fALFF)的变化。 结果 电针干预后,病人病灶侧的颞上回(STG)、颞中回(MTG)、缘上回(SMG)以及顶上小叶(SPL)等脑区的ReHo值显著升高,表明这些区域的神经活动同步性增强。此外,STG和MTG的fALFF值也明显升高,提示这些脑区的自发神经活动强度增加。 结论 电针头穴刺激可快速激活老年CI病人受损脑功能区的神经活动,通过改善相关脑区功能,促进受损脑功能区恢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高血压合并直立位低血压病人的临床特点
葛维莹, 梁颖慧, 陈一文, 郭英, 吉彤, 崔瑶, 王国宏, 刘谦
2025 (7):  719-72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7.014
摘要 ( 13 )   PDF(1075KB) ( 18 )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直立位低血压(OH)病人的临床特点,为加强此类病人的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纳入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老年医学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高血压病人共115例,对其进行卧位和立位血压测量。根据有无OH,将病人分为高血压合并OH组(36例)和高血压无OH组(79例)。收集并比较2组一般资料、共病、用药情况及营养相关指标,记录有无直立位不耐受症状。 结果 115例老年高血压病人中,OH总体患病率为31.3%,门诊病人患病率为20.0%(8/40),住院病人患病率为37.3%(28/75)。高血压合并OH组存在直立位不耐受症状者占13.9%。高血压合并OH组病人脑血管病、外周动脉疾病、应用抗抑郁药的比例高于高血压无OH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高血压无O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血管病和周围动脉疾病、应用抗抑郁药、低白蛋白水平可能与老年高血压病人发生OH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糖尿病病人口腔衰弱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裔华, 吴进, 陈晓艳, 洪克霞, 陈志朋
2025 (7):  723-72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7.015
摘要 ( 13 )   PDF(1076KB) ( 16 )  
目的 调查老年糖尿病病人口腔衰弱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5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232例2型糖尿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口腔衰弱指数-8、老年人口腔健康相关自我效能量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进行调查评估。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糖尿病病人口腔衰弱的因素。 结果 所有病人的中位口腔衰弱指数-8得分为4(2,7)分,口腔衰弱低风险52例(22.41%),中等风险59例(25.43%),高风险121例(52.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糖尿病病程>5年、焦虑是口腔衰弱高风险的危险因素(P<0.05),文化程度高、家庭人均月收入高及口腔健康自我效能水平高是口腔衰弱高风险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 老年糖尿病病人口腔衰弱高风险发生率为52.16%,年龄、糖尿病病程、焦虑、文化程度、收入及口腔健康自我效能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病人脑深部电刺激术穿刺路径安全性研究
鄂语乾, 曹纹平, 赵春生, 曹胜武
2025 (7):  727-73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7.016
摘要 ( 14 )   PDF(4408KB) ( 15 )  
目的 通过手术计划工作站模拟脑深部电刺激手术(DBS)穿刺,探讨老年PD病人在不同手术策略下行DBS的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23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行DBS的≥65岁老年PD病人254例,调取病人影像导入手术计划工作站,每个病例均分别使用传统的手术穿刺策略(对照组)与个体化针道定制穿刺策略(定制组),以丘脑底核(STN)核团及苍白球外侧部(GPi)核团为靶点模拟手术穿刺,统计并比较2组穿刺针道途经脑部常见高风险解剖结构的发生率。 结果 254例病人左右两侧均进行模拟手术穿刺,共508侧针道。以STN核团为穿刺靶点,定制组针道经过高风险解剖结构的比例远小于对照组(1.38%比28.94%,P<0.05);以GPi核团为穿刺靶点,定制组针道经过高风险解剖结构的比例远小于对照组(0.98%比25.20%,P<0.05)。 结论 使用手术计划系统模拟制定个体化穿刺路径相较于传统穿刺方法可大大降低穿刺到异常解剖结构的风险,减少穿刺部位出血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讲座与综述
肌少性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高莹, 梁伟
2025 (7):  732-73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7.017
摘要 ( 14 )   PDF(1087KB) ( 16 )  
中国心血管疾病在死亡病因中位居榜首。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现如今普遍认为的重要危险因素是高龄、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等。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65岁以上人群中肥胖合并肌少症的发生率呈递增趋势,其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也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对肌少性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龄化吞咽早期识别及干预的研究进展
刘琳, 侯冉, 张玲莉, 刘艳, 余琴琴
2025 (7):  737-741.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7.018
摘要 ( 15 )   PDF(1080KB) ( 16 )  
老龄化吞咽是指健康老年人在自然衰老过程中,其吞咽功能逐渐从健康状态向疾病状态转变的过渡阶段。若对这一敏感时期缺乏有效管理,老年人的吞咽功能将面临持续退化的风险,最终可演变为吞咽障碍。因此,早期识别该过程,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至关重要。本文对老龄化吞咽的概念、早期症状和体征、危险因素、评估方法以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促进老龄化吞咽得到早期、恰当的管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园地
1例融入自然照护理念的超高龄病人的体位管理
周忆雯, 李敏, 王峥, 侯蓓蓓
2025 (7):  742-745.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7.019
摘要 ( 12 )   PDF(1032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老年不典型膜性肾病伴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病变1例
勾筱娟, 徐然东, 于婵媛, 魏玉丹, 赵颖
2025 (7):  746-748.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7.020
摘要 ( 13 )   PDF(2478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团体标准
《老年慢性瘙痒护理》团体标准解读
钟玉玲, 何雪瑜, 乐娅, 陈慕刁
2025 (7):  749-75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7.021
摘要 ( 13 )   PDF(1061KB) ( 17 )  
慢性瘙痒是多种疾病的共同症状,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人慢性瘙痒发病率高,发生机制复杂,诊断与治疗常面临挑战,需从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综合干预。T/GDNAS 050—2024《老年慢性瘙痒护理》团体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结合我国老年人特点,提供了关于老年慢性瘙痒的护理指导建议。本文从标准编制过程、瘙痒的评估、外用药护理、湿包疗法及健康指导等方面对《标准》进行解读,并结合临床应用提出思考,旨在强化实践者对《标准》的理解和应用,提升老年慢性瘙痒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科建设
人工智能在老年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王洋, 李代萍, 杨燕武, 贺波飞, 岳冀蓉, 董碧蓉, 葛美玲
2025 (7):  753-756.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7.022
摘要 ( 10 )   PDF(1056KB) ( 15 )  
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老年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医学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本文介绍了AI在老年综合评估、老年医学临床实习带教及老年病人病情全程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并深入探讨了如何合理将AI技术融入到老年医学不同学习阶段的教学过程。同时,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AI在老年医学教育领域所遭遇的挑战:涉及数据的质量和隐私保护、技术与伦理,以及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展望未来,AI技术在老年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尤其是在技术发展趋势、教学模式变革以及政策与法规支持方面。总之,AI技术有望进一步提升老年医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培养下一代老年医学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共识
老年糖尿病足护理门诊的标准化建设专家共识
周琳, 缪飞, 白姣姣, 秦雯, 邱婕萸真, 明月, 张晓旭
2025 (7):  757-762.  doi: 10.3969/j.issn.1003-9198.2025.07.023
摘要 ( 15 )   PDF(549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